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
2019-03-20汪彩文蒋海燕邓玉梅
□周 俊 张 纯 汪彩文 蒋海燕 邓玉梅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飞跃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转变,需要不断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和新型文化的建设,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出现了深刻转变,对人才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当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培养的倾向十分严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低的问题普遍存在,生产服务一线紧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引导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其核心内容是进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由此可见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和重大举措。
湖南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城建类专业为特色的地方高校,2016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十三五”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突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在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针,学校确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职业要求为参照,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能力本位”的融合模式。作为一所以城建专业为主的地方高校,培养出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合格工程技术人才,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强弱将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我国普通高校现有专职教师人数为124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近60万人,约占总人数的50%,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升高[1]。因此为保证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建设一支注重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技术型师资队伍。
二、教学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队伍现状。近年来,学校加大引进力度,大幅增加进校待遇,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硕士、博士学位已成为学校教师岗位的硬性要求,引进的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他们主要接受理论知识和学术训练,在学校主要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工程实践经历,难以在短时间内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而有丰富实践工程经验的人才却因为学历要求被挡在门外。地方性工科院校对工程型教师的需求非常强烈,青年教师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继往开来的主体,是推动应用型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工程实践能力的缺乏,必将严重削弱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区社会经济的职能。
(二)存在问题。
1.制度欠缺。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针对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机制不完善或者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措施,本应重视工程实践的地方工科院校偏重学术研究,忽视教学,追求的是论文的级别与数量、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的申报与授权、省部级乃至国家级课题的立项,忽视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建设,更不用说工程实践教学。青年教师一方面教学负担繁重,另一方面为了岗位晋级和职称上升,将主要精力用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上,已经没有精力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培训,就算有相关强制规定,大部分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也是蜻蜓点水,纯为应付任务。
2.缺少平台。稳定的工程实践培训基地是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有力保障。但是校内的工程实践实训基地,不论是资金、场地还是组成与管理都有很多问题,整个中心的建设也比较滞后[2]。而校企合作企业因为情面,可接收部分青年教师短期进入企业受训,站在企业的角度看,接收青年教师进行培训,需要企业投入资源,青年教师受训后即返回原工作单位,为企业创造的效益很少,企业缺乏积极性。
三、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一)合理的政策制度。通过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制度十分必要,为有效开展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学校应当出台有利于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应政策指导文件,做好行之有效的保障,将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第一,在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岗位与职称晋升评审时,将教师的实践工作方面的参考比重加大,并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在实践中取得的成绩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将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和成果与职称评审、岗位晋级、优秀教师遴选等挂钩,譬如青年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所带来的效益,在企业实习期间获得的荣誉奖项,支持青年教师获取相关行业的执业(或职业)资格和职称资格,在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时纳入到奖励和考核中。第二,支持教师将在外工程实践的经验整理成案例,引入到教学或实验中,将其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纳入到职称聘任的条件中来,对有实践教学成果的青年教师,给予奖励与经费上的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二)内部与外部强化。高校师资培训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提高高校教师整体质量,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求新入校的青年教师按照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利用教师假期或没有教学任务的时间(合计半年)进入相关行业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工程实习锻炼,由学校提供一定的补助,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和运营,熟悉行业规则,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实地锻炼工程实践能力。聘请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定期指导,由学校给予企业工程师适当的报酬;重视实习考核,青年教师在企业的实习周期结束后需向企业提交实习报告,由企业单位和校外专家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材料将会返还学校进入年终考核环节。
学校可设置区别于科研学者的“行业专家”岗位,给予适当的报酬或荣誉称号,以吸引有丰富工程经验的行业专家、中高级工程师到学校“短期上岗”,特别是学校的校友资源,以规定次数但不定期的方式开设讲座,邀请他们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灵活采用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形成多维度的实践教师队伍(长期、中长期和兼职,讲座和授课等多种方式),这显然更符合工科类院校对工程类人才培养需要。
(三)校企联合建平台。学校和企业应当共同搭建为专任教师开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根据平台所设级别的不同,校方提供相应的资金。譬如学校可利用校属公司,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供相应实践资源;或者校企联合设立工程研究基地,用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校企联合承担的各类纵横向课题,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青年教师也获得了宝贵的实际工程锻炼经历。
四、结语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用人单位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育出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合格工程技术人才,是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新挑战。工科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认识到实践型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建设一支专职与兼职、工程实践与学术研究并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