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效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

2019-03-20□吴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学情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吴 峰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传播与应用,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无限可能。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高效的课堂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广泛而持久的融合,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变革。目前,我国现有的大多数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模式化”、“静态化”等问题,难以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已成为现实需求。本文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高效互动课堂,以期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效互动课堂的定义和特点

高效互动课堂是指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教学媒体的支持下,以促进师生全面互动为首,以“低耗高效、轻负高质”为目标,为每位学生带来最大获得感的课堂形态。高效互动课堂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多元互动。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师生和学生互动、信息资源、信息设备与人的互动。

(二)数据驱动。利用数据技术采集、分析各项学习数据,为教师诊断学情、安排教学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时反馈。立足教学过程,实时捕捉教学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干预,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高效优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保证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聚焦共性与个性问题,实现高效优质教学。

二、高效互动课堂的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指的是以集体教学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个别化辅导,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二)强化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该理论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计划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循序渐进。

(三)最优化教学理论。由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提出,旨在以最小的代价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教学过程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双主教学理论。由我国教育专家何克抗、李克东提出,该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协同构建动态的课堂。

三、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组织策略

高效互动课堂在大数据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利用大数据优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真正践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有限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学习效果最大化。

(一)课前准备策略。

1.基于学情诊断制订适当的教学目标。通过在线平台追踪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分析其学习风格,掌握学情,进而有针对地设计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

2.选取合适的内容生成微课。内容的选取既可以来自教学重难点,也可以聚焦生活实际问题。

(二)课堂教学组织策略。

1.回顾检测旧知识,了解学生认知准备程度。教师可借助在线测试平台进行知识储备检测,少而精地选择教学内容。

2.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授课时在突出重点、抓住主线的同时注重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对不同思维作出合理判断与反馈。

3.多元互动,全员参与。积极推进和实现资源、技术和人之间的多元互动。

4.针对性练习,共性个性相结合。练习应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教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讲或个别辅导。

(三)课后复习辅导策略。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着重培养其自学的习惯和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2.布置情境化学习任务,促进知识迁移运用。学习任务与生活贴近结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高效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用

(一)课前:大数据诊断学情,助力教学设计。第一,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为课前自主学习材料;第二,教师将材料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行浏览课程资源,安排学习进度,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网络平台实时采集学生在线学习数据,包括访问频次、在线时长、资源利用情况等,并通过数据分析生成个体与班级学情分析报告;第三,教师根据报告诊断学生个体与群体学习现状,明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从而助力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

(二)课中:大数据实时反馈,支持高效教学。在课堂中,教师根据课堂数据的实时反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1.创设导入情境。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教师根据平台生成的学情报告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情景,如使用多媒体展示文字和图片资料,呈现视频、音频资料等。例如,在《认识自我》的章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已经要求每位学生借助心理测量量表进行自测。根据平台统计情况,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自制的微视频的形式导入,提出“自己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和“自己心中的我”三个问题,激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和自主思考的驱动下,自觉融入学习情境。

2.教师教授新课,群体协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逻辑关系,采用分化整合的策略安排教学进程,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第一,教师从宏观角度把握课堂教学安排,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逐步讲解知识。第二,提供阅读材料,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形成个人见解。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剖析下,学生探寻不同情绪反应产生的原因。第三,学生通过协作探究,总结情绪管理的方法,如合理情绪疗法、语言暗示法、肌肉放松法等。该环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活动中,不仅发挥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协作的功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成果集体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学情诊断,改善学习效果。第一,教师通过多媒体同步展示,实时掌握各小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小组成员的贡献。第二,按照预先公布的评价指标,结合各组最终成果汇报与过程性表现,评判学生学习成果,并指出不足和提供建议。第三,引导学生进行同伴互评与自我评价。例如,在《大学生爱情观》课堂中,各小组通过探讨,已经认识到爱情来源于归属的需要,受人际吸引的催化,并学习了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随后,教师故意展示对大学生爱情持反对态度的材料,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爱情的真谛。最后,教师组织集体讨论或辩论赛,借助电子白板呈现各组见解,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总结,引导学生发表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课后:大数据多元评价,优化复习辅导。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予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布置相应的课后任务。第一,教师基于数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加强教学协调性,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第二,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和任务完成情况,甄别精讲内容并补充扩展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结合平台生成的学习成果报告,通过学习小组的监督与协助,精准进行复习和辅导,以便及时弥补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知识漏洞,消除知识误区,从而达到最优化效果。

猜你喜欢

学情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