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3-20温道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技能型工匠精神工匠

□温道军

新常态下,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对结构进行不断完善,由此需要不断培养人才。目前“工匠精神”在各个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精神能够推动行业中的个性化体现,实现柔性化生产,更好地培育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精神”的出现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适合竞争环境。由此分析,高职校园应注重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能够符合市场对“匠人”的需求,又能够从技能上入手,让学生在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习,利于其未来发展。

一、高职人才培养现状

传统的高职人才教学中,主要采取上对下的模式进行课堂教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只教授了知识,却无法培养学生拥有职业能力。由此要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变课程设置,并针对教学过程中增加“工匠精神”的体现。课程改革后,能够让学生成为核心,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让其独立思考,协同合作,主动创建知识课,拥有自我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人才培养中,增加“工匠精神”,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方向,培养专业能力,逐渐成为职场需求的工匠。

二、重构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高职人才培养中,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其能够将教育思想与观念融合,并将其转变为具体的教育体系。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切实应用“工匠精神”。虽然在课堂氛围上,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但实际培养中,却没有明确目标,课堂无定式,教育体系不规范。重构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需要了解社会需求,融合“工匠精神”进行课堂指导。

高职教学应从源头入手,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与课堂指导中,确保其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实际课堂中要体现“工匠精神”培育内容,例如在通识课课堂中,要培养学生拥有职业道德意识以及职业技能,让学生在专业课中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素质[1]。高职专业拓展课中,更加注重学生职业领域的发展,让学生学到职业相关知识,拥有更好的知识基础,并在就业指导中,提高自身的敬业精神。

针对课程设置,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尤其是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拥有重要意义。教学内容应以分配任务、知识导学、动手实践、协作讨论、归纳点评几个方面开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对教学模块进行测试,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与素养都能得到提升。

三、基于“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措施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着差异,其目标不同,针对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应着重引导其拥有“工匠精神”。教师应在职业教育中,充分融合职业技能与思想道德教育,并在课程中增加人文素养的教育[2]。通过具体培养措施,让学生拥有专注与坚守的精神,能够在工作中,追求“工匠精神”。

(一)科学设置专业培养方案,符合经济建设需要。我国的制造业在经济的推动下,得到较好的发展,并处理转型阶段,关系着“中国制造”能否转为“中国智造”[3]。所以企业更加关注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与敬业精神,所以高职院校在实际课程培训中,要关注这些内容,科学设计培养方案,能够符合国内外经济建设的需求。专业课程的合理内容设置以及优秀的培养方案,都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加其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为学生踏入社会后,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优化。高职院校在教学中,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比为1∶1,在校学生三年的时间中,有一年半的时间学习理论,另外一年半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教学中的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等阶段,充分提升自身素质[4]。一般情况下,各个学校的实践时间都不一致,大部分学校针对顶岗实习的数量最多,而对于专业操作的训练不够重视。在比例优化中,应更重视技能训练,重点加强。

另外,在学生教育中的匠人精神,应成为学生实践的动力。院校与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拥有匠人精神的人才,树立榜样。例如邀请当地匠人精神代表,到学校作报告,进行现场交流与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自身的成长道路上活用这种精神。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校园公众号等,定时推送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例。经过这些熏陶,将“工匠精神”运用到生活与工作中,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匠人精神培养[5]。

(三)做好实习实训与科目设置。高职院校的科目合理设置,能够为后续的实习实训工作创建良好的基础,如在训练极致中培育严谨细致的工程素质与精神。教师要为学生按照最高的标准设置实训科目,充分安排训练时间。如单一的工作反复做,重复做,在不断的重复中,改正不足,积累经验,做好精益求精,当孰能生巧后,“工匠精神”才能体现。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要注重国家的政策引导,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动态,从而更好地把握“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6]。同时,也应呼吁人们将工匠的时代意义与精神意蕴当成重点内容,明确其地位。如技能型人才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能够更好地生存于社会,与现代的社会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社会各界都支持“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发展,给予帮助。从而推动“工匠精神”的广泛传播,增加学生成为匠人的几率,将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四)创新教育与实践立足于技能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培养中,需要技能型人才拥有创新精神,从而在社会中多样化发展。从现代社会分析,任何一个专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都有一定关联,如计算机基础与软件之间,如工业制造与设计之间。所以技能型人才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也不能忘记多方面发展,逐步成为一个多元发展的工匠,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学科领域知识与要点。

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面对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以及用工选择的问题。“工匠精神”的体现,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中,应关注学生的状态,让学生了解到“工匠精神”的价值,能够积极弘扬“工匠精神”,让自身逐渐向匠人方向努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进行教育及创新,并通过实践加以巩固,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与工作的发展。

四、结语

高职院校为了应对科技发展的挑战,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但要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兼顾“工匠精神”的培养。学生能够在职业教育中,拥有高水平的技能水平,更好地顺应市场需求,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重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规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进高职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双能工匠。

猜你喜欢

技能型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