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客房服务与管理》技能训练教学分析
2019-03-20严亦雄
□严亦雄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养大国工匠精神人才,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重任。饭店业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柱,我国饭店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行业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需要具有专业复合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样就要求职业教育紧跟时代发展变化,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客房服务与管理》是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主干课程,必须顺应行业发展,加强对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工作,是拥有专业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的操作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经专门的培训,掌握现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具有创造性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指出,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是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培养。中国企业家缺乏对精品的坚持与追求,产品缺乏创新与质量,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强调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精神,强调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对做大做强中国制造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获得职业知识与技能,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变革的需要,大多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普通家庭,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学习专业技能在社会立足生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服务的质量,良好的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开启职业生涯的前提,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许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校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实现技能型人才与工作岗位需求的对接,有助于增强职业适应能力,是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确保技能型人才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保障。
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具体。工匠精神的养成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引起大众的思考与探索,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培育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当前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往往强调技能知识的训练,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重视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无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完善的课程目标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动力因素,目前《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目标较为宽泛,不够细化具体,如某职业技术学院课程目标为: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客房部职能,明确客房部各项服务工作的操作流程与服务技术,熟悉部门运转规律,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为适应客房服务工作打好基层。这样的目标不够具体,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检验[2]。
(二)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目前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理论性较强,未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践内容体现不充分,课程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是偏重于实践的主干课程,是师生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其教学内容应具有前沿性,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教材导致信息滞后,影响师生正常的教学活动。
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受到社会关注度不够高,职业院校因条件设备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训环节的工作场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再加上院校片面追求高入学率与就业率,工匠精神在教学中没有渗透,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必备的职业素养,职业院校应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应具备综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素养,达到“双师型”人才的标准,我国高职教育受到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教师偏重于理论讲述缺乏实践训练,或缺乏科研水平,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业界存在不同的诠释,“双师型”教师应是高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的双能的复合型教师,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双向发展培养体系尚未健全,有待教育主管部门及院校领导加强关注。
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职业教育教师的工匠精神必不可少,近年来,媒体报道教师师德师风滑坡的事件屡有发生,学校管理松懈及社会对职业院校教师不重视,部分教师奉献精神不够,只有教师拥有工匠精神的敬业态度,才能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四)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考核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往往通过期末考试理论试卷得分衡量,学生在日常学习情况未进行严格的考核。课程考试内容倾向于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形成学习的目的为了通过考试的错误认识,《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偏重于知识的错误考核内容不能衡量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合理的考试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教学评估是衡量课程教学工作效果的有力监督机制,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评估存在许多问题,多数院校习惯于听从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较少邀请用人单位评估课程教学效果,课程评估缺失产业理论,会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实践意义。
三、《客房服务与管理》技能培训教学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在学校,授课方式以灌输式为主,瑞士工匠的细致专注值得学习。培养高素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是缓解失业率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与场所,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职业院校着力从课程模式、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设计,加强对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与专业技能的培训。
专业人才目标是制约课程体系中单科课程目标的确定,我国高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中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业界一直关注的问题,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了解企业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建设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等。高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传授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及思想教育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良好媒介,编订适用于教学活动的教材能对课程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课程教材编订小组应由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家、院校优秀任课教师及业内资深人士构成。针对院校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设计研发。高职旅游专业《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材编订应突出学生的特点,注重加入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内容。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强调动手能力与技能训练,在此过程中加入职业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
(三)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应用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合理选用教学方法能促进《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效果提升。
目前高职院校授课方式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客房服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学方法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为目标,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项目教学法达到的理想教学效果与旅游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包含的不断创新的职业能力相吻合,项目教学法明确学生目标,强调学生解决方案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有效缩短学生进入岗位的适应期,切实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建立培养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保障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职业院校教师的相关政策,我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比例较低,兼职教师有利于密切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关系。聘任具有企业背景的教师,招聘企业的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可有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吸纳能彰显企业文化的兼职教师,可以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培养双师型素养的教师,秉承职业精神培养的理念,是职业院校培养合格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的必然选择。
企业办学主体地位在传统职业教育教学中落实不到位,企业应建立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让技能型人才在企业实体中亲身感受,企业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文化价值理念,才能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目标。
《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设的积极性,职业院校需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场所,工匠精神中蕴含严谨,用心的职业精神,是企业人才招聘中的重要考核指标。要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是有效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的突破点。
四、结语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平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迫切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重要的核心力量。高职旅游职业教育肩负为旅游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本文通过对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探寻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