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网络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9-03-20金少芬
□金少芬
校园网络是指能够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能够将校园内的各种智能终端连接在一起,建构一个覆盖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校园局域网。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校园网络正在向无线校园网络的趋势发展,比如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在无线校园网络建设中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校园网络的广泛普及打破了有限网络节点的限制,增加了校园内部的信息传播,提高了高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这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挑战。
一、校园网络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的深入发展,许多高校都实现了网络节点的全覆盖,学生可以在学校内的任何角落上网查阅资料、浏览信息等,比如学生可以在餐厅、宿舍、体育场等场所方便快捷地聊微信、打游戏、刷微博等,实现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等上网目的,这些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影响。所以应当辩证看待校园网络建设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以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一)校园网络建设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机遇。第一,校园网络建设有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校园网络建设是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校园网络建设能够将学生的住宿管理、学分管理、课程学习管理等信息整合起来,建构多元化、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这些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管理实效性意义重大。第二,校园网络建设有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多将学校教材、课堂教学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在网络化环境中,网络平台成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价值观教育、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等,从而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三,校园网络建设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反馈。在校园网络环境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BBS等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讨论话题、价值观念等,及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效果。
(二)校园网络建设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挑战。网络节点的全覆盖给学生上网学习、获取信息等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比如在校园网络广泛普及的条件下,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各种网络信息,很容易遭受色情暴力、反社会、无政府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影响,并因此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再如学生更习惯于从网络平台上获取知识和信息,反而对思想政治教学缺乏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些都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在校园网络广泛普及的条件下,学生很容易沉湎于网络聊天、手机游戏、网上购物等活动中,这些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挑战。综上所述,校园网络建设不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1]。
二、校园网络建设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网络平台、网络资源等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渠道。据有关机构统计,多数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都超过3小时,并且许多学生都产生了手机依赖症,成为不择不扣的“键盘侠”。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从校园网络建设视角考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当前我国早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移动终端已经广泛普及,这些深刻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但是许多高校并未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仍以刚性管理理念、以教师为中心思维、知识灌输方法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课堂教学、政治说教、强制管理等作为基本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往往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专业技能课、理论知识课等,将学政治理论、背道德知识等看作思想政治学习,反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意识培养、价值观念素质、行为习惯养成等功能,无法将外在的理论知识、思想观念等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及信仰。显然,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教学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并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障碍。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调。在校园网络广泛普及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变得复杂多样,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利用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这无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反馈方式、评价模式等,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许多教师固守自上而下的、独白式的教育方式,将教学内容、考试成绩等作为关注重点,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实践性等,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此外,在校园网络普及的场景下,各种网络平台、网络大V、意见领袖等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包装自我”,营销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另类生活方式等,这些往往具有极强的价值吸引力和思想蛊惑力,缺乏生活阅历的大学生往往真假难辨,成为这些非主流价值观的忠实拥趸,从而大大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影响力,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逐渐式微[2]。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低效。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多以闭卷考试、学分管理、课堂教学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等,进而为学生提供明晰的价值导向。但是在校园网络普及的条件下,网络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许多学生都将时间和精力投放到网络生活中,从网络社交圈、网络小群体的评价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反而忽视了学校及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比如有些学生就将自己在社群中的地位、影响力等作为成就感的主要来源,将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看做无关紧要的小事;有些学生对网络生活中的非主流道德及价值观非常认同,反而对传统道德、主流价值观等持无所谓态度。此外,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评价几乎是唯一的评价方式,学生评价、网友评价等显得无关紧要,但是在网络生活中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多样化,这无疑影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效果。
三、校园网络建设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路径
校园网络建设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存环境、评价方式、教学内容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生存危机。为此应当从校园网络建设视角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问题,考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校园网络广泛普及的环境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容、主体、评价等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这就要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动态化的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第一,应当树立柔性化教育理念。在互联网环境中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方式更加活跃,价值观念更加多元,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强制管理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需要,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障碍。所以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沟通交流和对话协商为主的教育方式,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观念、道德认识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第二,应当树立互联网教育思维。在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应当将互联网思维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比如应当将学生参与、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等作为基本教育原则,让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生动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体验。
(二)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在校园网络广泛普及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第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当摒弃灌输式教学法,多运用启发式、任务驱动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分析社会热点、社会矛盾、政策形势等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政治理论、辩证法原理等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工具和价值理念。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papi酱、王思聪、罗胖、天才小熊猫、雪梨、咪蒙等网红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红现象,发掘网红现象的内在本质,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第二,应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还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通过灵活生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政治信念等。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拍摄一段时候新变化的短视频,并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上播放自己的作品,然后评比一下哪个学生的作品更加优秀[3]。
(三)选择合理的评价模式。在传统教育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校园网络普及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创新教育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第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还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线上评价方式。比如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分评价专栏,让同学们对学习态度、上课表现、人际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实践课程作业上传到网上,然后让同学们对这些内容进行打分。第二,应当推进评价内容多元化。在校园网络普及的情况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应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学生的网络留言、网页浏览、网络作业等作为教学评价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还可以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和网络言论等[4]。
在校园网络普及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容、对象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此应当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及内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