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探索
2019-03-20付正广
□李 阳 付正广
自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养[1]这一概念以来,社会各界对信息素养问题的研究开始重视起来,信息素养是每个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已成为各大高校教育的广泛共识。2018年我国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更是将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一项重要活动予以列出。纵观学术界对信息素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探究、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高校教师或辅导员信息素养提升以及对各具体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等。从研究范围和内容看,针对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分析和探究较为稀少。鉴于当前的研究现状,本文尝试以山东华宇工学院为例来探讨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以期为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的特点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国家对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大力支持,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办学定位上为应用型高校,专业设置满足市场发展需要;二是在服务面向定位上,以服务地方为根本,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适时调整专业,全力推进校企合作,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三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为深入、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在总结借鉴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交流座谈方式对山东华宇工学院500位学生进行调研,经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随着网络的普及及应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逐渐多样化,信息意识也随之增强,但这种意识仍停留在较低层次,主要是浏览网站,观看视频、玩游戏等娱乐活动,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较少,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还很淡薄[2]。
(二)信息技能欠缺。信息技能包括信息检索、信息选择、信息评估、信息加工以及信息利用技能等。在面对问题时,很多学生不能够明确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何快速收集所需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如何筛选、筛选的信息如何加工整合为自己所用。尤其是作为一名应用技术型人才,在专业知识和专业信息的获取及利用方面距离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获取的专业性信息知识较少。随着大多数企业的转型升级,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最为明显和突出的就是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的信息领域,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成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3]。但基于当前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对专业性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情况来看,学生获取的专业性信息知识较少,跨专业间的信息整合和创新能力较弱。
(四)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意识有待提高。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意识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必须在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的框架内行使权利,即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过程必须合理合法。由于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对相关信息法律法规的缺乏,学生在信息获取和信息利用特别是涉及专业领域的相关信息时容易出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在信息发布或传播时,个别学生因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较低,有些行为甚至触犯了法律红线。
三、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构建
针对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的特点以及学生在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剖析信息素养内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建立以校图书馆为主体,政府、企业、学校协同合作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一)以校图书馆为主体。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主动承担起其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发挥领头羊作用。第一,图书馆可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利用各种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媒介加大对馆藏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敏感度。第二,努力寻求学校的重视与支持,开设适合本校学生的信息检索课程,对所有学生进行信息检索通识教育。第三,建立各院系与资源供应商沟通的桥梁,尤其是数字资源的交流,图书馆可邀请资源供应商的专业教师对校内师生开展数字资源利用讲座,讲述数字资源的检索技巧及相关资源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第四,发挥馆员优势,让学科馆员深入到各院系的教学工作中,帮助教师进行课程整合设计,切实将信息素养目标整合到课程大纲及相关内容中,或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针对部分专业开设信息素养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二)政府、企业与学校的协同合作。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与支持不可或缺,加强多领域主体合作,形成深度合作模式。作为政府,不仅需要在宏观层面制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和政策,更应该加大对民办高校的经费投入力度,支持民办高校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师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平台。
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式是开展校企合作,其中,专业理论课程与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在学生专业信息素养提升方面,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形成产学研协同效应,或通过任务分配、问题解决等形式引导学生增进对专业信息的理解、收集、整理和运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强信息的查询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而且能够让学生实时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帮助学生在就业时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
学校自身制定的信息素养政策是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保证。一方面,学校应明确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适合本校师生的具体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学校可成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由各院系教师或教研室主任担任委员会委员,从而增进图书馆与各院系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共同探讨确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方案、信息素养标准以及培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