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英语课堂生态系统重构

2019-03-20□贾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信息化高职

□贾 钰 魏 芳

一、课堂生态学理论概述

课堂生态学理论起源于生态学理论,是生态学理论在教育研究领域运用的产物。而“课堂生态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沃勒(Waller,W.)于1932年在其代表作《教学社会学》中首次提出的,“生态学”一词至此便在教育研究领域中被正式使用。1966年,英国学者阿什比(Ashby,E.)与历史学家玛丽·安德森对英国、印度和非洲等国的高等教育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这一说法。1976年,美国学者劳伦斯·A·克雷明(Lawrence Archur Cremin)在其代表作《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至此国内外学者便开始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开始重新探讨各种课堂教学。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课堂作为各种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也是一个动态生态系统,也有自身的边界和层次。它是由教师、学生(课堂生态主体)和教学环境三大生态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其中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模式、手段、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这三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课堂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生态体,共同完成培育人才功能。当各因子之间关系和谐平衡时,教学效果便处于最佳状态。但若当任何一个因子发生变化,其它因子也将会随之发生改变,继而导致课堂生态出现不良变化,呈现不和谐的失衡局面。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失衡的内因分析

国家“十二五规划”早已明确指出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并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战略部署。2018年4月教育部也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计划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路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为顺应时势,各大高职院校不断将信息技术引进到课堂教学之中。具体表现为:大力配备智慧教室、触摸式电子显示屏、购买线上教学软件及师生在线学习软件等。除此之外,学校还精心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这些战略方针及相应举措的初衷毋庸置疑是好的,但是在实际实施和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课堂生态系统中各因子的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系统中各因子的构成比重发生了变化,如生态主体的构成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是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式讲授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介入后,教师的功能被大大弱化了,着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环境在三因子中的比重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可能一本书、一间简陋的教室即可,考核主要看期末卷面成绩,这些已经完全适应不了现在的现状了。诸如此类的结构变化又引起了生态育人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导致课堂生态系统失衡的局面。在这些改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生态主体与教学环境不协调。在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生态的主体,而教学环境是学生这个主体因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根据教育生态学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高职英语教学的课堂规模最好应控制在20~30人之间。

众所周知,传统高职英语教学采取的都是大班授课,英语专业人数向来不低,班级规模一般都在35人以上。更别提公共英语课堂了,一是公外学生本来就多,二是为了排课方便,基本都是合班上课,班级规模一般都在70人以上。这样的班容量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系统资源的承受力。现在信息化教学手段介入高职英语课堂后,由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场地配备有限,班级规模便在传统的教学状态中未作出改变。信息化教学需要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后进行线下实际操作及输出训练,班级规模过大会直接制约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得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只能局限在有限的学生当中,无形中剥夺了很多学生跟教师交流及练习的机会。另外,班级规模过大,教师班级管理工作难度也会加大,课堂纪律得不到保证。如果碰到需要用手机APP去学习的情况,一个教师根本无法去同时管控如此多的学生,势必就会有很多学生偷偷玩手机,课堂教学效果根本无法保证。因此,如果不合理考虑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控制班级规模,便会导致高职英语课堂生态主体与教学环境出现失衡局面。

(二)课堂生态主体自身成为了信息化教学课堂生态平衡的限制因子。各大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还是有很多教师不愿意去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消极地对待信息化教学改革,依然乐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部分教师甚至还认为:正因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介入,致使他们每天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上网检查学生学习进度及学习情况,而这些学习信息也不一定都是真实有效的,劳神费时。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基础不是很好,自我管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身就不强。网络资源又如此丰富,他们都会认为这些资源总是在那里,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不急于一时。因此,经常会出现用手机APP学习的时候,学着学着就去购物了或者聊微信去了等现象。利用计算机网络上课的时候,上着上着你会发现他们的电脑页面还是跟教师教学一致,但人已经在干别的事情去了,抑或神游去了。在信息化教学的引进过程中,由于对每个教师的动态及学生的耐受度的关注有所欠缺,致使作为课堂生态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正逐步成为了高职信息化教学课堂生态平衡的限制因子。

(三)教学环境因子中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方式并未顺势得到合理改变。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主要靠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只需拿着课本和笔记本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俗称“一言堂”。换句话说,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是教师的教授内容和教材。因此,要求教师须有海量知识抑或才高八斗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当信息化教学手段介入高职课堂教学后,教师的教具和学生的学习工具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可采用亿学实训系统及超星智慧平台进行教学,学生可通过实训软件、微课、超星学习通等线上软件进行学习,使得知识的来源更加丰富,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于是学生在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见闻也不见得比教师低很多,甚至超越教师。教学模式则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方式,来促成课堂生态达到新的平衡。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普遍现状是教师一方面想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又总是在课堂上不自然地切换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单一,普遍都是终结性评价,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也就是说,学生每门课的成绩主要源自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占60~70%),平时成绩的比重较低(一般占30~40%),评价的基本也都是考勤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在这样评价体系下,只要学生每次上课不缺勤,按时完成各科作业,期末测试及格就可以通过考试。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有些学生甚至通过抄袭作业及考试作弊等不正当手段通过考试或取得高分。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各大高职院校都已经在重新探讨和制定新的考核方式,但都处于摸索阶段,成效不是特别明显,致使教学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了高职英语课堂生态平衡的阻碍。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重构高职英语课堂生态的策略

(一)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目前高职英语课堂规模过大导致课堂生态失衡的现状,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大力争取小班教学、分组教学,将课堂人数控制在20~30人。也可以将学生的座位进行重新编排,就像笔者所在学院的智慧教室,将座位以分组的形式摆成八人一组的小圆桌;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座位摆成一个大大的圆形或半圆形等。也可以将学生带入专用的谈判教室、银行柜台、茶艺室等进行实景教学。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微信群,或直接借助超星学习平台搭建班级学习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有效资源及教学视频及时分享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跟教师畅所欲言,分享学习心得和困境等。从而使课堂生态主体间的关系得到有效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顺利转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实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二)分批培训考核教师,分层分类培养学生。虽然信息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是有很多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工作量,费时费力,依然坚持传统教学,讲完课走人根本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懂不懂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管理者可对全体教师进行分批次培训,每批培训完后,组织该批教师在院内进行信息化教学展示,其他教师则将其当听课任务去完成公开听课任务,而传统听课任务可以减少或取消。而针对学生基础不同、学习自主性差异等问题,可将学生实施分层分类培养,即根据每个层次和类别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从而构建多元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高职英语课堂生态系统趋向平衡。

(三)探索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高职院校管理者应根据生态位理论,协助教师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确保构建的评价方式内容全面、形式多元、手段公平公正。第一,评价内容除了所学知识外可增加学习态度。第二,评价形式除了纸质试卷考试可以增加英文话剧和演讲比赛等口试形式。第三,评价手段除了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外,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实施形成性评价。最终做到评价公正、全面。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信息化高职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