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9-03-20□刘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祖国

□刘 杰

从国家层面看,爱国主义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部分,从属于上层建筑;从社会层面看,爱国主义是行为规范体系,是处理个人与祖国关系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政治原则;从个人层面看,爱国主义是个人政治品质的组成部分,是其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统一体;从功能层面看,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复兴的方向引领和精神动力。

一、爱国主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然性和必要性

(一)主客体系统的历史性决定爱国主义必然时代化。爱国主义是一个主客体系统。在阶级社会里,爱国主义主体可以分为统治阶级主体和劳动人民主体。在社会主义中国,爱国主义主体是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爱国主义客体是祖国,包括自然要素国土、精神要素文化、社会要素国民、政治要素国家。其中,国家是核心客体。爱国主义主客体关系是爱,表达方式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实践。

1.爱国主义主体的历史性。“工人没有祖国”[1]表明工人阶级不会捍卫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主体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2]。

2.爱国主义客体的历史性。第一,爱国主义客体的扩展性。国土、文化、人民、国家并不是同时而是渐次成为爱国主义客体,即国土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依次延展。第二,爱国主义内涵的变化发展。爱国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由经济基础决定,同时也受到政治上层建筑和其它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经济基础的变革,从根本上决定爱国主义变化发展。“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3]

3.爱国主义主客体关系的历史性。爱国最初的表达方式是情感,对故土家园的依恋,对家乡人民的依赖,逐步转化为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自尊感,对民族和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思想和爱国实践具有时代性:在古代中国,爱国主义主流思想是忠君,忠君的方式是恪守“礼”、“纲”等。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和实践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决定了爱国主义必须时代化。爱国主义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反映和服务自己的经济基础,维护政治上层建筑。作为意识形态,统治阶级的爱国思想必然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时代转换,客观上要求爱国主义思想和实践不断转化和创新。从人类社会历史看,爱国主义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的依次转化,是由经济基础转换决定的,反映了维护政治上层建筑的需要。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党、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核心内涵是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要结合基本国情,体现时代性,实现时代化。习近平指出,“只有坚持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4]

1.爱国主义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底色和根本优势;共产党人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是爱国主义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热爱中国共产党要自觉抵制西方政党制度的渗透。

2.爱国主义与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性。当代中国的“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融为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运动、思想理论、社会形态和先进文化在中国的实践化、理论化、民族化、时代化,其中道路是实践路径、理论是指导思想、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动力。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决定爱国主题。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主题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是中华民族的时代课题和总任务,是爱国主义在奋斗目标上的价值表达,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信念。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基本思想。爱国主义思想是关于爱国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观念,对爱国实践具有指引和推动作用。若爱国主义停留在情感层面,没有升华到“主义”高度,就是没有理性驾驭的情感,其行为可能会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沼。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祖国由国土、国民、文化和国家构成,爱国主义基本内涵就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统一、热爱人民和维护民族关系团结和谐、发展民族文化和弘扬中国精神、热爱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2.爱国主义的本质。爱国主义本质是维护祖国利益和人民利益。爱国主义作为行为规范体系,是人们处理个人与祖国关系的政治原则,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任何有损祖国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不论动机怎样美好,本质上都是道德耻辱、法律违反、政治背离、价值偏离。

3.爱国主义的理由。祖国给予国人生存权和发展权。人民哺育了自己,文化滋养了国人的精神世界,国家发展进步为自我完善、梦想实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祖国是个人安全和基本人权的实现者和维护者;祖国给予个人自豪感、尊严感、荣誉感、责任感,源于对国土、民族、文化和国家的认同。

4.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是时代性。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方式。二是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爱国主义内涵是不同,有时是截然对立的。三是层次性。爱国主义具有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层次,或者朴素的爱国主义和理性的爱国主义层次。四是开放性。当代爱国主义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开放的心态心境,与国际主义相统一。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实践

爱国主义经历朴素情感、理性思想到行为实践,从感性到理性,从思想到实践,逐步升华。爱国实践是在爱国情感激发下和爱国思想指导下的行动。传统爱国主义存在朴素、自发、非理性的情感成分,“这种浓烈的情感就极易被唤醒被激发,只要外部条件合适,爱国情感极易形成情绪感染。……情感形态的爱国主义,也是不稳定的,必须被升华。”[5]爱国情感必须由感性自发升华到理性自觉。否则,可能走向狭隘民族主义。

(一)坚持理性表达的原则。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面对各种风险、困难和挑战,爱国实践要体现理性、文明、开放的基本要求,避免情绪化。坚持冷静地深层次思考,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爱国主义核心要义,将爱国情感上升到爱国思想,以爱国理论指导爱国实践;坚持以理论思维解决爱国实践中的困惑,“抵制爱国”脱离了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开放中国的现实。

(二)自觉维护祖国利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核心是人民服务。爱国主义涉及的个人与祖国关系实质是个人与集体关系,爱国行为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强调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体现了为人民服务核心和集体主义原则。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凝练,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概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治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德完善,核心意涵是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6]

(四)反对狭隘民族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片面强调本民族的利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基本特征是激情、短暂、敏感、非理性。尽管我国历经百年历史屈辱,但是反对民族敌视。“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7]民族虚无主义在思想上否定民族优秀文化,实践上美化侵略,伤害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历史虚无主义在思想和实践中否定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从而损伤中华民族的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魂。

(五)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统一。爱国主义涉及个人与祖国关系,也涉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新时代中华民族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已经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理念、中国道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以国际视野、世界胸怀、大国担当,走出“彼此隔离”,拥抱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进步承担更多责任,做出更大贡献。

(六)坚持合法性原则。法治国家是奋斗目标,法治社会是价值追求,法治思维是思想准则,法治公民是行为底线。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法律规范,如果有人打着“爱国”旗号,做出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其实质是危害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害国行为”。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祖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