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9-03-20□裴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制造业校企院校

□裴 杰

《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的目标提出了前十年的行动计划。“五大工程”、“十大领域”描绘出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面貌。目前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制造行业进行了全面的改良。在崭新的阶段下,我国的制造业显现出了新的面貌:目前的发展形势下,网络和智能为主体;最基础的技能是各种工具软件的应用;目前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制造业提升发展的速度,帮助中国制造“2025”的快速实现,发展高职机械制造及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保证制造业的发展,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能满足发展要求。

一、分析市场的人才需求

如今在我国,高职院校每年由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学生约有60万名。由于目前机械行业的规模和重要性与日俱增,所以大量的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每一年市场对机械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约有550万名。由此可以看出,未来对机械制造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当务之急是为机械制造培养高素养、专业性强的实用技术人才。随着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制造业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迅猛,人才不再仅仅依靠着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去面临和处理工作中可能会突发的问题。目前的大多工作的复合型很强,企业也恰恰需要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复合型的人才具有多种能力,一是应具备广泛而扎实的知识,二是精湛的专业技能,三是要具有熟练且深厚的经验,四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此类人才也在被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着。机械制造业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不仅要掌握共同能力,例如阅读图纸、手绘图纸和电脑绘图,还有有关软件和普通机械设备的操作,还需要具备和掌握对机械零件的检测、分析以及机械设备的养护和智能产线的调试及维修。与此同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情商、努力等后天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对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是非常有益处的。现代企业从国外引进更多更先进的设备,一些必要的英文阅读能力,例如机械说明书,等,这些也在提醒着高职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二、目前的形式与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一)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如今,我国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工作需求并不密切相关,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力不能迅速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技能。与此同时,CAD/CAM、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设备现代制造技术也在快速地更新换代,但学校在培养学生应用前沿技术的能力方面存在不全面的地方。学生所接收的知识无法与工作要求接轨,所以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二)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缺失。使学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作为专业培养的目标,从而变成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只是着重传授知识和专业技术,但不重视思想品德等非智力因素的塑造。因此,毕业生容易因为心浮自傲而跳槽,就不具有长期工作而获得的经验从而实现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培训目标不断提高。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继续增多,却缺乏以任务和工作技能为要求来规定学生的培训目标,企业在这个行业是否活跃,是否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培养和毕业后就业。

(四)增强教师的自我完善。目前,高职院校中可以熟练运用实践技能的教师数量很少,企业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到高校兼职的更是少之又少,师生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这种的教学团队无法保证人才的培养。

(五)要深切落实校企合作。校企关系的良好是保证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如今,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还比较浅显,并且未能全面建立起真实系统的长期合作关系。在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做的工作大多是简单的重复,对工作的实际情况没有深刻的了解,也不具备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三、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双重专业人才培养

(一)与市场行情相结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如今的发展状况作为背景,中心的目标是提高人才的能力,所以需要一支高教学质量的教师队伍,使企业的输出更加完善,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生产与管理者一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人才的普及适应社会的发展,完成对实际教学的考察。此外,教师应提前做好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前的岗位情况的关注,适应教学的需要,创建专业的培养形式,来保证人才足够专业,从而整体提高目前市场制造业的效率。

(二)改良课程的体系和设置。建立教学结构要以学生为中心,传授好职业岗位的技能,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创建符合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要保证其职业技能在根本上有所提高,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并且还要保证学生的专业性,根据相关条例的要求,机械制造行业的人才需要这几个能力,例如PLC编程、数控设备装调、智能产线调试及维修,上述方面都是一个教学专业性的根本基础,另外,还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经历,理论学习和实践双管齐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从而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培养学生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素养。高素养的教师团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提高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要求教师熟练地传授专业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塑造专业的理论体系,有效地实践,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并加以指导,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可以采用培训与教学两者结合的方法。根据现有的教学方法,制定培训教师的计划,用鼓励的办法,使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四)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教学。校企合作的实现需要跟上企业的发展,并积极探索机械制造与工程实践课堂教学设计工作的特点,满足智能化的设计要求,创建一个全新的教学实验,综合开发之前没有过的实验项目,所有提前的教学准备要以学生的操作力、适应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为深化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制定实践教学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学习的环境,并且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

(五)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当今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要求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需要有能力去绘制设计复杂的零件图,而且要保证实际的输出,还要具备手动数控程序,实际在数控铣、数控车床操作的能力,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的执行过程中,也可让学生尝试用CAD/CAM软件创建一个三维建模出的零件。要求学生手工检查零件大小的准确性,独立编写CNC加工文件,还要保证可以使用专业术语和讲师无障碍沟通。

四、结语

教学实施需要教学计划的引导,结合当前的环境调整好目前的教学方式和结构,教学内容的制定需要各处资源来丰富,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完善建立教学体系,增强专业的建设。与此同时,全面实施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设计教学项目,将工学结合投入到新的人才培养中来,要增强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运用,也需要带领学生多多实践,提高能力,高职院校要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优化,以此来保证培养出的人才要满足社会的要求。

猜你喜欢

制造业校企院校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