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西方政治参与模式差异的现实思考

2019-03-20闫祥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动员公民民主

□闫祥茜

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拥有符合我国政治发展的政治参与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政治参与模式因政治文化和制度的不同而不同,探讨我国政治参与模式的特色,对于我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参与模式的科学内涵

(一)政治参与模式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对政治参与模式的定义为:“政治参与模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公民介入政治过程、影响政府决策及其执行的一种总体性制度安排”[1]。

(二)科学理解政治参与模式。

1.其主体是普通公民,可以是公民个体或团体。因为它是业余性的活动,一般不包括官员的职业性活动。但是如果官员以公民的身份从事政治活动,也算是政治参与。

2.其客体是社会政治过程。这一过程会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

3.其本义是一种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性制度安排及其行为模式。关于总体性制度安排,它是指关于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的总和。行为模式是人们有动机、有目标、有特点的日常活动结构、内容以及有规律的行为系列。它重在体现人们的行为特点和行为逻辑。

4.其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公民政治参与模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来说,会受到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当前的民主制度、主流的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认知、政治态度以及政治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从微观上来说,会受到公民对政治的态度、家庭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5.政治参与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受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条件的影响。

(三)政治参与模式的主要类型。目前学术界对政治参与模式类型的划分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第一,分为自由主义模式、平民主义模式、技术主义模式和高度动员模式;第二,为自动参与、动员参与和消极参与三种;第三,分为自主型、被动型、革命型和建设型。我国目前是以动员型和自主型并存,但以动员为主的政治参与模式。对此,不能一概而论,在中国有农村也有城市。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不乏还有动员型政治参与模式存在;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则是以理性化的自主型政治参与为主。

二、中、西方政治参与模式的差异

(一)导致中、西方政治参与模式差异的原因。

1.人性论差异导致的。我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对于后天出现的恶性行为,应该通过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在这种文化基础影响下,我国形成了人治的模式。这种治国模式导致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为动员型、被动型参与。而西方文化则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应该通过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样的文化基础导致西方国家注重法治。这种治国模式使西方国家公民政治参与为主动参与、自由主义模式。

2.经济基础不同导致的。在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使得国家、地主对农民实行双重控制,形成了中央集权。这种体制使公民的政治参与为动员型、被动型参与;西方实行封建领主土地私有制,再加上分权制衡和社会契约论,导致西方国家形成权利本位和自主意识,使西方国家公民的政治参与形成了主动参与、自由主义模式。

3.政治思想家是否有独立的人格以及是否有独立的公共领域导致的。由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的公共领域,古代的政治思想家依附于君主和国家,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没有区别对待,形成了个人、集体要服从国家意识和行为。所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多为动员型、被动型参与。西方政治思想家则独立于国家,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以及独立的公共领域,他们崇尚个人利益至上,所以,西方公民政治参与是自主型政治参与。

4.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导致的。中国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个体对国家具有强烈的依附性;西方则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二)中、西方政治参与模式差异的表现。

1.参与模式上。中、西方政治参与模式不同。中国政治参与的模式是以“动员型与自主型并存,但以动员为主”的政治参与模式。西方政治参与模式以理性化的自主型政治参与为主。二者的差异在政府和公民个人角度体现最为明显。

我国政治参与模式,从政府角度讲,希望公民参加政治生活是自主性的,政府鼓励人们参加到政治生活中来;从个人角度讲,公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向政府及其一些机构提出自己的要求,主动地去参加选举以及一些政治性活动,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基础。通过自主参与政治活动,可以影响政府决策,甚至可以影响其执行过程。

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模式,从政府角度讲,对公民是否参加政治生活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从个人角度来讲,西方国家的公民无需政府的动员,他们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主动地参加到政治生活中,并且他们参加政治生活是理性的,不会因为别人的鼓动而改变自己的价值判断。

2.参与类型上。中国更注重制度内的、合法、和平、有序的组织参与,西方则强调制度内、外的个人参与。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政治参与的目标“不仅仅是实现或维护公民自身的利益,更要实现和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私有观念、个人利益至上,个人主义盛行,为确保个人、集团利益最大化。

3.参与主体上。中国公民平等参与,特别注重农民和少数民族参与,西方则突出有钱人参与,注重中产阶级参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注重平等参与。自从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大部分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在农村基层民主中的自治性参与热情一直很高,农民政治参与比例持续增长。

4.政治参与限度上。中国往往参与不足,西方往往参与过度。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不足,积极性不高,有很多地方还是靠动员参与,西方国家则是参与过度。国内学术界认为,最理想的模式是适度的政治参与。适度就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与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水平相适应。

三、对中、西方政治参与模式差异的现实思考

(一)政治参与模式因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的不同而不同。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适合我国的政治参与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模式,首要条件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等条件相结合。

(二)要根据我国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模式。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模式应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对其他国家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优秀成果进行采纳,最重要的是与中国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相切合。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参与模式,需坚持以下几点。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2.以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底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要坚持有序为底线。历史告诫人们,无序的政治参与除了暂时满足公民政治参与的欲望之外,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往往会导致政治不稳定,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

3.以发展协商民主为方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的形式和优势,西方国家并无此。对于我国而言,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推动我国民主进程,要推动协商民主向广泛化、多层性、制度化方向发展,使人民群众能够广泛参与政治生活。建构我国特色政治参与模式,要以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方向。

4.要符合我国国情和政治发展规律。目标上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目标有机结合;类型上主动参与与动员参与、组织参与与个人参与有机结合;主体上所有公民平等参与。

5.以党和国家为主导,法律制度为准绳,民族复兴为目标。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在长期的历史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凭借其自身力量得以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确立其领导地位。因此,中国特色政治参与模式的建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要以法律制度为准绳。建构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模式,要不断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参与,都应该为“中国梦”的实现建言献策,助推“中国梦”美梦成真。

(三)坚持中国特色、扩大政治参与、推动政治发展。

1.从政府层面来看。第一,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保证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始终开放。政策的形成不仅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而且还需投入较多的成本。这些条件都是决策形成所需的。第二,政府在征求公民意见或建议时,要给予公民足够的时间,让公民能够参与到政策制定的每一个环节中来。针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对于没有被采用的信息要给予充足的理由。如果还存在争议,再进行进一步的讨论。第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好本身的作用。

2.从公民层面来看。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要注重积累沟通技巧、公共关系技巧等,完善自律机制,在与政府合作、沟通的过程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民主法治意识,确保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总之,通过对中、西方政治参与模式各方面进行比较,对我国政治参与模式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模式,要与我国的政治制度相结合,并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念为指导,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进入新时代,对于公民政治参与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公民政治参与水平能够有质的飞跃,为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动员公民民主
论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国防动员歌
音乐迪斯尼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