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研究:文献与推广——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
2019-03-20马辉洪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马辉洪(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11年人口普查的结果,香港有超过六百万居民说粤语(广东话或广府话),约占总人口的九成,可见粤语为香港最主要的通用语言。[1]粤语也流行于澳门、两广,以及东南亚和美、加、澳洲等地的华人社区,目前全球逾五千万人用粤语沟通。[2]粤语保存了不少古汉语的元素,具备九声六调,并有丰富的句末助词,颇具特色。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港中大”)积极推动粤语研究,成绩显著,人才辈出,是海内外研究粤语的重镇。
1 香港中文大学:粤语研究的重镇
港中大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以下简称“中文系”)自成立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汉语研究,并在粤语研究方面颇具领导地位。1966年,著名语言学家周法高教授担任港中大中文系讲座教授,他在就职演讲中表示:“语言学研究要能就地取材才好。今后我们在香港应该从事研究广东省的方言,如粤方言,潮汕方言和客家方言”。[3]港中大中文系非常重视方言研究,粤语研究的成果为人称道。
1.1 粤语学术论著
港中大中文系教师出版过多部粤语研究论著,包括张洪年《香港粤语语法的研究》(1972年初版,2007年重版)、张双庆《动词的体》(1996)、徐芷仪《两文三语——语法系统比较》(1999)、张双庆和庄初升《香港新界方言》(2003)、邓思颖《粤语语法讲义》(2015)等,均受学术界重视。其中,张洪年的《香港粤语语法的研究》为首本全面描述粤语语法现象的学术论著,为粤语语法研究奠定基础,是研究粤语语法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备受学术界重视和肯定。[2]
1.2 粤语学术活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港中大中文系举办过多次大型方言研讨会,影响深远。“国际粤方言研讨会”是粤语学界和方言学界的大型学术会议,港中大中文系先后在1987年(第一届)、2005年(第十届)和2015年(第二十届)三次承办这个会议。2007年,由张洪年、张双庆、陈雄根合编的《第十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2007)》正式出版。1992年,张双庆等学者发起“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计划”,就东南部的方言研究举行主题会议。2008年,港中大中文系承办“历时演变与语言接触——中国东南方言国际研讨会”,会后由张洪年、张双庆合编并出版了《历时演变与语言接触——中国东南方言》。此外,港中大中文系亦举办过较小型的工作坊,如第十届(2010)和第十二届(2012)“粤语讨论会”等。[2]
1.3 粤语研究单位
2000年,港中大中文系成立“粤语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旨在善用港中大中文系的优势,积极推动粤语语言和语言学的学术研究,“中心”是香港首个以粤语语言学为重点的研究单位。其使命有三个:一是追求粤语语言学研究的卓越成果,在学界具有领导地位;二是促进粤语和其他汉语方言的理论研究;三是致力于探索和发展粤语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方向。“中心”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平台,汇集不同的构思和想法,发展和推动可行的研究方向,从而为粤语语言学的理论建设作出贡献。[4]“中心”首任主任为陈雄根教授;2010年,邓思颖教授接任主任至今。
1.4 粤语研究学者
20世纪60年代以来,港中大中文系在粤语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学者辈出,包括港中大荣休讲座教授及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荣休教授、粤语研究权威张洪年教授,现任港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兼粤语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副系主任邓思颖教授等。张洪年教授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中国历史音韵学、历史语法、方言学、语言教学,其中以粤语研究的贡献最为学界称道,他的著作《香港粤语语法的研究》是“第一部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全面而系统地描述香港粤语语法现象的著作”,[5]对粤语研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和价值,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为研究粤语的基本参考论著。邓思颖教授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的理论分析、汉语句法学和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他研究粤语语法的《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为“第一部将生成语法理论应用于汉语方言研究的专著,对生成语法理论和汉语方言研究这两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6]2015年出版的《粤语语法讲义》为全面研究香港粤语语法的专著,“按当代语法理论分析粤语问题”。[7]
2 粤语研究文献: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馆藏分析
港中大图书馆采用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LCC)庋藏图书,纸本馆藏量逾二百七十一万册。其中,馆藏粤语研究文献共430种1,094册,平均复本量为2.5册。依LCC,粤语研究索书号为PL1731-PL1740,馆藏粤语研究文献可细分为PL1731(一般著作42种96册)、PL1732(普通特种:剧本等3种7册)、PL1733-PL1735(文法、专论、教科书161种465册)、PL1736-PL1737(字典 50种 111册)、PL1738(文学 0种 0册)、PL1739(其他特种:语源学等 101种 260册) 和PL1740(区域划分73种155册),其中“文法、专论、教科书”最多,共161种。
1998-2018年,粤语研究文献使用量最高的十种著作见表1。
表1 粤语研究文献使用量最高的十种著作
可见,粤语词典类工具书是粤语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可作为粤语研究馆藏发展的重要依据。
3 粤语研究推广:“粤研粤有趣——粤语研究面面观”书展及讲座系列
为推动粤语研究、提升港人对粤语的兴趣和认识,港中大从2016年3月底开始,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粤语研究学术活动,并命名为“粤月”,包括由中大粤语研究中心与图书馆合办的“粤研粤有趣——粤语研究面面观”书展及讲座系列,语言学权威张洪年教授主持的新亚书院“第二十九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以及港中大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与香港语言学学会、香港科技大学合办的“第十六届粤语讨论会——粤问粤开心”。本节以“粤研粤有趣——粤语研究面面观”书展及讲座系列为论述对象,阐述港中大粤语研究中心和图书馆在推广粤语研究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粤研粤有趣——粤语研究面面观”书展及讲座系列由港中大粤语研究中心及图书馆合办,活动日期为2016年3月31日至4月30日。“粤研粤有趣”取其谐音“愈研愈有趣”,借此带出粤语研究的趣味性。港中大图书馆多年来全力支持粤语的教学及研究工作,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粤研粤有趣”书展精选粤语语音、语法等语言学研究的专著五十余种,于大学图书馆大堂展出,为读者介绍粤语研究中重要的学术著作,深受读者欢迎。此外,“粤研粤有趣”讲座系列包括三场讲座(见表2)。
表2 “粤研粤有趣”讲座系列
粤语是香港大多数市民的通用语言,从语言学的角度认识粤语,可以了解粤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应用等方面的独特性,有助于粤语的教育、研究和传播。“粤研粤有趣”有以下三个特点。① 协作性。一直以来,港中大图书馆重视与机构协作互动,积极合办活动,借此提高活动的成效。“粤研粤有趣”书展及讲座系列为港中大图书馆与粤语研究中心的协作计划,并为“粤月”中的一个重点项目。因此,“粤研粤有趣”书展及讲座系列为全校性活动,与“粤月”其他活动一并宣传,效果事半功倍。② 主题性。书展与讲座无疑是图书馆经常举办的活动,因此主题鲜明的活动才能够吸引读者广泛关注并积极参加。“粤研粤有趣”以粤语研究为主题,以其谐音“愈研愈有趣”突出粤语研究的趣味性,自然引起粤语研究者及爱好者的兴趣。③ 话题性。香港特别行政区一直推广“两文三语”(“两文”为中文和英文,“三语”为奥语、英语和普通话)的语言政策,而近年来社会大众对语言的应用特别关注,如繁体字与简体字的使用、粤语与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等。这些社会语言学的现象恰恰是提高社会民众语言知识的机会,借此重新认识粤语,譬如粤语的音韵和语法有什么特点?粤语的发展与香港的历史有什么关系?“粤研粤有趣”书展及讲座系列回应社会上对语言发展的讨论,活动既吸引了校内师生广泛参与,亦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关注,社会效应理想。
4 结语
本文从港中大中文系的粤语研究、港中大图书馆馆藏粤语研究的文献建设以及“粤研粤有趣——粤语研究面面观”的普及活动三方面论述港中大在粤语研究、文献和推广的情况,借此阐明图书馆配合学术单位的优势,将可发挥更大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