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病理诊断研究
2019-03-20徐庆梅
徐庆梅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人民医院 病理科,江苏 徐州 221400)
淋巴结主要是经过抗原刺激后形成的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场所,其主要表现出免疫、过滤、增殖等诸多作用,通过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将多种疾病体现出来,此外,某些疾病的突出表现也是经颈部淋巴结肿大突显出来的。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且无较大创伤,禁忌证并不多,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与病理学相同的诊断结果。就目前而言,细针穿刺细胞学已经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辅助诊断方法,备受肯定和青睐[1]。本文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36例作为观察对象,旨在判定穿刺细胞学诊断与颈部淋巴肿大的主要方案,确定细胞学诊断的具体临床价值和特征,报道如下。
表1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分析[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3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2例(52.9%),女性患者64例(47.1%),患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2.8±3.4)岁。
1.2 方法:选择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作为注射仪器,对皮肤进行局部消毒处理,进针达到相应部位之后,操作者以左手两指对包块进行固定,右手将注射器握住,对皮肤进行快速准确的穿刺并直达包块;将注射器部分抽空,形成管内负压,并对此负压状态进行维持;以不同角度快速对针头进行10次左右的来回移动;出针之前将负压释放,以免对样本进行穿刺时,被抽吸到注射器当中。如果穿出物是液体形态呈现的,则需要对囊肿内液体进行继续抽吸,直到完全将其吸尽;将针头拔出,分离开针头和注射器,待注射器内吸入空气5~8 mL后,在将针头和注射器连接;于载玻片上放置1小滴针头内的抽吸物,进行涂片,待组织晾干后,采用刘氏染液进行染色,最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在盛有生理盐水的消毒小瓶或试管中反复冲洗针头。
2 结 果
2.1 对病变情况进行分析:136例患者中淋巴结炎87例(63.9%),淋巴结核6例(4.4%),恶性淋巴瘤7例(5.1%),淋巴结转移瘤34例(25.0%),巨大型淋巴结增生2例(1.5%)。
2.2 对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136例患者中共130例被确诊为颈淋巴结肿大,确诊率为95.6%。淋巴结炎87例,经临床确诊85例,确诊率为97.7%;淋巴结核6例,经临床确诊5例,确诊率为83.3%;恶性淋巴瘤7例,经临床确诊5例,确诊率为71.4%;淋巴结转移瘤34例,经临床确诊33例,确诊率为97.1%;巨大型淋巴结增生2例,经临床诊断确定为误诊,见表1。
3 讨 论
3.1 对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①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通常情况下,浆液性淋巴结局部淋巴结中会出现充血肿胀现象,无粘连且具有可移动性,不存在自发疼痛症状。进入脓性时期疼痛症状处于明显加重的状态,化脓溶解过程中,淋巴结会逐渐变硬并向周边组织浸润,导致皮肤出现充血情况。慢性淋巴结主要以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主,疼痛较严重,压痛感强烈,一般病灶直径在2~3 cm。淋巴结炎具体可分为急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结炎两种[2-3]。②淋巴结核的临床特征:对轻度淋巴结核患者而言,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淋巴结较正常状态明显肿胀,质地比较硬具有可移动性,压痛感不明显;在病情发生恶化的过程中,淋巴结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且发生粘连,病情发展至后期淋巴结逐渐软化,并随之形成冷脓肿,局部皮肤呈现出明显的亮红紫色,破溃后会有黄棕色脓液排出,同时夹带这一定量的干酪样坏死物质。晚期阶段患者主要表现出周身毒性症状,如厌食、低热等。淋巴结核的发病年龄段集中在39~39岁,且男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4]。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恶性淋巴瘤一般不存在明显特点,本组研究中的7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4例出现大小不一的肿胀情况,淋巴结硬度判定为中等。1例患者淋巴结虽然出现肿大现象,但与皮肤之间未出现粘连现象,活动性较强。1例患者淋巴结直径在4 cm左右,皮肤以紫红色为主,1例患者淋巴结达到5 cm,发生肿大的皮肤表面出现明显溃脓表现。经细胞穿刺诊断后发现3例颈部浅表淋巴肿大,不存在其他明显症状表现[5]。④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特征:颈部、腹股沟、腹腔等处是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主要侵袭部位,患者并不存在其他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⑤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特征:淋巴结表面非常光滑且质地比较硬,同时表面并不均匀,面颈部肿胀明显,呼吸困难、胸痛及胸闷等是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6]。
3.2 对穿刺物外观及细胞学特征进行分析:非特异性炎症穿刺物的外观一般要以透明无色的液体或淡黄色液体为主,镜下可发现存在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及其退变细胞。结核性炎性细胞穿刺物多以白色条状、深灰色黏稠物质、干酪样物质、黄绿色脓样等外观为主,小淋巴细胞增生是其主要细胞学特征,少数病例会同时伴随结核巨细胞和皮样细胞改变的情况。淋巴恶性肿瘤穿刺物主要表现为黏稠胶状液体,推片下推开难度较大;镜下细胞多呈现凝聚状态,分散状较少,细胞核处于明显增大状态,清晰可见核仁,染色质明显增粗,相比于健康细胞其着色比较深,核质比例发生严重失调。转移癌穿刺物多以灰白色、黄白色微小颗粒的血性液体或液体为主,细胞核染色质呈现疏松和条状情况,核仁清晰且比较大,一般分化比较好的细胞核表现出花瓣状的形式,核质明显减少。巨大淋巴结增生患者的异常表现较少,肿块以卵圆形、圆形为主,涂片检查结果显示淋巴结被吞噬性淋巴细胞、核碎片、浆细胞量较大。
3.3 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及标本对照结果可知,标本量不足、穿刺位置不当等是导致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误诊的主要原因。由于细胞肿物比较小,穿刺过程中易发生漏穿;细胞变异性并不明显,极易被划分成为可疑性组织,增加鉴别难度。
综合上述分析,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颈部淋巴结肿大提供重要参考,方便临床尽快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并对预后进行判断,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