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梵净山茶标准化建设及效益分析

2019-03-20徐代刚王家伦

中国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宣贯梵净山铜仁市

徐代刚,王家伦

1.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554300;2.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554300;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遵义综合试验站,550006

梵净山茶因产于武陵山脉主峰、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周边区域而得名。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周边生态环境好、土壤肥沃,具有生产高品质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2007年,铜仁市开始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2018年底,铜仁市茶园总面积10.93万hm2,茶叶总产量9.23万t,茶叶总产值91.17 亿元。

2010年以前,铜仁市大部分茶农及茶叶生产企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茶叶加工设备落后、技术欠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铜仁市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梵净山茶全程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增强梵净山茶产品市场竞争力,2011年由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牵头开展了梵净山茶标准体系建立研究及示范推广,通过制订梵净山茶地方标准并宣贯实施,推进了梵净山茶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标准体系制订情况

2011年,由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牵头,组织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市植保站、铜仁市土肥站等相关单位制订了《铜仁市茶叶标准技术规程》,建立了涵盖茶树育苗、茶园规划、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检测、包装、销售服务、冲泡品饮等从“茶园”到“茶杯”不同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并于2012年1月1 日由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填补了铜仁市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空白。2014年,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做好全省十大产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要求,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茶叶机械设备的更新,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和满足市场需求,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牵头组织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贵州松桃梵净山茶叶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对《铜仁市茶叶标准技术规程》进行了修订,建立了由42项地方标准构成的《梵净山茶品牌综合标准》体系,其中《梵净山针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等8 项标准由市级地方标准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于2015年2月15 日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发布实施。从2015年3月起,《梵净山茶品牌综合标准》体系在铜仁市7 个重点产茶县推广实施,有力推动了梵净山茶公共品牌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促进了铜仁市生态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2018年经再次修订(表1),修订后的《梵净山茶品牌综合标准》体系,其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指导性更强,形成了铜仁市科学、合理、统一的梵净山茶公共品牌综合标准体系,使梵净山茶的生产、加工、经营、品饮等环节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

二、标准化生产建设情况

1.梵净山茶标准宣贯情况

2015—2018年,通过聘请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铜仁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单位相关专家,采取举办理论及现场培训班、发放标准实物样、发放标准文本及技术手册、制作种植及加工教学视频等多种形式,在铜仁市7 个重点产茶县开展梵净山茶品牌标准宣贯培训,累计举办培训72 期、培训人数5 500 余人次、贯标企业460 余家、发放资料6 500 余份。通过开展梵净山茶品牌标准宣贯,进一步提高了梵净山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规范了梵净山茶的生产加工过程,促进了梵净山茶标准化、清洁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2.梵净山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情况

2015—2018年,铜仁市7个重点产茶县共建设梵净山茶标准化示范区5.82万hm2,其中:核心区示范面积1.51万hm2,辐射区示范面积4.31万hm2。2015—2018年连续4年,通过组织农业、统计等部门专家进行现场测产,结果表明:梵净山茶标准化示范区平均每公顷茶叶基地茶青产量4 674 kg,生产干茶1 038.75 kg,与非示范区相比,示范区每公顷茶叶基地茶青产量平均增加1 188.75 kg、干茶产量增加264.15 kg,茶青产量和干茶产量分别增长34.10%、34.10%;示范区茶园每公顷平均产值9.04 万元,比非示范区茶园平均每公顷增加产值2.30万元。

3.梵净山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情况

2015—2018年,梵净山茶标准宣贯企业累计引进茶叶清洁化生产加工机械2 000 余台(套),改建(扩建)清洁化、标准化厂房6.5万m2,累计生产梵净山茶8 275.4 t。生产的梵净山茶产品经随机抽检送样至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贵州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机构检测,结果表明:抽检茶叶产品品质良好,无农残和重金属超标,水浸出物含量41%~58%,茶多酚含量8.7%~23.5%,氨基酸含量14.0%~24.5%,总灰分含量≤6.5%,粗纤维含量5.2%~9.0%,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梵净山茶地方标准,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为100%。

三、标准化生产效益情况

1.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2015—2018年,梵净山茶标准宣贯企业累计实现茶叶产值7.20 亿元,每公顷新增纯收益3.65元,实现总经济效益1.82亿元,年经济效益4 550万元;与非标准示范区相比,平均每公顷茶园增加产值2.30万元,增长34.1%;平均每公顷茶园减少成本1.35万元,降低25.5%,经济效益显著。通过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促进了茶旅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带动周边农户10.78万户,农户主要得到销售茶青收入、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收入,户均增收6 684.59 元,人均增收1 671.15 元,社会效益较好。梵净山茶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中,大力推广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清洁化生产加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示范区茶园通过无公害茶叶产地认定面积5万hm2、有机茶叶认证面积1 800 hm2,极大地带动了梵净山茶基地标准化发展和标准化管理。此外,示范区内茶园还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显著。

表1 梵净山茶品牌综合标准体系明细表

2.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保障提升

通过建立《梵净山茶品牌综合标准》体系,开展标准体系宣贯,强化梵净山茶品牌标准应用推广,规范了茶园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从源头保障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2015—2018年,随机抽样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梵净山茶地方标准,产品检测合格率100%。

3.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

通过开展梵净山茶品牌标准宣贯及推广应用,梵净山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2015年,梵净山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梵净山茶获农业部批准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梵净山茶品牌排名全国第31 位、品牌价值19.86 亿元,与梵净山茶品牌标准推广实施前相比,品牌排名上升30位、品牌价值增加14.83亿元。

四、发展建议

梵净山茶品牌标准宣贯及推广应用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还存在标准化生产意识、生产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宣贯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等问题。下一步发展中,可采取加强标准化生产督促检查、加大标准化技术宣贯推广、修订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加强标准化生产资金扶持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梵净山茶品牌标准宣贯及推广应用质量和效果,促进梵净山茶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

猜你喜欢

宣贯梵净山铜仁市
发现非遗之美
GB/T 34611—2017《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录播宣贯
GB/T 38942—2020《压力管道规范 公用管道》录播宣贯(7)
山东宣贯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制性国家标准
护好梵净山讲好绿色铜仁发展故事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贵州梵净山申遗成功
醉美梵净山生态植物园
鉴赏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