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9-03-20杨芳琴姜仁华陈富桥张菲

中国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包装出口量出口额

杨芳琴,姜仁华,陈富桥,张菲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茶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当今世界有60 多个国家种植茶树,160 多个国家消费茶叶。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国,以及第二大茶叶出口国[1]。目前东盟十国中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这6 个国家均生产茶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16年这6 个国家的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9.40%。新世纪以来,东盟在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将更加紧密。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分析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的演变与特点,对于更好地开拓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的关注比较少,如陈俭等[3]基于CMS 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茶叶出口东盟的增长因素,发现我国绿茶在东盟国家的竞争力水平有所降低,红茶竞争力稳定,茶制品的竞争力逐步提升。周晨[4]采用巴拉萨模型对1994—2013年中国出口东盟的茶叶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与东盟的茶叶贸易存在贸易创造效应,建议在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中可以将东盟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进行开拓,以降低我国茶叶出口的市场集中度,减少市场风险。崔海洋等[5]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企业要抱团拓展市场,主动了解东盟各国的茶叶消费习俗和市场需求,研发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并建立起完善的“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制度体系。

21世纪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双方的茶叶贸易交流。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6],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茶叶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本文以2001—2017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茶叶贸易数据为基础,对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的总体情况、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背景

1.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源远流长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和友好近邻,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地缘相近、文化相融、经贸相通。茶文化是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内容之一,对双方保持友好合作起到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西汉时期,汉武帝组建了一支海上贸易船队,从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出发,把中国的商品销往印度、缅甸和越南等国家[7]。唐朝时期,通过茶马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分别从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把茶叶、食盐和丝绸等商品销往东南亚国家。宋元时期,主要通过我国沿海港口(广州、宁波、泉州),把茶叶运往东南亚国家[5]。明朝时期,明成祖命郑和率领200 多艘海船,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把茶叶、丝绸和瓷器运往东南亚国家。清朝前期,茶叶成为最主要的商品销往东南亚各国。清末,茶叶是中国向荷属东印度公司出口的商品之一。新世纪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增进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创造了良好机遇。

2.中国与东盟都是重要的茶叶主产地

由于茶树种植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根据FAO 统计,2016年全球茶叶产量595万t,在排名前15位的国家当中,有4个国家来自东盟,分别是越南(24.00万t)、印度尼西亚(14.40万t)、缅甸(10.24万t)和泰国(5.26万t),分别位居全球第六、第七、第八和第十五位。在茶叶种植方面,FAO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茶叶采摘面积为224.06 万hm2,位居世界第一,而东盟国家中越南(11.88 万hm2)、印度尼西亚(11.73万hm2)和缅甸(8.62万hm2)茶叶采摘面积依次排世界第五、第六和第七。这表明中国与东盟都是重要的产茶区。

3.中国与东盟都是重要的茶叶出口地

据国际贸易中心统计,2017年世界茶叶出口量前5 位的国家依次为肯尼亚(41.57 万t)、中国(35.52 万t)、斯里兰卡(27.81 万t)、印度(24.06 万t)、越南(13.40 万t),而印度尼西亚(5.50万t)位居第七。从出口额来看,中国茶叶出口额16.1 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位,东盟的越南(1.27 亿美元)和印度尼西亚(1.14 亿美元)分别排名第十和第十一位。

二、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现状

从茶叶的进出口来看,中国与东盟双方的茶叶贸易量都在增长,国际贸易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东盟国家茶叶进口量为6.84万t,进口额达3 亿美元,其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和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主要的进口国,占东盟茶叶进口量的93.80%,进口主要来源于中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越南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东盟国家以消费红茶为主,2017年东盟国家红茶的进口量为5 万t,占东盟国家茶叶进口量的75.90%,进口红茶较多的国家依次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而进口绿茶较多的国家依次是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2017年中国向东盟国家的茶叶出口量为2.58 万t、出口额为2.30 亿美元,分别占我国茶叶出口量的7.26%、出口额的14.29%。2017年中国进口茶叶2.97 万t,其中从东盟进口0.29 万t,占我国茶叶进口量的9.76%。

1.中国对东盟国家茶叶出口的总体情况

新世纪以来,由于中国加入WTO、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茶叶贸易更加便利,同时也因为东盟国家茶叶消费需求增长,中国向东盟出口的茶叶数量和出口额总体呈上升态势,尤其是最近几年增长较快(图1),2001—2017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85%和23.14%,其出口额占中国茶叶出口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2.40%上升到了2017年的14.29%。从变动趋势来看,2001—2009年出口额增长稳定,年均增速为12.60%;2009—2017年出口额增长幅度较大,从2009年的0.21 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2.30 亿美元,年均增速达34.90%。2001—2007年间,中国向东盟出口量稳定在0.47万~0.75 万t,近年来中国向东盟的茶叶出口量增长较快,2014年为0.90万t,之后快速增长至2017年的2.58万t。因此,从我国对东盟市场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变化来看,中国茶叶在东盟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

图1 2001—2017年中国向东盟茶叶出口量、出口额

2.中国向东盟茶叶出口的市场结构

根据国际贸易中心数据统计,中国向东盟的茶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出口量一直占出口东盟市场的64%以上,并且呈增长趋势,2017年中国对这4 个国家的出口量达到2.20万t,占出口东盟的85.27%,根据我国茶叶出口东盟国家来看,市场过于集中。近年来中国向越南茶叶出口快速增加,2009年对越南出口量仅为1 t、出口额0.80 万美元,之后逐渐增长到2017年的3 240 t、9 302.6 万美元,主要因为越南以消费绿茶为主,且消费量不断增加,而越南国内主要生产红茶。

(1)中国对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出口量快速增长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关税的减免,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海关和税务程序的简化,这都是促进我国茶叶出口东盟增长的原因,同时东盟市场需求的增加也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东盟的重要因素。从图2 可知,2001—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东盟的数量基本稳定,但2012—2017年,我国出口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数量大幅增加,对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出口量年均增长分别为35.14%、102.56%、35.43%;而对新加坡的出口量有所下降,主要因为新加坡对印度和斯里兰卡茶叶进口量增加。在2017年我国茶叶出口东盟的市场中,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越南及新加坡是前5 位出口市场;中国茶叶出口量前16 位的目标市场中,包括东盟的泰国、马来西亚,对这两国的出口量占我国茶叶出口东盟总量的66.26%。

图2 2001—2017中国茶叶出口东盟国家出口量

(2)出口额增长态势明显,对越南出口额增长最快

由于近年来我国出口东盟的茶叶量增加,出口额也随着增加,由图3 可知,从2001年到2012年,我国对东盟各国的出口额变动不大。但2012—2017年,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缅甸四国的出口额变动较大,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对越南的出口额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速达87.70%,主要因为出口越南茶量快速上升。由于2017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量以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缅甸4 个国家为主,其出口额占我国出口东盟的93%。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额前16位的目标市场包括东盟的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这3 个国家的总额占我国茶叶出口东盟总值的83.90%。2001—2017年对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三国的出口额则一直保持平稳状态。

图3 2001—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东盟国家的出口额

3.中国向东盟茶叶出口的产品结构

据国际贸易中心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向东盟的茶叶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绿茶出口量2014—2017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70%;小包装绿茶出口量经历了从减少到恢复增长的过程,2009年最低,仅为201 t,之后逐渐增长至2017年的5 799 t;2012—2017年小包装茶的平均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其中大包装绿茶平均价格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而小包装红茶的平均价格整体上升。

(1)近年来绿茶相对红茶的出口量增长较快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茶叶被分为绿茶(未发酵)和红茶(发酵或部分发酵)。由于东盟消费市场的茶叶产品结构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绿茶出口东盟逐年增加,从图4可知,我国对东盟市场红茶和绿茶的出口量整体上升,其中2001—2013 绿茶出口量一直保持在0.210 万~0.412 万t,但是2014—2017年绿茶出口量增长较快,由0.33 万t 增加到1.62万t,到2017年出口东盟的绿茶占东盟市场的62.79%,主要出口到马来西亚和泰国,其次是越南、缅甸和新加坡,主要因为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侨众多,保持传统的绿茶消费习惯,而越南和缅甸与我国接壤,受我国饮茶习惯的影响。红茶主要出口到缅甸和泰国,其次是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图4 2001—2017年中国出口东盟的茶类结构

(2)出口产品主要为大包装茶,但小包装绿茶出口增长较快

国际标准把红茶和绿茶分为大包装(>3 kg)和小包装(≤3 kg)。从图5 可知,近年来小包装绿茶的出口量增长较快,虽然2001—2012年小包装绿茶占比有所下降,但是从2012年到2017年小包装绿茶占比逐年上升,到2017年占比达到22.40%;从2001到2017年,出口一直以大包装红茶和大包装绿茶为主,大包装茶占比一直都在70%以上,而小包装红茶出口占比则一直保持在10%以下。

图5 2001—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东盟的产品结构

(3)小包装茶的出口平均价格波动较大

由于茶叶品质和世界市场茶叶价格的提升,中国出口东盟市场的茶叶价格也在上升,由图6可发现,2001—2017年出口东盟的茶叶平均价格总体上升,其中大包装红茶和大包装绿茶平均价格上升幅度不大,一直保持在11美元/kg以下,而小包装茶的价格一直高于大包装茶的价格,说明小包装茶的附加值较高,盈利能力比大包装茶强;小包装红茶和小包装绿茶平均价格在2001—2010年缓慢上升;2010—2017年小包装绿茶平均价格波动幅度大(平均价格由2010年的7.17 美元/kg上升到2013年的30.70美元/kg,到2017年平均价格下降到8.60 美元/kg);2001—2015年,小包装红茶的平均价格由1.29 美元/kg 上升到52.77美元/kg,但2015—2017年略有下降。

图6 2001—2017年中国出口东盟不同茶叶包装的平均价格

三、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世纪以来,中国对东盟的茶叶出口金额从2001年的0.08 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2.30 亿美元,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对东盟茶叶出口额上升速度快,由此可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推进对促进中国茶叶出口东盟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国茶叶品类丰富,而东盟国家既是茶叶的生产国也是消费国,随着东盟国家的茶叶需求增加、“一带一路”的推进及互联互通建设,将更有利于我国茶叶出口到东盟国家。

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面临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在当代茶叶贸易高标准中,东盟国家对进口茶叶的农残标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东盟国家以消费红茶为主,而我国主要出口绿茶,双方贸易需求不匹配;中国茶叶出口东盟主要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缅甸为主,对东盟的其他国家出口相对较少,且出口主要以大包装茶为主;相对于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印度的阿萨姆红茶,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知名的茶叶地理标志品牌。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断提高我国对东盟国家的茶叶出口能力。

1.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面对东盟国家农残标准问题,一方面,我国的茶叶出口企业要不断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在茶叶种植、管理、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以达到东盟各国进口标准。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健全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推进茶叶生产标准化管理,建立咨询和信息收集机构,以利于出口公司适时了解相关茶叶标准信息[8]。

2.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首先,东盟国家主要生产和消费红茶,而中国主要生产和出口绿茶,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通过茶产业链分工,发挥各自茶产业比较优势,以达到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其次,中国与东盟都是世界重要的产茶地,但是在茶叶的种植、加工、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以通过技术和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茶叶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中国与东盟茶产业发展。

3.不断优化市场及产品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茶叶出口东盟主要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缅甸为主,对菲律宾、柬埔寨、老挝和文莱等国家出口较少,应该适时优化市场结构,积极开拓东盟新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相对于大包装茶,小包装茶的盈利能力强,因此需提高小包装茶的出口能力。同时,随着东盟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不断升级,茶叶消费需求也将更加趋于多元化,因此要不断了解东盟各国茶叶消费习俗,研发更多的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

4.大力推广优秀中华茶文化,不断强化品牌意识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通过举办国际茶叶博览会、研讨会、行业交流会等活动,向东盟国家展示中国茶文化魅力;新媒体日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可以利用互联网把我国茶文化推广到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媒体平台上,增强我国茶文化对东盟国家传播的影响力;各级政府部门要统筹社会资源,发挥市场机制活力,推动我国茶文化走出去,促进茶叶消费。强化我国茶叶品牌意识:一是持续加大对我国名优绿茶的宣传力度,加强我国绿茶品牌的建设,让更多的东盟茶人了解中国茶、品鉴中国茶;二是千方百计确保茶叶质量安全,让更多中国茶叶走出国门;三是大力扶持出口企业抱团“走出去”,不断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小包装出口量出口额
2021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出口概况
3月份我国化肥出口量同比减少40%
1-2月份南非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25.5%
1月份印尼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7.4%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小包装食用油吸金能力强后入局者该如何抢占市场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基层医院使用的可行性研究
某三级中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