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高职思想政治课深度融合研究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2019-03-19吕文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政治课信息技术思想

□吕文丽

2018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1]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并时刻渗透德育,努力成为教学创新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然而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不断拓宽眼界和知识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一、信息技术与“基础课”教学过程设计深度融合

(一)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块化思想政治课堂。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特点,通过泛雅课堂、移动新媒体或者网络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学生的主要困惑点和感兴趣的问题,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学生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将教学内容整合成“思想篇”、“道德篇”、“法律篇”三个模块,根据教材四级目录的特点,针对学生相关问题编制教案、制作课件、精选案例,在教学模块的基础上,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借助网络平台、协调资源组织专兼职思想政治教师实现网络集体备课。主要包括备教材、备教学目标、备教学方法、备教学资源、备练习、备作业等,重点要研究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思想政治教师集体备课不仅节约了其备课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尝试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师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音视频等学习资料提前开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基于学习资料积极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尝试“翻转课堂”这种面对面补充答疑的前置学习方式。翻转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避免了传统意义上师生交互空间的限制,更为关键的是教师更多地成为教学的指导者而非传递者时,可以让教师同时去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特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四)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根据高职学生实际需要恰当选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像拍电影一样,把每一次课都当成自己的一部作品,教师在过程中承担导演、编剧、演员等多种角色,精心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设计教学环节,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打造短时、容量小、非结构化、切片化、方便、快捷、高效的微课教学内容。

(五)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网络+作业展示”的实践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一方面,师生可以通过读经典、诵诗文、演小品、说观点、讲故事、演唱歌曲、拍摄微电影、绘制经典画、学习交流会、辩论赛、讲课比赛、新闻搜集等方式进行互动体验式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党团组织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春运志愿者活动、和谐班级文明寝室创建活动、传统文化沙龙活动、社会调查等校内外实践活动实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旨在论证“网络+作业展示”的实践教学模式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基础课”教学过程管理深度融合

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过程管理要以设计课堂管理规则、实施课堂管理规则、反思修改课堂管理规则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过程管理。尝试将信息技术手段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等整个教学环节,对比研究管理效果。

(一)课前通过扫二维码对学生进行出勤管理。针对思想政治课中班授课的现实,为了保证学生实际出勤,利用包含了学生姓名、班级、专业、学号、照片等信息生成的二维码进行考核,上课前学生只要一一扫描二维码,签到信息就会存储到电脑里,这样获取的学生出勤的情况相对比较精准。

(二)课中通过设计课堂小测验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知识点。教师长时间灌输讲解,学生相对比较容易走神。如果设计相关做题的压力,学生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听课上,因为如果不保持注意力,一些题目就不会做。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点击手机,完成课堂小测,教师再对小测情况进行分析。

(三)课间学生可以通过发送微弹幕,给老师留言活跃气氛。教师依据同学发送的微弹幕内容(不懂问题、关注问题等),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节奏。这种方式不仅探索了教学新方式、新路径,而且让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有效把控,能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四)课后通过学生提交或者点击预留作业对学生进行课后监控。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点击完成相关教学视频、课件、通过在线讨论等教学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状态一目了然进行宏观掌握。

三、信息技术与“基础课”考试考核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试卷考核融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无纸化、多样化考核,改变学院思想政治课理论试卷考核过程中“千人一卷”的现实,并及时更新题库资料,将教学过程考核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最终考核评价体系中,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等进行综合性分析,考核目标旨在突破时间、空间局限,提高考评效率,增强考评效果,切实提高整个考评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融合。通过对比研究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前后各教学环节,通过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等多渠道客观评价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改革经验,发现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为进一步强化教学改革奠定必要基础。

总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并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积极建设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争做教学改革和教书育人的示范者,只有这样才能把成为面向未来,敢于直视未来,拿捏未来,预测未来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猜你喜欢

政治课信息技术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思想与“剑”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