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 节支 提效 提级
——201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分析

2019-03-19

财政监督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质性税费税负

●叶 青

201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已落幕,新一年财政工作正启航,减负、节支、提效、提级成为主旋律。2019年1月4日《经济参考报》头版刊文称:中国税收收入主要直接来自企业,减税应以降低企业税负为主。为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应出台有利于消费升级的减税政策。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减免仍有一定空间。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在财政支出上也应有所体现。这些观点,体现了当今社会上对财政工作的一般性要求。

因此,本文从这四个角度解读一下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

一、减负重在实质性减税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在减税降费方面,明年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落实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居民税负。

不久前,国家税务总局提出,将推出更大规模、更具实质性和普惠性的减税降负,因此,可以把普惠性减税理解为实质性减税。而 “结构性减税”最早是在2008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结构性减税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的减税,又不同于以往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强调的是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2018年3月30日,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黄志龙就发表文章 《中国将进入实质性减税新时代》,文章中说:“3月28日,在两会刚刚闭幕一周,国务院就开始兑现减税的承诺,一举送出了4000亿元的企业减税大礼包,减税力度空前,加上今年将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出台个税综合抵扣等改革方案。可以预计,在完成营改增之后,新一轮的实质性减税周期或将来临”。因此,“实质性减税”概念的提出是在2018年两会之后。

在2018年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大举措,其中第一条就是继续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而且要简明易行好操作,增强企业获得感。

因此,笔者建议,应更加注重“实质性减税”。 2017年税费减少一万亿元,2018年初税费减少计划是1.1万亿元,全年实际减税降费规模约1.3万亿元。有的专家预计,2019年税费减少将会超过1.5万亿元。税费减少目标落实的关键在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大税减少多少。笔者预计,2019年增值税税率会在16%的基础上,再降低1-2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税率会在25%的基础上下降2-3个百分点。现在最需要降低税费的是企业,降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税负,达到实质性减税的效果,企业才会有获得感。

二、节支促进财政均衡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各级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

笔者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与七年前相比,现在政府机关的支出已经有很大的节约,但是仍然存在节约的空间,只有牢牢把握“要消费不要浪费”的公私财务原则,就会把一些浪费的口子堵住。比如说在“三公”经费中,公车费、出国费大大降低,但是笔者认为会议费还有节约的空间。

节约支出,也体现出纳税人的要求,观之民营企业家的财政思想或称财政观更可以看出这一诉求。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出席论坛的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表示政府要过紧日子,减税节支,让老百姓消费,表面看来国家税收可能会减少,但税基的扩大反过来会促进税收的增长。政府怎么过紧日子?宗庆后建议减少基建投资,将更多财政收入用在改进民生上。可以说这是以宗庆后为代表的一些民营企业家对财政改革的呼唤。

三、提效是深化财政改革的关键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方面,坚持有保有压,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该保的支出必须保障好,该减的支出一定减下来。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投入。

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抓手,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做好预算绩效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尽早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难以支出的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方面,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要求,提高支出预算和政策透明度。要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整改制度,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稳步推进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同级人大报告,并随同预决算向社会公开。财政部门对此已经明确部署并在逐步推进中,困难在于“落实”二字。

与此同时,会议部署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加快形成采购主体职责清晰、交易规则科学高效、监管机制健全、政策功能完备、法律制度完善、技术支撑先进的现代政府采购制度。

改革开放40年来,政府采购也在不断升级与深化改革,建立高效、透明、智能的政府采购机制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近年来,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指引下,打造全流程电子化的采购体系已成为政采改革的方向。截至目前,京东与中央及省级政府搭建的政府采购电子商城全部合作,包括中央政府采购中心、中直机关采购中心、国家税务总局,以及江苏省、四川省、广东省、江西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实现对接率100%,拿下了政采市场的“大满贯”。

四、财政重在保民生促发展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继续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继续强化财政投入保障。重点支持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七大标志性战役,加大投入力度。

现在,各省的财政用于民生的部分大都达到75%。比如,相关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近40年的时间里,青海省财政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从5亿元增长到1151亿元,增长了230倍。

再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在过去的一年里,武汉市财税体制改革工作卓有成效,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绩效管理工作先进城市,获得财政部专项奖励;在清华大学发布的《2018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中,武汉在全国295家地级及以上城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中位居第四。去年,武汉市民生支出1403亿元,同口径增长1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2.7%。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支出。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财政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到民生改善方面,可以说,保民生是靠财政来兜底。■

猜你喜欢

实质性税费税负
检察机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实证研究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广泛和实质性”视频会晤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营改增”条件下建筑企业如何降低税负
交通运输类快递业营改增税负比较及对策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放开非公机构价格是实质性改革
300亿美元
企业税负、就业税盾与就业激励
A 股最贵公司的税费单(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