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在慢性肺系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经验总结

2019-03-19张玲玲

光明中医 2019年19期
关键词:肺系肺胀阻塞性

张玲玲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是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病,此类疾病临床多发于中老年人,患病人群体质较差,咳痰无力,采用雾化排痰、抗生素治疗等方式对证候减轻的效果有时常不尽人意。因此,为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以及文献资料后,总结发现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具有较好疗效,并在应用过程中收获了患者的好评与满意,遂将穴位贴敷在慢性肺系疾病的护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介绍。

1 中医理论指导的个体化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每年发病常持续3个月以上或更长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且可以进行性发展,与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及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相关[1]。二者在慢性肺系疾病中较为多见和多发。

中医历代医籍并无此2种疾病的病名,但根据二者临床表现,可将它们归于肺胀的范畴。肺胀最早见于《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咳喘”,《灵枢·经脉》也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此后历代医家也多有阐释,如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有:“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的记载。从典籍来看,肺胀是由于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日久迁延不愈而导致的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2],临床多表现为咳嗽、胸闷、喘促等症状,体征常出现面色晦暗、胸腹胀满、唇甲发绀等表现。肺胀的这些临床证候也常出现在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之中。因此,在中医学对肺胀的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思维方法,对临床具有慢性肺系疾病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因人而异的穴位贴敷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而增加病人的护理配合度与满意度。

2 穴位贴敷的护理优势

2.1 应用于护理过程的理论基础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入抽病也。”说明腧穴从属于经络,可以通过经络的循行与人体各部发生一定的联系,并“引气远入”对有关病症具有治疗作用。清代著名医家吴师机的《理瀹骈文》是一部以使用膏药为主,兼及多种外治方法的医学实践专著,形成中医外治法的完整理论体系。《理瀹骈文》曰:“变汤液而为薄贴,由毫孔以入之内亦取其气之相中而已”,即内服汤药和外用贴敷都是采用药物之气与体内邪气相作用而驱除邪气。吴氏还进一步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在药物作用机制上,穴位贴敷药物可以透皮吸收,直接对局部组织器官发挥药效反应;并可以通过对组织器官的作用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进一步发挥其治疗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神经体液调节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穴位贴敷可通过药物作用于局部,通过神经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在相应的组织器官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3]。中医学自古对穴位贴敷就有深入的认识,只不过当时中医学可能没有护理学的概念,或者说此项护理工作是由医生本人开展实施的。而现代医学阐释了穴位贴敷的作用机制。所以,无论从理论基础方面还是现代药理学角度,慢性肺系疾病的临床护理中辅助采用穴位贴敷可以达到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祛邪化痰,调整阴阳,进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其生活质量的目的,使我们的护理工作更容易展开并得到患者的配合和肯定。

2.2 应用于护理过程的优势应用于护理过程的贴敷方药是在中医理论以及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处方的,充分做到了因人制宜。在取穴配穴方面结合了《针灸学》[4]中各腧穴的主治、功能、特点。因此,穴位贴敷可以做到治疗过程中依法立方,因人制宜,有方有法,灵活运用。通过皮肤局部给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充分发挥药效,而且作用效果快,可以增强用药疗效。肺金为脾土之子,肺系病常累及脾胃,导致脾胃功能虚弱,患者更易感外邪,再加上有些药物口感较差,或易引起厌食、呕吐等情况,容易引起患者在护理方面的不配合或是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增加护理难度。而选用药物贴敷进行辅助护理,配以不同穴位,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联络脏腑,也可以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进而解决护理工作中与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护理难点,提高护理疗效。此外,运用穴位贴敷进行辅助护理还可以减轻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和痛苦;并且护理过程中使用方面较为方便,可根据患者需要,按照患者意愿掌握给药或停药时间,且无痛苦感,使患者乐于接受,可以在治疗过程中主动配合护理。

3 主要护理程序及病例

3.1 穴位贴敷前的心理护理对于一些初次接触穴位贴敷护理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对具体护理流程的不了解而出现紧张或者抵触的情绪,不利于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进行穴位贴敷护理前,护理人员要用简单容易理解的语言,适时地为患者沟通解释一些相关的贴敷常识、方法以及大体步骤,使患者对护理的大致操作流程和时间有一个心理准备,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感,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3.2 贴敷过程中的护理通过辨证并结合实际情况选取贴敷的穴位以及药物。由制剂室配制并做成符合要求的药饼,在患者穴位贴敷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及时检查贴敷过程中是否保持牢固,避免移位或脱落情况的发生,保证疗效。根据患者体质强弱,敷贴一般持续60~120 min,若患者耐受能力较强,体质壮实还可适当延长,若患者体质虚弱,或是小儿等情况,可适当缩短时间。另外在贴敷的过程中,如若患者出现水泡、红肿、疼痛等不耐受的反应,要及时进行后续处理。

3.3 穴位贴敷后的局部护理将药膏取下后,用纱布和温水进行将患者贴敷部位的残留药物轻轻擦除,若患者皮肤出现潮红或同时具有热感,要嘱咐患者这是药物起效的正常情况,并讲授一些贴敷后注意事项。嘱咐患者禁食生冷以及刺激性食物,贴敷部位不宜用冷水清洗。若出现皮肤破溃情况,要及时缓解患者情绪,并按照临床规范进行处理。

3.4 病例分析患者周某,男,67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入院,经西医常规治疗,情况有所缓解,但仍胸闷较重,喘息较为急促,气短懒言,泡沫痰多且黏腻,舌苔较为厚腻。经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同意采用穴位贴敷进行辅助治疗。患者身体素质及精神状态尚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为痰浊阻肺证,采用降气化痰、健脾清肺法,以苏子降气汤合用三子养亲汤加减。穴位贴敷药物组成为: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清半夏、前胡、厚朴、陈皮、肉桂、延胡索、桔梗、甘草、茯苓、五味子等。取穴:大椎、风门(双侧)、定喘(双侧)、肺俞(双侧)、膏肓(双侧)、脾俞(双侧)共计11穴。方法:上药均打粉为末状备用,每天选取上午的适宜时间进行贴敷。贴敷时用生姜汁将药粉调成糊状,制成如蚕豆大小的药饼,敷在穴位上并用纸胶布固定,约60 min左右可揭去,每天1次。贴敷时,前15 min观察患者情况,以皮肤稍红晕无不良反应为度。该患者共计贴敷5 d,结束后,患者诸症皆有所减轻,感觉良好,可进行散步等缓慢的运动,后出院回家调养。

4 总结

早在2013年国家就已经在推行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护理方案,该方案指出穴位贴敷以及按摩等中医外治技术在改善咳嗽咳痰、气短喘息、自汗盗汗等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5]。强巍[6]通过研究发现,穴位贴敷加心理护理对改善肺胀患者活动耐力具有明显作用,治疗组患者活动耐力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穴位贴敷加心理护理利于改善患者活动耐力和肺功能。钱岚[7]通过回顾性分析病例,总结发现采用穴位贴敷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咳嗽、咳痰的症状积分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在穴位选择方面,应以背俞穴为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其病位在肺脏。《素问·咳论》曰:“治脏者,治其俞。”《理瀹骈文·序》亦云:“五脏之系成于背,脏腑十二腧皆在背,其穴并可入邪,故脏腑病皆可治背。”因此通过贴敷对背俞穴的刺激作用,可以达到协调阴阳平衡,调理相应脏腑气血的作用,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使患者抗病能力增强[8]。从现代研究来看,背俞穴十分邻近脊神经后根,其分布规律与脊神经节段性分布特点大致吻合,因此内脏疾病的体表反应区常在背部有相应穴位[9]。此外,从患者以及医护人员角度考虑,背部较为宽阔,患者在注意保暖的基础上可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背部,操作较为方面,且不易影响个人生活。

诸多现代研究成果皆显示,通过运用中医贴敷与现代医疗方式相结合的系统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慢性肺系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较为紧密的医护人员,不仅是针对慢性肺系疾病,在其他各项护理工作中我们都可以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及时查阅资料、文献,并应用如穴位贴敷等护理指南及方案中推荐的各项简便廉效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以提高护理工作成果,减轻患者病痛。

猜你喜欢

肺系肺胀阻塞性
什么是肺胀,如何预防和治疗!
肺胀患者便秘与呼吸困难的相关性研究
咳嗽方和桑白皮汤治疗痰热郁肺型肺胀的疗效比较
穴位贴敷加心理护理对肺胀患者活动耐力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肺系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的体会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
张明利副主任中医师运用谷蝉汤治疗肺系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