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改革 八字方针指明航向
2019-03-19吴秋余,林丽鹂,邱超奕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上下功夫。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带来的结果就是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内,都是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带来的结果就是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表象上是速度问题,根子则是结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是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
加大“破”“立”“降”力度,引导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地方流向效率高的地方,着力“补短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自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进展。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使得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专家表示,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就要在“破”“立”“降”上进一步发力。继续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出清过剩产能;加速壮大新动能,从“铺摊子”到“上台阶”;加速降低营商成本,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此外,还要着力“补短板”。赵昌文认为,过去补硬件短板多,现在要更多地补软件短板。“软”与“硬”齐头并进,才能成就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宏观经济不能缺乏微观基础,正是企业这样的微观主体把资本、人才组织起来,才能提供产品和服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宏观经济不能缺乏微观基础,正是企业这样的微观主体把资本、人才组织起来,才能提供产品和服务。”武常岐说。过去我国企业快速发展主要依靠人口红利,现在要依靠制度红利,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活力,改善市场环境,让企业家努力付出有所回报。赵昌文认为,要培育激发企业家精神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保持足够的企业纵向流动性,形成让企业家心安、让科技人员心宽、让创业人员心动的体制机制。公平,就是要对各类所有制的企业一视同仁。透明,主要是指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扶持要公开透明,补贴多少、绩效如何,应当定期披露,扶持政策实施效果的好坏,也须定期评估、调整,绩效不好就适时退出。 刘元春建议,破除要素流动壁垒,首先要打破地区保护。其次,加大市场标准一体化建设,真正形成大市场。此外,要加大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一体化建设。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出彩人生的机会。
提升产业链水平
保持并巩固产业体系完整的优势,加强自主创新,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我们的产业链正处于从低端转向高端的发展阶段,与一些高端产业还有一段距离,而且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将越来越少,这就必须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链水平。”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说。“当前我们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产业体系完整而发达,这是其他国家短时间内难以比拟的,要保持并巩固这一优势,发挥产业体系的集约效应。”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进程中,需要给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也需要国家加大对基础科学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坦言。近年来,我国在北斗导航、量子通信、探月工程、人工智能等诸多创新科技上均有重大突破。但同时,我国在诸多技术领域仍被“卡脖子”。“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还是要加强自主创新。”姚枝仲认为,鼓励自主创新,一要政府加大投入,二要建立鼓励创业创新的制度体系,三要有完整的金融支持。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我国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影响了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畅通经济循环,有利于生产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动,有利于产品质量提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邓曲恒说。“经济的循环由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组成,我国在这些主要环节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影响了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说。目前,国内企业供给能力一定程度上难以充分满足居民对优质商品和服务型消费的新需求。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消费者日益追求品质化和品牌化,品牌附加值越来越重要,企业需要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诉求,提升自身供给高品质商品的能力和品牌形象。”“服务实体经济,是中央为金融业指出的重要方向。”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现阶段要综合运用包括定向降准在内的各类工具,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民企放贷,使金融机构自身获得资金的成本降低,也有充足的流动性进行贷款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