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3-19赵玉婵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心理

赵玉婵

作为血液净化手段之一, 血液透析目前临床应用频率相对较高, 尤其在终末期肾脏衰竭方面, 已经逐渐取代了肾脏治疗。血液透析即通过人为手段对患者机体的循环机制进行有效干预, 使用期间患者普遍会产生一些心理负担, 进而滋生负性情绪, 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1]。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扭转患者错误认知, 对于患者的预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本文选择本院2018年1~8月收治的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8月收治的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病情相对较为稳定。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认知障碍、精神疾病等患者。按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 女14例;年龄40~73岁, 平均年龄(55.23±5.93)岁;其中11例为糖尿病肾病, 10例为慢性肾炎, 8例为高血压肾病。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2例;年龄42~71岁, 平均年龄(54.94±5.36)岁;12例为糖尿病肾病, 11例为慢性肾炎, 6例为高血压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疾病宣教、生命体征检测、生活注意事项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 具体内容为:①心理干预。护士需要一对一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耐心听取患者主诉, 采取通过安抚、情绪转移、成功案例告知等方式, 帮助患者排解内心不良情绪, 并构建积极的治疗心态, 以提高患者治疗信心。②认知干预。护理期间, 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非语言交流,例如面带微笑、增加查房频率等, 提高患者对自身的认同感,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若发现患者存在错误认知, 需要通过多角度分析帮助患者纠正, 并引导患者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式正确宣泄情绪;帮助患者明确生命的重要性, 构建正确价值观[2]。③训练指导。为了保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状态, 护士需要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放松方式, 例如指导患者以正确姿势进行肌群锻炼, 并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3]。④健康宣教。患者住院期间, 护士需要针对疾病相关知识制定健康教育宣传手册, 并发放于患者, 帮助患者准确了解病情相关知识、血液透析治疗相关内容、影响因素以及注意事项等, 若患者存在不理解之处, 护士需要耐心且细致为帮助患者解答,避免患者因疑虑产生困扰, 影响心理状态;此外, 护士还可以定期组织患者参与座谈会, 通过病情相似患者之间的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 单个项目采取百分制, 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46.21±2.65)分, 对照组患者为(45.10±4.89)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6.10±4.20)、(59.10±3.31)、(62.76±3.98)分 ,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53.10±4.21)、(51.09±4.56)、(51.67±3.6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状态观察组 29 66.10±4.20a 59.10±3.31a 62.76±3.98a 46.21±2.65对照组 29 53.10±4.21 51.09±4.56 51.67±3.67 45.10±4.89 t 11.7723 7.6553 11.0313 1.0747 P 0.0000 0.0000 0.0000 0.2871

3 讨论

认知行为干预即通过一些护理手段, 帮助患者扭转错误思想的同时, 正确宣泄负面心理情绪, 进而促使患者对疾病以及临床治疗产生正向认知,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5]。就生活层面而言, 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缺乏专业性, 因此日常护理期间, 并没有准确了解护理要点, 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而认知行为干预可以通过多角度宣教, 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知疾病以及相关治疗内容, 纠正患者的认知态度以及生活习惯, 例如明确自身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治疗的重要性、正确饮食、正确锻炼等, 最终从心理层面、躯体层面等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12]。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46.21±2.65)分, 对照组患者为(45.10±4.89)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6.10±4.20)、(59.10±3.31)、(62.76±3.98)分,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3.10±4.21)、(51.09±4.56)、(51.67±3.67)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李红等[8]研究内容趋于一致。

综上所述,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认知行为干预,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患者预后发展。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心理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