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比较分析

2019-03-19杨承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垂体瘤显微镜内镜

杨承国

垂体瘤作为临床肿瘤科中时常可见的疾病, 该疾病在医学上被称为脑垂体瘤, 根据流行病学发现, 该疾病临床中症状明显者在颅内肿瘤总人数中占据1/10, 其中男性患者更为常见, 且从发育阶段来讲, 该疾病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1]。目前临床中主要症状以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激素分泌失常等, 一旦发现应及早治疗, 现阶段治疗方法以显微镜及神经内镜治疗, 临床效果显著, 但哪种治疗方法更优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比较分析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显微镜组和神经内镜组, 各34例。显微镜组患者男女比例19∶15;年龄25~53岁, 平均年龄(39.06±6.25)岁;病程1~3年, 平均病程(2.01±0.56)年;平均肿瘤直径(22.66±3.49)mm。神经内镜组男女比例20∶14;年龄25~54岁, 平均年龄 (39.52±6.30)岁;病程 1~3年, 平均病程 (2.04±0.62)年;平均肿瘤直径(23.51±3.62)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颅X线平片检查显示变形蝶鞍, 下陷鞍底, 变薄鞍背;经CT扫描检查显示脑组织低于垂体密度;经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患者均符合垂体瘤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者;精神疾病史者;意识、语言严重障碍者;其他恶性肿瘤合并症者;配合度差者。

1.3 治疗方法

1.3.1 神经内镜组 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全身麻醉(全麻), 消毒、铺巾。选右侧鼻腔, 内镜深入, 将鼻腔内的分泌物清理干净, 手术通道取中鼻甲与鼻中隔间, 并采用浓度为0.01%肾上腺素盐水棉片沿蝶筛隐窝将通道扩张, 之后探查蝶窦开口, 切开鼻黏膜,剪开其与蝶窦黏膜连接处, 暴露蝶窦前壁及鼻中隔后部骨质,蝶窦开口开放, 蝶窦黏膜去除, 蝶窦间隔、鞍底、双侧颈内动脉、鞍底硬膜等被充分显露, 排除动脉瘤, 穿刺针抽吸, 鞍底硬膜切开, 暴露肿瘤, 并病检肿瘤组织, 将其切除[2]。如果肿瘤直径大, 内镜下观察,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并遵循自下而上、自后向前肿瘤切除顺序, 切除后瘤腔填入止血纱布或明胶, 鞍底使用生物胶封闭, 蝶窦前壁黏膜复位, 最后鼻腔内填塞油纱条。

1.3.2 显微镜组 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 手术前期体位工作与神经内镜组相同, 鼻道扩张, 鼻内窥镜深入, 将鼻中隔和黏膜采用鼻窥器推向对侧, 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蝶窦开口, 将其表面黏膜用剥离子剥离, 蝶窦前壁凿除, 分割蝶窦, 黏膜去除, 凿开鞍底, 除动脉瘤常采用穿刺针抽吸, 切开鞍底硬膜, 肿瘤采用吸引器等医疗器材清除,清除时注意鞍隔损伤, 之后操作同神经内镜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神经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5.16±25.38)min、(6.79±1.06)d, 均明显短于显微镜组的(158.42±36.28)min、(10.82±2.5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5.13±9.66)ml, 明显少于显微镜组的(78.47±10.53)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s)

注:与显微镜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显微镜组 34 78.47±10.53 158.42±36.28 10.82±2.56神经内镜组 34 45.13±9.66a 125.16±25.38a 6.79±1.06a t 13.6045 4.3802 8.4809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垂体瘤临床手术路径经多年研究, 发展路线曲折, 显微镜技术未成熟前, 均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 传统治疗方法不仅对患者损伤严重而且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 不利于术后康复效果。伴随显微镜技术的发展成熟, 临床中排除部分鞍上、海绵窦等手术治疗患者, 其他患者均可经鼻蝶路径实施手术, 而神经内镜手术相对比显微镜手术, 视野清晰广阔, 对患者侵袭小, 预后恢复效果显著。相关文献[3]研究还发现, 传统蝶窦严重气化不良等禁忌证者均可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方法治疗, 且临床疗效显著。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中, 显微镜下治疗具有两项优点:①显微镜空间立体感明确, 通过层次清晰解剖有效形成三维成像;②在肿瘤科治疗中显微镜技术开展早, 临床经验成熟。与此同时, 显微镜手术临床中存在相应的缺陷点, 手术期间, 显微镜活动范围有限, 视野范围小, 造成大片盲区,不利于肿瘤整体性切除, 甚至造成周围组织损伤, 造成血管、脑脊液渗漏等不良后果。神经内镜下治疗具有两项优点:①神经内镜手术不使用鼻窥镜, 不会损伤鼻中隔;②内镜镜头灵活性强, 光线明亮、视野范围广, 可以有效观察到肿瘤周围的情况, 避免周围血管、神经的保护, 确保肿瘤整体切除率。但是神经内镜同样存在弊端, 第一是内镜成像虽然效果良好, 但是境内二维影像立体感交叉;第二是操作者需要单手扶镜, 操作难度大, 而且内镜需要深入鼻腔, 比较容易沾染黏液, 所以需要撤出清洗, 不利于突发出血状态下止血。不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 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镜头雾化问题也被解决。经临床实践发现, 经鼻蝶窦路径垂体瘤切除术治疗, 手术致残、致死风险率大, 而且鼻腔蝶窦自身处于污染状态下, 所以术中无菌操作必须严格加强[4-8]。

本研究结果显示, 神经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5.16±25.38)min、(6.79±1.06)d, 均明显短于显微镜组的(158.42±36.28)min、(10.82±2.5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5.13±9.66)ml,明显少于显微镜组的(78.47±10.53)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临床中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 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 垂体瘤患者临床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较显微镜效果更为显著, 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住院时间, 帮助患者早期康复。而且神经内镜发展前景良好, 会随着临床经验积累、神经导航等技术的进步, 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垂体瘤显微镜内镜
《用显微镜看大象》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看似“中年发福”,竟与垂体瘤有关
垂体瘤术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显微镜下的世界
月经紊乱、视力下降, “元凶”竟然藏在脑子里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猛长个儿,是发育还是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