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9-03-19邓智峰陈唯实江俊毅余宇星徐建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血肿出血量脑出血

邓智峰 陈唯实 江俊毅 余宇星 徐建基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中作为一种常见并发症, 发病患者群较广, 其以男性较多, 发生此类病症主要因多种危险因素,如患者长期处于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态, 若脑静脉或毛细血管发生病变破裂时易致脑出血, 具有较高致残致死率, 还能够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水平。其致死率致残率高, 需及时有效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常在患者脑部快速形成血肿, 颅内形成占位产生颅内高压[1], 使脑组织产生压迫性, 阻断脑部血液循环甚至引发脑疝。长时间脑血管供血不足致部分脑组织发生水肿凝固性坏死。病理生理学变化易致高血压脑出血, 保守疗效不理想, 难以使受损脑神经得到恢复的机会[2,3]。因此,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其主要目的为尽早清除血肿, 降低挤压血肿临近正常脑组织及神经血管牵拉移位, 在某种程度上缓和脑血肿、颅内高压及脑疝。在出血凝固后会激发性引起激肽、组胺等血管活性因子的分泌[4]。因此, 本文通过三种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 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9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院后了解患者临床表现特征并进行检查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患者中男50例, 女49例;年龄46~77岁, 平均年龄(54.6±8.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 每组33例。纳入标准:患者病程1~8个月;患者首次接受此手术;临床资料完整,术后随访结果真实有效。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神经障碍患者;严重心、脑、肾等器官障碍。患者均自愿同意后经伦理委员会审批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2,3]

1.2.1 Ⅰ组 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手术前对患者全身麻醉后在额颞部按照血肿范围与部位, 在耳前弧形切口或者马蹄形部位切口。医护人员需要按院内常规对其进行骨瓣开颅, 清除血肿后对患者去骨瓣减压或电凝止血。

1.2.2 Ⅱ组 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在血肿区附近头皮行5 cm切口, 后扩大颅骨钻孔骨窗直径约3 cm, 在显微镜下皮层造瘘确定血肿位置,清除血肿后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1.2.3 Ⅲ组 患者采用CT介导下脑室外引流术进行治疗。术前, 局部麻醉后经CT定位患者的穿刺深度、路径及穿刺点等行钻孔穿刺置管引流。待完成手术, 需对患者血肿腔处冲洗采用尿激酶2~4万U加生理盐水2~4 ml。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5]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Ⅲ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Ⅰ组、Ⅱ组患者,Ⅱ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Ⅰ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s)

表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s)

注:与Ⅲ组比较, aP<0.05;与Ⅱ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 (d)Ⅰ组 33 256.5±13.3ab 143.5±7.2ab 33.5±3.2abⅡ组 33 163.6±14.2a 119.8±10.5a 22.6±1.7aⅢ组 33 66.5±10.3 80.8±7.5 13.5±2.2

2.2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Ⅰ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1.5%, 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6%, 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Ⅰ组、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具备发病较迅速、病情变化快、病情严重等特征,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工作, 需要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其病发率呈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6,7]。但随着医学技术发展, 各类手术诞生, 在治疗中一般采用手术疗法, 因治疗此病手术方法多种, 早期阶段通过手术进行清除血肿, 如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CT介导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等, 可大大改善脑组织可逆性损伤, 保护和改善血肿周围脑组织神经功能, 有效降低致残致死率。因手术治疗方法多, 为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选择适宜手术较为重要[4,8]。

本研究结果显示:Ⅲ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Ⅰ组、Ⅱ组患者, Ⅱ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Ⅰ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1.5%, 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6%, 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Ⅰ组、Ⅱ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CT介导下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CT介导下脑室外引流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促进身体恢复, 有助于患者尽快痊愈。

猜你喜欢

血肿出血量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