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探究

2019-03-18吴含书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呼吸训练偏瘫

吴含书

【摘要】目的: 探究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16.01~2017.12我院接收的偏瘫患者共68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训练前,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偏瘫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呼吸训练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功能康复,值得广泛采用。

【关键词】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偏瘫;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223-01

急性卒中发生后,有70~75%的患者会留下言语、认知、感觉以及运动障碍,其中偏瘫是最常见的一种后遗症,会使患者无法维持身体功能平衡,呼吸肌和偏瘫侧躯干肌功能明显下降,活动能力受限,易出现呼吸困难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出一种恢复呼吸肌功能的有效方法。本文探讨我院对偏瘫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取得了较好成效,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2016.01~2017.12我院接收的偏瘫患者共68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共有21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31~70岁,平均(52.36±5.14)岁,病程范围在2~16d,平均(7.82±1.39)d,观察组共有22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32~71岁,平均(52.42±5.10)岁,病程范围在3~15d,平均(7.79±1.42)d。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均衡性较好(P>0.05),数据之间可用于比较分析。

1.2方法

两组急性期均接受常规治疗,待病情稳定后48h开始实施康复训练,所有训练均于康复治疗师的合理指导下进行。

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摆放、体位转换、床上训练、床边训练、平衡训练以及耐力训练等,30min/次,2次/d,每周共训练5d,总共训练1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实施如下:⑴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站位或坐位,由护士指导患者,具体实施如下:嘱其身体放松,后将两只手放于腹部,训练中保持嘴巴紧闭,通过鼻部进行吸气和呼气。呼气时应平稳且缓慢,吸气与呼吸时间比是1:2,后逐渐减慢至1:4,8~10次/min,每次训练时间为15~20min,2次/d。⑵腹式呼吸法:帮助患者采取仰卧位,轻微弯曲髋、膝关节,一手放于腹部,另一只手放于上胸部,后开始训练。护士应充分掌握患者的呼吸节律和类型,嘱其训练刚开始时避免深呼吸,等待护士发出吸气指令,后患者上抬置于腹部的手,呼气结束时护士对患者膈肌迅速进行伸张和震动,以促进其呼吸机收缩,10min/次,2次/d。⑶辅助呼吸法: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后护士将两只手放于其下胸廓肋弓或胸廓锁骨稍下位置,于起初的2~3次呼吸充分把握患者呼吸节奏,在其轻呼气时给予压迫,并沿着呼气运动方向逐渐增压,同时积极询问患者感受以及有无不适等,吸气时应讓胸廓自然且有弹性的去除压迫,10min/次,2次/d。共训练12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训练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选择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表,内容包括上下楼、平地行走、床椅转移、用厕、控制大小便、穿衣、修饰、洗澡、进食等10个方面,分值在0~100分,分数与日常生活能力成正相关[2]。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9.0 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数据资料选择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组间比较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选择配对样t检验,P值在0.05以下表明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训练前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后极易出现偏瘫,偏瘫发生后,同侧骨骼肌肌张力会明显增高,肌力显著降低,对患者运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较多不便[3]。有研究提出[4],对偏瘫患者采取有效积极的康复及呼吸训练能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训练前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训练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呼吸训练中的腹式呼吸能使患者横膈活动度增加,并削弱斜角肌以及胸锁乳突肌等辅助肌活动,能帮助患者调整呼吸频率,促进其通气量、动脉氧分压以及呼吸效率提高,从而改善其肺功能;缩唇呼吸能帮助患者调节有效通气量,提高呼吸效率,从而进一步优化其呼吸功能;辅助呼吸法的训练对象主要是背阔肌、竖脊肌、腹肌、肋间肌、膈肌、颈部肌群等,能维持和改善胸廓与脊柱的柔软性和活动性,提高肺顺应性,调节呼吸节律和呼吸频率,增加吸气深度,同时背肌群、腹部肌群和膈肌属于核心肌群,能增强患者的核心稳定性,帮助其改善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从而恢复其运动功能[5]。

综上所述,对偏瘫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呼吸训练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运动功能,值得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杨晶.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19(21):1959-1960.

[2]李薇,郑丽芬,雄鹰等.呼吸训练在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中的作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5):567-569.

[3]司徒杏仙,王尧,韩碧园等.腹式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便秘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13(6):143-144.

[4]马頔,王维.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0):1111-1116.

[5]许石双,董静,荀佳慧等.偏瘫患者呼吸训练与核心力量稳定性训练结合疗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39(4):255-257.

猜你喜欢

呼吸训练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金伯华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经验
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体育舞蹈的基本练习与呼吸训练方法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COPD患者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研究
督导呼吸训练对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呼吸训练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