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说《儒林外史》的一些看法

2019-03-18胡熙雯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吴敬梓儒林外史儒家

胡熙雯

摘 要:现如今文学史上对《儒林外史》的看法多种多样,有的学者认为《儒林外史》是一部“反孔批儒”“具有反儒倾向”的作品;有的学者却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儒林外史》并不是一部反对儒家思想的小说。本文将对《儒林外史》的创作时代、作者生平经历、写作文体和部分内容进行研究分析,结合部分文人对《儒林外史》的评论和解读,对《儒林外史》是否具有反儒倾向性进行分析和理解,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儒林外史》 吴敬梓 儒家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

一、《儒林外史》的创作时代与作者的生平经历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其中《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吴敬梓出生在官僚地主的家庭里,其高祖吴沛崇奉孔孟之道;曾祖吴国为顺治朝的探花,曾祖兄弟五人中有四位进士;祖父吴旦是监生,伯叔祖中又有榜眼、进士、举人等;吴敬梓的父亲吴霖起做过江苏赣榆县的教谕,是个拔贡。吴敬梓出生在这样的八股世家中,自幼就被送入家塾,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晚年时候仍旧对儒家学说热情不减。他对自己的学识略有自负,但仕途上却并不顺利[1]。二十三岁中秀才,但其父吴霖起这一年却病故了。家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是族人们倚仗人多势众,提出了分家的要求,孤立无援的吴敬梓终以失败告终,留给他的资财寥寥无几,病弱的妻子陶氏也因不甘忍受族人的欺凌,饮恨而死。至此他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从家境殷实到穷困潦倒,吴敬梓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儒林外史》也正是写于这个时期,二十年来的人生经历和观察感悟,一一揉进了这部心血巨作里,五十四岁的吴敬梓在一场醉酒中辞世,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二、《儒林外史》的写作文体

作为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儒林外史》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部分学者认为其具有“反儒尊法”的思想,但有更多的学者认为这一说法不正确[2]。也有部分学者对《儒林外史》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涌现出“连环短篇”说、“功名富贵”说、“时间顺序”说等看法[3]。但归根结底来说,《儒林外史》这一著作对文学界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三、《儒林外史》的内容评判

《儒林外史》共五十六回,初看每回都可以自成一章,但实际上书中每回的人物都有着些许的联系,总体来说是描写“儒林”,虽以科举考试为主要事件,但并没有“反儒”的意图,而是公平公正地描写当时的情景,以此来引导人们对那个腐朽黑暗历史时代的深思[4]。

例如课文中所选《范进中举》一文,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五十多岁的范进好不容易中举了,结果兴奋过度,疯了,最后被他岳父胡屠户一个巴掌拍醒。但这简单的一件事情,吴敬梓却描写得十分细致精彩。不仅以范进为主人公进行这件事情的描写,更是将范进的岳父胡屠户的态度变化当做暗线行文,更具有深层次讽刺性。

举例来说,胡屠户的第一次出场是在范进中了相公后,带了一瓶酒和一副猪大肠来范进家,书中对胡屠户的言行是这样描写的——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妆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对胡屠户话语的描写,可以清楚地让读者看出胡屠户并看不起范进,中了相公也是托自己的福。更深层次地又可以看出胡屠户警告范进,别以为中了相公,就能在自己这种有脸面的人跟前显摆。但是胡屠户又叮嘱范进要在种田的扒粪的人跟前端架子,须不知自己就一杀猪的,实际上就跟种田扒粪的是一路人,一个阶层的,哪有什么尊贵卑贱可言。

这一描写将当时生活中丑人骂人丑,穷鬼骂人穷的常态跃然纸上,反讽意味十足。

虽然各处都显示出讽刺,但真正的情况则是范进在考取功名这几十年家境艰难,但仍旧不放弃科举考试。最终考取功名后才迎来了改变,这不也是寒门学子的悲哀和希望吗?只有学习,只有考取功名才能改变大多数寒门学子的现状。范进中举这一故事的描述,某种意义上来说仍旧是给寒门学子带来了些许希望,并没有完全进行了“反儒”。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儒林外史》是作者吴敬梓在经历过家道中落,由衣食无忧到穷困潦倒后,心境坦然,对当时社会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将当时民间社会的状态记录下来,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弥补自己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愤懑,并没有“反儒”的意图。

《儒林外史》如今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它的艺术手法和总体思想主旨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感到不一样的“儒林”,那是一个时代的特点,是心酸,是屈辱,更是反思。

由于个人阅历和研究时间的欠缺,对著作《儒林外史》的看法略显稚嫩,本文仅代表个人的看法,请各位读者见谅。

参考文献

[1]丰家骅.《儒林外史》“反儒说”质疑.南京師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7(3):77-81.

[2]陈美林.《儒林外史》研究三题.明清小说研究,2002(1):153-162.

[3]张锦池.论《儒林外史》的纪传性结构形态.文学遗产,1998(5):88-98.

[4]周中明.一部伟大的以公心讽世之书——《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重探.江淮论坛,1981(5):20-25.

猜你喜欢

吴敬梓儒林外史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吴敬梓暖足
20世纪以来吴敬梓诗文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的坡式交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