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需要加点料

2019-03-18于丽丽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广播新闻多样化机遇

于丽丽

摘 要:随着媒体融合发展力度的加强、速度的加快,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元素符号愈加明显。广播,曾经在传统媒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现今,在融媒体时代,广播面临的挑战巨大,其单一线性的媒体传播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受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因此,广播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就必须增强广播的可视化效果、人性化气息和声音的感染力,将广播新闻以音响、画面、情感兼具的听觉效果传递给受众,让新闻更加立体、生动、接地气。

关键词:广播新闻 多样化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

一、吸睛的标题是架起广播新闻媒体与受众群体的桥梁

“看报先看题”、“题好文一半”这两句话充分概括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现在,信息的传播方式、形式日益繁多,但是,要想在有限的时间让自己传播的信息受到关注,就需要媒体从业者下一番功夫。写好新闻的标题,就是一个信息吸睛的开始。

无论我们怎么吐槽诸多网络新闻的标题是“标题党”、“虚张声势”,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标题以其新颖、吸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赢得了很多粉丝的关注。细细分析,这些吸睛的标题,或有悬念、或在疑问、或是适度的夸张、或是内心感情的独白,总之,都可以唤起观者的猎奇之感,好奇,就有了继续关注下去的需求,打开了发布者与受众之间的第一道大门,让新闻有了继续走进受众心理的机会。当然,我们的广播新闻标题,还要必须讲导向、讲立场、讲原则、讲政策,符合党媒气质,体现党媒职责。

二、广播新闻要有故事性

廣播是一个大众媒体,也是一个小众化生活万象的浓缩。广播以其通俗的语言、及时的传播方式,可以让新闻的传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要有广播设备和技术的地方,就可以随时收听广播。因此,广播新闻的采写,在保证用事实说话的前提下,应根据新闻题材的不同而不断创新采写方法、角度、落点。

这其中,尤其以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民生社会类新闻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我们的广播受众,不论其身份、工作、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有多大的差异,都是一个个能思考、有感情、有温度的社会人,他们所希望的是自己能够参与到新闻事件中,也成为被关注的一员或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自己平凡的轨迹亦能助力社会变迁。新闻中的事与人,再不是触手不能及的远方,而是带有平凡朴素气息、充满家长里短的生活片断。一个个生活片段编织成一个个世间百态的生活故事,回味之中有所感,细思之后有所悟。这样,让广播新闻不再是我播你听的被动传递,而是我的故事我来讲的主动参与。如此这般,广播新闻的传递效果自然会既好又快。

三、广播新闻的制作要增加多种音响素材,通过声音的多样化、多层次,增加广播新闻的鲜活气息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广播报道中,丰富多样的“声音”是最大的优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凤铸教授也在其《音响美学》中说:“声音是构在广播的唯一的物质材料和运动形式。广播是以声音塑造形象、描写环境的,并使之作用于人们耳朵,让听众沿声入境,随声赋彩。”

来自新闻现场、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一个个声音源汇聚成一场声音的盛宴。正是这些异常丰富的声音存在,还原了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让听众“看得见”新闻事件的过程,实现了广播新闻的“可视化”、“立体化”,也正是这些具有不同特征的声音,描述出了新闻人物的个性特征。人们为什么爱听广播剧、广播微剧、广播书场?因为其中有丰富多样的声音,不用过多的描述,只需一个个声音,就能精准的让听众有准确的感知,这既是声音的魅力,也是广播的魅力。作为广播人,何不把每一个新闻作品都当作一个广播剧来做?无需过多的文字独白赘述,只要收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声音,将其用新闻事件的主线一一串起,一件有温度的新闻作品便自然浑成。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面对其他媒介的各种优势,广播人更不能顾此失彼,应该继续鼓励其从业人员重视各类声音源的应用,多用现场声音来讲述新闻故事、叙述新闻事件,让广播新闻声情并茂。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作为新闻素材,广播新闻中使用的声音,一定要具有辨识度高、典型性凸显、现场感强、实事求是等特征、对新闻作品有烘托、解释、渲染气氛等作用的声音源。

四、广播要加快媒体融合步伐,用新的传播媒介将广播新闻传递给受众

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任何一个媒体要想继续生存,都不能再以单一的传播介质、传播形式出现在受众面前,而是要掌握科技时代信息传播的理念、特点、技术、手段、方式,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产品、全新的服务出现在受众面前。此时的新闻产品,在体现大众化的同时,更要体现分众化、差异化、个性化,从而占有更广阔的受众市场,拥有更强大的媒体粉丝力量。

就广播新闻而言,广播记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甄别新闻事件轻重缓急的能力,根据对新闻事件的分析,采用不同的写作方法、传播方式,将新闻事件及时准确的传递给受众。如记者既可以有来自新闻现场的即时连线报道,也可以有来自新闻现场的视频直播、新媒体平台实时互动,还可以有新闻现场的侧面报道、新闻背景的回顾补充。总之,不必等到新闻事件结束后,再开启写稿编稿的工作,而是要做到对新闻事件的采访和报道同步进行,通过广播记者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加以媒体融合平台的传播途径,将新闻事件有声、有图、有人气的告知给受众,受众手、脑、耳、眼并用,开启全感官了解新闻事件,新闻传播效果必然更为直观、显著。

广播记者不要执着于广播采编设备的使用,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掌握更多的新技能。采访中,手机可能会比采访机应用的更广泛、更方便,微信、qq可能会比邮箱、文字编辑软件使用的更多、更频繁,粉丝群、听众群、互动群可能会比热线电话使用的更突出、更直接。广播记者不再是只会用声音、文字表情达意的群体,而是集编辑声音、摄录图像、采写文字、开得了直播、说的了故事、做的了活动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

结语

融媒体时代,对广播而言,有挑战、有险阻,当然更有机遇、有未来,因此,广播记者要主动融入媒体改革,主动作为,拼出广播新闻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广播新闻多样化机遇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
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