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3-18李树花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预见性护理临床研究

李树花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护理。对比2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0.26±0.57)分,满意度为95.12%,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效果;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143-01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冠心病急性发作引起的疾病[1],病情严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尋求有效的护理之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院选取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的报告内容如下文所示。

1资料和研究方法

1.1资料

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判定标准;(2)经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相关临床检查确诊者;(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剔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疾病者;(3)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异常者;(4)有精神类疾病家族史及个人史者;(5)存在明显沟通障碍者。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1名患者。常规组中,男20名,女21名,年龄57岁到76岁,平均年龄为(66.38±0.24)岁。干预组中,男21名,女20名,年龄58岁到78岁,平均年龄为(66.33±0.19)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检测、一般性用药指导以及简单的口头教育等。干预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护理:(1)病情预见性护理。临床护理人员采用心电监护严密监控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并定时查房,了解患者心绞痛程度、部位以及病情持续时间,每隔10分钟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记录,若发现患者头晕、气促、心前区疼痛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应立刻对患者进行抢救。(2)心理预见性护理。临床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宣讲不良情绪对于病情的不利影响,以引起患者对自身病情的重视,同时采用温柔的语言安慰患者,帮助患者释放内心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防止不良心理因素加重病情。(3)健康教育预见性护理。一方面,向患者宣讲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诱发原因、表现症状以及预防控制措施,提高患者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预防、治疗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对患者的饮食、睡眠以及用药情况进行科学化的指导,叮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以及高维生素的食物,按时睡眠,保证充足的休息,定时按量服药,避免错服、漏服事件的发生。(4)并发症预见性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前兆症状以及自我急救方案,叮嘱患者将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并且在病情严重时,应立即抢救。

1.3评价标准

对比2组患者不同护理后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差异性。其中,护理质量采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病情观察30分,专科护理40分,安全与健康教育3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佳。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测量量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评分为80分及以上。比较满意:评分为60分到79分之间。不满意:评分为60分以下。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生物统计学SPSS18.00软件对本次研究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护理质量评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满意度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并对统计值进行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护理后,常规组护理质量评分为(46.05±0.33)分,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0.26±0.57)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护理后,常规组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1例,不满意18例,满意度为56.09%;干预组非常满意23例,比较满意16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12%,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多表现为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等症状和体征[2-3]。病情发作急且严重时,需立刻进行抢救,但若不积极护理,则易产生急性心肌梗死、猝死以及心源性死亡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如何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简单,临床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高,缺乏对患者的护理管理,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且患者缺乏不稳定性心绞痛相关医学知识,心理状态不佳,对自身疾病不够重视,导致临床护理效果较差。预见性护理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计划性、科学性、细致性、系统化的护理方法,在现代护理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准确评估患者病情,预测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方案,使患者得到科学化的优质治疗和护理,并降低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满意度高达95.12%,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岳.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198-199.

[2]郭峰丽.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3):116-117.

[3]吕江月.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9):232.

猜你喜欢

不稳定型心绞痛预见性护理临床研究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银杏达莫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