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率分析

2019-03-18曹雪微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急诊胺碘酮

曹雪微

【摘要】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率。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分为常规组(50例)与干预组(50例),给予常规组常规治疗,给予干预组胺碘酮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比对干预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组间差异呈P<0.05。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结论:对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不仅治疗效果得以改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

【关键词】胺碘酮;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045-01

前言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其患者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中年与糖尿病等为高发人群,致残率与死亡率极高,对患者构成生命威胁。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以心动过速、过早搏动、心室颤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对于冠心病快速型心率失常患者,治疗药物有很多,且效果各有不同,基于此,本组实验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旨在进一步探讨对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的具体效果,。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100例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与干预组(50例)。常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6(52.00%)例与24例(48.00%);年龄在47~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17±3.52)岁。干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46.00%)与18例(54.00%);年龄在48~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87±4.0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给予常规组常规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美托洛尔缓释片、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等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为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注射液,若患者为室性心律失常,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若治疗无效,及时对药物进行更换。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多项指标,如心电、呼吸、血压等。

1.2.2干预组

给予干预组胺碘酮治疗:

使用胺碘酮(生产厂家:法国赛诺菲-安万特 ;国药准字:J20070056 ;)静脉滴注,初始剂量为150mg,10min内注射完成,随后剂量调整为1mg/min,持续滴注6h,观察病情恢复,及时调整剂量,恢复良好则减少剂量,心率控制不稳,则需每半小时追加150mg,不超过3次,在24h内的总剂量低于2000mg。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治疗有效率:由显效、有效、无效组成,以心电图24h内的期前收缩量减少量与心悸情况为诊断标准,其中减少量>90%,心悸消失,即为显效;减少量为50%-90%,心悸消失,即为有效;减少量<50%,心悸无变化,即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患用(x±s)来表示,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比对干预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组间差异呈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展开如表1所示。

表1治疗效果对比(n/n%)

組别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常规组5023(46.00%)21(42.00%)6(12.00%)44

干预组5025(50.00%)24(48.00%)1(2.00%)49

x2值/0.16030.36363.84023.8402

P值/0.68890.54650.05000.0500

2.2不良反应比较

干预组50例患者中,2例不良反应,占比4.00%;常规组50例患者中,9例不良反应,占比18.00%,两组间数据呈现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x2=5.0051。

3讨论

心律失常为严重心血管疾病,常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帮助患者调节心率,促进其恢复正常。心率失常可单独发病或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其心肌急剧且短暂性缺氧与缺血,极易造成患者死亡,在治疗时以调节心率恢复正常为目的。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胺碘酮逐渐应用于临床,其为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属于α与β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作用机理为对心房与新及传导纤维钠离子内流进行抑制,降低传导速度,从而调节心率。通过静脉注射胺碘酮,使冠状动脉与周围血管得以扩张,常用于治疗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中,比对干预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组间差异呈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果与何映[5]文献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说明:对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有益于患者的预后。该药物可作为首选药物,为后期广大患者推广。

综上,对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不仅治疗效果得以改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永华.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6,(1):75-77.

[2]敖勇.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5,16(7):57-58.

[3]杨桦.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9(3):134-136.

[4]虞惠群,高海芳.浅析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149-149.

[5]何映.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7):5-7.

猜你喜欢

急诊胺碘酮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