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全麻与椎管内麻醉的比较

2019-03-18张鸭娥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

作者简介;张鸭娥(1980年12月11日)女,汉族,云南 曲靖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 临床麻醉工作。

【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全麻以及椎管内麻醉的效果。方法:抽取95例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依照患者所用麻醉方式的差异分为对比组(n=46)和探讨组(n=49),对比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探讨组患者应用椎管内麻醉。结果:探讨组患者术后1h MMSE评分明显较对比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286,P=0.0381),术后3h MMSE评分较对比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367,P=0.0184),术后6h MMSE评分较对比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16,P=0.0372),2组患者术后12h MMSE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2.0863,P=0.0716)。对比组麻醉后共计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09%,探讨组麻醉后共计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6%,对比2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6.0722,P=0.0086)。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椎管内麻醉能够减轻对其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且具有更高的麻醉安全性。

【关键词】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全麻;椎管内麻醉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037-02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以及免疫力、抵抗力严重衰退,髋关节置换术后容易出现精神错乱、记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障碍,对其正常生活会产生较大的干扰,因此,必须为患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1]。此次研究旨在探头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全麻以及椎管内麻醉的效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抽取95例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排除存在麻醉以及手术禁忌症患者、合并重度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重度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患者。依照患者所用麻醉方式的差异分为对比组(n=46)和探讨组(n=49),对比组男性24例,女性22例,34至69周岁,平均(51.5±4.7)岁,探讨组男性25例,女性24例,32至67周岁,平均(52.2±4.6)岁。对比分析2组患者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比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期应用3-5μg/kg芬太尼、1-2mg/kg丙泊酚以及0.1mg/kg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对患者行气管插管麻醉,然后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潮气量调节为8-10ml/kg,氧流量调节为1L/min。完成气管插管操作后,应用微量泵注入丙泊酚、瑞芬太尼,根据患者的肌松情况、麻醉深度以及具体手术情况调整麻醉药物应用剂量[2]。探讨组患者应用椎管内麻醉,调整其姿势为右侧卧位,以L3-4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穿刺后注入1.0-1.5ml 0.5%布比卡因,结合患者具体手术情况追加适量0.25%利多卡因[3]。术后应用微量止痛泵以取得镇痛效果,输入3-4mg/ml芬太尼以及0.12%羅哌卡因。

1.3项目评价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术后1h、术后3h、术后6h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应用此次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21.0,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x2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x±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探讨组患者术后1h、术后3h、术后6h MMSE评分均明显较对比组患者高,各项目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h MMSE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分析2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组麻醉后共计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09%,探讨组麻醉后共计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6%,对比2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被广泛应用于老年骨关节病患者的治疗中,老年患者由于患有功能性病变或者器质性病变的风险较高,因而导致骨科手术麻醉难度加大。硬膜外麻醉以及腰麻有助于取得手术应激反应延迟效果,可使术中出血量得到明显减轻,可抑制术后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全麻麻醉药物用量较大,对患者认知功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4]。椎管内麻醉可直接将麻醉药物置入患者脊柱内,可有效阻滞患者脊神经并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而且该麻醉方式能够确保患者保持意识清醒,可减轻对其循环系统产生的影响,使患者脑代谢得到减少,具有操作方便、起效快等优点[5],有助于阻断患者感觉交感神经,麻醉过程中可观察椎管内麻醉平面同时能够调整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浓度,具有更高的麻醉安全性,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此次研究中,探讨组患者术后1h、术后3h、术后6h MMSE评分均明显较对比组患者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hMMSE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09%,探讨组总发生率为8.16%,对比2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椎管内麻醉对其认知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同时可降低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崔玉泉,贺兵.全麻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心理、认知功能的相关影响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5):46-47.

[2]马小峰,谢梦,周旭.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喉罩通气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4):345-346.

[3]吴宝华,杨进辉,辛典,陈宇,等.椎管内麻醉及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96-97.

[4]陈家红.椎管内麻醉及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优劣势对照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31):119-120.

[5]龚锁彬.比较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50,52.

猜你喜欢

椎管内麻醉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不同方法的比较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椎管内麻醉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糖变化研究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