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检查在小儿胃炎诊治的应用效果

2019-03-18秦方芳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诊治胃镜检查

秦方芳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镜检查在小儿胃炎诊治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筛选2016年—2018年收治的儿科行胃肠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筛选116例,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患儿开展无痛胃镜检查,对照组在采用13C呼气实验,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两组患儿检查结果以及治疗临床各项症状改善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检查符合率98.29%,与对照组检查符合率70.69%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 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临床各项症状治疗改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检查在小儿胃炎诊治的应用中,大大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效果,对症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降低小儿胃炎的复发,值得应用。

【关键词】胃镜;检查;小儿胃炎;诊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028-01

小儿胃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由于临床无明显的特征,仅凭症状无法有效的判断,所以需结合临床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判断。胃镜是近几年临床逐渐应用开展的胃肠道的检查方式,在成人的应用中应趋于成熟;而在儿童的检查中家长对其仍有较多的担心。本文主要研究分析胃镜检查在小儿胃炎诊治的应用效果,研究筛选2016年—2018年收治的儿科行胃肠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筛选116例,现将相关资料整理并作如下的报道。

1资料、方法

1.1基本信息

本次研究筛选2016年—2018年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行胃肠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筛选116例,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年龄5岁到14岁,中位(8.01±1.27)岁;男性与女性患儿比例30:28。对照组年龄5岁到14岁,中位(8.08±1.16)岁;男性与女性患儿比例31:27。收集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5-14岁,有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已行腹部超声及胸片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为胃炎的患儿;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儿家长均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有检查禁忌症;近期接受相关药物的治疗。

1.3方法

观察组:入院后行无痛胃镜检查;采用OLYMPUS V 型胃镜进行检查。按

照《上消化道内镜学》的胃镜操作方法完成常规胃镜检查。按患儿不同年龄选择合适型号的内镜。接受胃镜检查前1 d, 患儿家长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儿需完成术前检查并禁食、水8 h。检查前, 护士要耐心劝导患儿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胃镜润滑胶浆达到局部麻醉(局麻) 咽喉部和镜检消泡效果;要耐心询问患儿是否有对利多卡因药物过敏史, 若有过敏史, 不能使用此类表麻药。检查时, 患儿取左侧体位头后仰, 从患儿口咽插入直径合适的内镜, 顺道插至降部, 然后退镜, 在退镜过程中依次观察患儿降部、十二指肠球部、幽门、胃窦、胃体、贲门、食道, 并取病理行免疫组化检测Hp。

对照组:行13C呼气实验,指导患儿首先维持正常的呼吸,不要紧张,情绪稳定后开始;取样本袋,通过吸管吹气5s,样本袋收集足够的气体后,立即扭紧样品袋,用作基线呼气标;然后服用1粒13C尿素片剂,半小时后再进行上述的吹气,收集样本;通过检测后DOB指标≥4.0±0.4判定为阳性。

两组患儿均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正规抗HP治疗。

1.4指标观察

两组患儿检查结果以及治疗临床各项症状改善评分比较。

1.5统计学实施

本次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检查准确率比较

观察组检查符合率98.29%,与对照组检查符合率70.69%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治疗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临床各项症状治疗改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小儿胃炎疾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造成胃炎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且具有较高的复发性,所以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效检验且对症治疗对小儿胃炎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胃镜检查的应用在成人检查中逐渐广泛,但是在儿科检查的应用中,仍有一定的阻力。目前无痛胃镜的检查可以直观的状态下对患者的胃粘膜微细结构的进行检查,同时可以指导胃镜活检,避免盲目活检。可观察胃粘膜伴发的炎症严重程度,观察病程,并根据情况对患儿的治疗指导用药。同时对于无痛胃镜检查患儿的耐受性以及麻醉的影响,随着深入的研究,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表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恶心呕吐腹痛总发生率(%)

观察组581012(3.45%)

对照组582114(6.90%)

χ23.984

P值P>0.05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胃镜检查在小儿胃炎诊治的应用中,大大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效果,对症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降低小儿胃炎的复发,值得应用。

参考文獻

[1]何平,刘志峰,李玫等.24小时食管动态pH-阻抗联合监测评估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特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8):604-607.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 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1(3):189.

[3]黄静.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7):2409-2410.

[4]林道炯.小儿肺炎合并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12):1862-1863.

猜你喜欢

诊治胃镜检查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