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19-03-18张爱洁

卷宗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阐述并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進一步解读和深化。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则必须建立在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其涵盖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态度、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品格和能力[1]。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把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主动创造者。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果较为显著,但是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而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不足,对于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价值导向等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1 语文课堂结构模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管见所及,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处于主要地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程度不够。一方面,在语文课堂上,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尤其在农村及贫困地区,由于教学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的影响,授课模式大多采用传统板书的这种模式,主要是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形式展现,教学方法单一,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把课堂“充实”起来,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当前小学阶段主要是以识字学习为主,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这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关键的。这种学习模式决定了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要注重老师的引导作用,也要让学生参与到识字的过程中来,在学生群体中间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却没有把学生放到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学习和接受课堂上的知识点。

1.2 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学习兴趣程度不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小学生群体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小学生正在面临着繁杂的外界“诱惑”,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小学教育必须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仍是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一方面,主要是对学生下达“任务”这种方式,并明确学生的完成时间和质量,造成学生只能够被动地学习,学生无法拥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而没有重视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另外由于教学手段和学习氛围不够丰富,这种主观和客观的双重因素会导致学生上课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有效性探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正在由于“被动型、统一型和依赖型”向着“主动型、独特型和体验型”转变[2],但是在有效性课堂教学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应该把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2.1 创设教学情境,构建“互动”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必须注重核心素养的教育,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打破“填鸭式”的灌输知识模式,构建“互动”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这要求小学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要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师要打破“一言堂”的授课模式,营造“互动”的情境教学。比如说,在学习《大禹治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技术设备,营造情境教学,把洪水画面以及洪灾的场面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感受的洪水的无情以及洪灾过后百姓的现状,让学生去联想古代时的洪水场景,学生就会融入到课题教学中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这种互动教学与创设情境教学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学习思考能力。

2.2 明确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3]而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很大帮助。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掘出语文的魅力,才能让学生对每篇文章的学习都有着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作为一个主观能动者去亲身感受到语文作品的魅力和情感力量。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做好课前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效应,让学生去探索这篇文章要表达意义和道理,从而让学生在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自己与父亲的相处情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这篇文章以及延伸至生活的情节进行讨论。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2.3 注重课堂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上,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读、写、思和动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比较关键的。例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来进行阅读,把这个音乐作为朗读的背景,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情形作出不同的肢体动作。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践来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以课堂教学中的《诚实与信任》这篇文章为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诚实与信任之间关系的理解,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举例说明在日程生活和学习中,做了哪些诚实的事情,对于什么样的同学和朋友比较信任。这样可以让学生把自身的经历与语文的学习融合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 结语

对于一门学科而言,其价值和生命力所在正是它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对社会的作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让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个体的核心素养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崔宇.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37-39.

[2]刘宗杰.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46.

[3]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作者简介

张爱洁(1972-),女,汉族,河南许昌人,本科,许昌市健康路小学语文老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核心素养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