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图书采访与读者需求浅析
2019-03-18杨永梅
杨永梅
摘 要: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呈现出新特点:手机充斥个人生活空间和时间;读者人群分化;读者需求与图书管理现行体制不适应;图书资源结构改变,采编工作要重视满足读者需求、要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专业化服务。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履行信息服务这一基本职能,成了图书馆信息工作者从实践上探索、从理论上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采访;读者需求
1 手机(网络)时代的现状
现在的孩子一般1岁接触手机,三岁会玩手机上的游戏,5-6岁会用手机上网。就是边远山村的孩子大都是这样。各种年龄段的人们也这样,就是60—70岁的老奶老爷也会拨通外界的手机电话,用乡音或本民族的语言与外界交流感情,包括了解外界的各种信息和咨询各种问题。手机也给了每个人参与世界的空间和平台,通过微信微博和QQ空间,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知、所感、所爱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发向无限的空间去,让所有的人去观赏,去评说。
2 读者需求
作者认为各地方都有不同的读者群,除与各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民族等因素不同外,还与其所从事的工种、专业不同,只有青少年群体基本相同。
青少年群体又分为工作的、打工的和在校的三类。工作类的需求与工作业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打工类的主要是实用性技术知识;学生类主要的基础性知识、基础性理论和观赏性、趣味性的书籍。手机和电脑基本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不喜欢纸质阅览,喜欢电子阅览。其次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要求的知识和理论处于全社会的高端,很难在网上搜集到,就需要到图书馆查阅,历史的、科技的、文化的、民族的、艺术的等。
3 图书采访与读者需求的差距
图书“采访”是图书馆学上的专用名词,采访和采购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采访是必须认真的、精挑细选的,对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就是用电脑查找也不易。读者往往是在某个空闲的时段看看某个内容的文章、某个方面的文章、某篇文章,他所提供的检索线索里甚至分不清是历史的、科技的或文艺的,更没有时段、作者和书名。读者喜欢的需要的是具有特色特点的书籍或资料,一般的、普通的、大众的他们可以在网络中获得。
读者急需的往往是对工作、学习、生活、旅游有指导作用和帮助的书籍和资料,如地方文献、地方民族文化知识、地方人文景点景观介绍、地方民族特色小吃、地方民族手工艺、地方风土人情、地方特产等。特别是旅游群体、徒步探险群体,他们无论要到什么地方都首先需要这个地方的有关资料。如果图书馆采访有这些资料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读者就轻而易举的查到、分享到、欣赏到,以此会记住图书馆,感谢图书馆。
但是,图书馆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选书、购书、编卡上架、借阅的程式,然后就是读书怎么怎么重要的宣传活动,至于读者需要什么书、喜欢什么书就很少考虑,把读者少、没读者归罪于地方文化基础薄弱,喜欢读书的人少。
由于上级图书馆没有开展好指导性、示范性的工作和活动,下级图书馆(室)也就停留在一般意义上传统模式上,所谓“创新”也就系统内部说说,读者承认不承认变成其次之其次。
4 图书采访要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
网络信息资源从本质上改变了信息的创造交流和获取的方式,完全抛弃了传统概念,无纸化的出版发行,时效性是过去的传统信息资源不可比拟,读者和编者完全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交流,从而使内容更加新颖和及时,并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成果。
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源结构改变,传统的图书馆模式提供中外文期刊、图书、特种文献等印刷型文献资源和数据库、电子图书等数字化信息资源,印刷型纸质资源是图书馆的主体资源,而网络信息资源包括网上出版物(电子报刊、电子书籍等)、书目数据库、连机数据库软件资源、动态信息(新闻、会議、股市行情、交通、天气、广告等)及其他信息,它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图文并貌。这些信息保留了传统文献的文字、图画等信息,又增加了声音、立体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集视、听、用于一体,既可欣赏动态影象,又可观看静态的文字图画,欣赏乐曲,游戏娱乐,反复进行,更直观形象,更有吸引力。
但是,采编工作缺失这样服务读者理念,图书馆也缺失这样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也就形成了图书馆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读者需求的原因所在。
不少采编工作人员对采编工作的认识有偏差,采编工作倾向于静态地管理书籍,将自己的工作职能限定为图书的采集、验收与编目工作,与读者距离较远,这样就很容易忽视了书籍背后的读者,缺乏服务读者的理念,忽视读者阅读时的情感、体验与需求。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等重要职能,是社会全民的加油站,是社会各行业与科技领域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谋。但公共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只是在图书馆自身固有的资源规模下维持收登、交换、标引、编目、典藏等,日常工作所围绕的就是如修改加工图书、整理修补破损图书、打印复印图书馆其他资料、对期刊回溯建库等等,图书馆的资源不能跟随日益变化的文化科技变革脚步,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图书资源的陈旧以及借阅不便,也无法吸引社会读者群的眼光。图书馆退化成纸质图书库房。
在新的形势下,不论是文献资源的采访方式、采购途径、还是采访文献资源的类型、数量,都受到来自内在和外在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图书馆采编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受限于传统的采编工作流程以及采编人员的传统培养与锻炼方式,很多图书馆出现了采编人力以及物力的资源匮乏。
一些图书馆(室)门可罗雀,图书尘封已久,图书可以论斤买,纸质图书似乎眼含热泪地在向新时代的读者们告别。
5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要确立新思路
5.1 满足读者需求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资源,应该全面实施免费开放,以公平地满足最大多数读者的需求。实行全年免费开放、开架自助借阅、免费上网、取消办证工本费等便民服务。采编工作要牢固确立“读者本位”的服务理念,从读者服务工作的幕后转向前台,结合自身业务整合资源、创新思路、拓展渠道、放大效应,主动靠近读者,直接聆听读者心声、掌握读者需求。通过网上图书荐购系统、读者问卷调查和读者座谈会、图书馆各服务部门的读者意见反馈和经常性的各阅览室读者意见访谈调查等方式。
5.2 提供人性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图书采编工作应强化读者服务理念,进一步拓展采编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将采编工作与读者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网为媒,积极引导网友、读者撰写书评并开展评选,组织赴外采风、开展图书交流、参观名城文化遗迹等活动;利用网络通过电子邮件、BBS、公告栏等途径及时反馈“读者阅读需求”,对读者所关注、圈划、预订图书的采购信息发布给读者本人。
5.3 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采编队伍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完成好专业服务工作。利用采访系统输入采购数据建立完整的订购目录进行图书书目数据“查重”处理并按“勤访问、慎采购”的采购标准提出购书品种、数量打印订购清单及时订购,帮助降低失误率、重订率,提高办事效率。图书管理员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图书馆业务培训、研讨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业务,提高业务能力;采编人员要努力提高思想素质,树立服务意识。
将采编服务工作吸引、引导更多的读者、更多的群体,使采编服务成为读者可视可感可敬可佩的具体服务,使图书馆事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成为新时代的资源宝库、知识殿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经济建设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