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物档案管理优化分析

2019-03-18顾涛

卷宗 2019年4期
关键词:管理优化互联网+互联网

顾涛

摘 要:文物档案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对文物档案管理引起重视,借助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创新档案管理方式,使得文物档案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从当前文物档案管理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缺乏统一标准、技术缺失等问题,也直接影響到文物档案管理效果,还需要把握当前“互联网+”发展形势,对文化档案管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使得文物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基于此,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物档案管理优化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文物档案;管理优化;分析

文物档案是开展文物普查、文物修复和文物管理工作所形成的档案资料,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对文物保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往文物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发展需要,无论是文物档案概念统一标准,还是文物档案管理技术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通过对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有效应用,使得文物档案管理理念和方式得到创新升级,在保障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稳定、有序开展基础上,促使文物档案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 “互联网+”环境下文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1.1 立法进程

在法律层面实现对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进行明确规定,主要是从1961年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体现。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在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中,对档案管理工作实施提出明确要求,具体体现在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需要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充分维护和保障档案完整和安全,以便于社会利用[1]。进入到现代,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方便,然而由于受到网络规制影响,导致文物档案侵权情况频频发生,还需要将“互联网+”和“法律”相互联系起来,对文物档案实施更加全面的保护。

1.2 文物普查档案来源

文物普查作为一种重要文物调查方式,通过该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未知文物发现,还能够为文物价值发挥提供相应资料。同时,文物普查档案充分反映出普查工作开展的详细情况,真实度很高。我国也加大了文物数据管理系统构建力度,通过“互联网+管理系统”,可以进一步创新文物档案局面,据相关调查发现,截止至2017年年底,我国除去青海和西藏,大部分省市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文物数据管理系统构建,对文物档案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也使得文物档案管理与互联网密切联系起来。

1.3 文物修复档案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应用到文物修复工作当中,也使得文物修复档案数量不断增多,在“互联网+”环境下,一些地区也相继构建起了文物修复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将相关纸质资料录入到系统数据库当中,也进一步提高文物修复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

2 “互联网+”环境下文物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2.1 文物档案概念缺乏相对统一标准

从当前法规文件和学术定义出发,对文物档案概念都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文物普查档案”和“文物修复档案”作为最为常见的文物档案名称,两者所包含内容也不尽相同,前者表示对全国范围内文物开普查工作所形成的档案,后者则表示对损坏文物开展修复工作形成的档案。因为没有统一标准,使得文物档案类别在划分上相对模糊,也影响到文物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2]。

2.2 普查档案与修复档案严重脱节

在进行文物档案管理中,使用最多档案主要体现在文物普查档案和文物修复档案两方面,无论是普查档案,还是修复档案,两者都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实际开展档案管理中,通常是将其分开,然后各自进行管理。运用这一方式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在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时,也会包含文物修复内容,然而在建档时没有注意到两者联系,使得普查档案和修复档案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现象;2)文物修复作为管理单位个体行为,即便是将其纳入到互联网管理系统当中,但是依然呈现出孤立性特点,更多的是作为文物补充说明形式出现,这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文物修复档案价值[2-3]。

2.3 管理技术不足

在“互联网+”环境下,对文物档案实施有效管理,离不开现代先进技术在其中发挥作用,但是从实际文物档案管理情况来看,依然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对文物档案实施管理,也影响到最终管理效果。由于文物建档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涉及到文物出土、文物鉴定、文物转移、文物修复、文物收藏等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都可能会形成相应档案资料,因此从理论角度来说,也要对文物档案实施系统化的管理,然而实际工作开展时很难得到实现,如:在开展文物鉴定、修复工作时,所形成的档案隶属管理部门不一致,也为系统化管理带来难度。

3 “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物档案管理优化分析

3.1 规范文物档案概念标准

针对当前文物档案概念存在的缺乏相对统一规范问题,就需要从做好以下工作进行优化:1)从法律层面加以规范,相关部门可以在我国实施的《档案法》中加入文物档案具体条例,对文物档案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和明确规定,又或者是在《文物保护法》中对文物档案概念进行规定,使其从法律角度上进行规范。2)加强文物普查和文物修复单位协作意识,通过形成相对一致文物档案概念,甚至可以通过相互协商的方式形成文物档案命名统一标准。3)无论是文物界,还是档案界,都需要通过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使得文物档案研究工作更具统一性,同时也为档案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依据[3]。

3.2 加强文物普查和文物修复联系

文物普查作为我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核心,只有通过文物普查才能够实现相关文物有效保护,因此在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所形成的档案资料兼具指导性和权威性。而针对普查工作中发现的出现破损文物,则需要通过开展修复工作实现保护,针对这一工作开展就需要借助相关典籍资料引导修复工作开展,所形成的资料也记载了整个修复过程。因此,在建档时,就需要充分意识到普查档案和修复档案之间密切联系,通过加入文物修复记录,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档案管理。同时,在进行文物修复档案管理过程中,也要加强文物普查组织联系,使其为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提供相应资料依据,以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情况,进而充分发挥出文物修复档案应用价值。

3.3 强化档案管理技术研究

通过对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文物档案管理创新升级,使得文物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达到这一效果就需要做到:1)相应部门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力度,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贴合实际的文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2)积极引进精细化管理技术,使得管理职责层层到位,相应成员明确自身责任,并逐渐形成有组织、有纪律和有方向的文物档案管理局面;3)借助6S管理技术,完善和优化文物档案管理内容,并提高相应工作人员工作素养,保障文物档案安全[4]。

4 结语

在本文中,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物档案管理优化进行分析,主要是从互联网+环境下文物档案管理现状展开,并对当前文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文物档案概念缺乏相对统一标准、普查档案与修复档案严重脱节和管理技术不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规范文物档案概念标准、加强文物普查和文物修复联系和强化档案管理技术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文物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娟.”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物档案管理优化[J].山西档案,2018,(3):60-62.

[2]邵鹏.从档案整理中挖掘的瑰宝——《孟府养生经》评传[J].卷宗,2017,(20):84-84.

[3]侯静敏.馆藏文物档案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发展小议[C].全国第十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400-402.

[4]郑玲.文物藏品管理科学化的思考--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藏品管理工作的回顾与展望[C].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0:62-69.

猜你喜欢

管理优化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