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开展校本地方文化社团的实践研究

2019-03-18赛建业

考试周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社团目标

摘 要: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提出,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教师首先要确定社团实践课程的目标,并对社团活动实施的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明确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作用,打造学生社团活动的模式,使农村学校社团能够充分依托本地资源,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学校;社团;目标;资源

从当下的教育现状来看,农村学校教育资源落后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教育资源充分、合理的使用,实现特色办学,农村学校可以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等推行校本社团实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完成由他我向自我的教育,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的质量。

一、 确定社团实践课程的目标

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文化社团活动,首先要注重对本地资源的发现和挖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特征,确定开展社团活动能够到达的理论目标。其次,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教师的水平,预估社团的实践目标。在这里,要以提高农村学校对文化社团的开发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基点,建构好社团活动的目标。再有,地方文化的种类繁多,内容芜杂,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到社团活动中。这就需要执行者参考社团活动的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精心的选择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既要鲜明地体现出地方的特色,还要与新课程标准形成相互助益,有效地辅助课程学习。第四,农村学校以本地文化为载体,开展社团的活动,从资源学的角度来看,是具备唯一性的。因此,在活动形式上,也要多以专题性讲授为主,用一个个专题串联起地方文化资源,并让学生在社团实践中,形成知识与能力的模块。由此可见,社团实践的目标遵循的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路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二、 开发实施社团活动的资源

开展校本地方文化社团的实践工作,从本质上说,是对教育资源的开发与重组,各色各样的教育内容在农村教育中,以何种面貌呈现出来,又是如何实现权力的二次分配,关系到社团活动的成效几何,也关系到农村文化社团最终能不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与创意。因此,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并将其成功地转化成为教育资源,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组织与领导。他们最清楚本乡本土有哪些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的生存状态。例如本乡有哪些特色的文化资源、有哪些非物质(物质)遗产、传承人的现状等。为了获得科学而规范的指导,学校应该成立以推动社团实践为目的的课题研究小组,然后报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备案,请他们在调查研究、收集資料、师资培训和社团活动等方面给予详细的指导和帮助。外部力量的介入还可以帮助农村学校得到社会更加广泛的关注,从各个层面为学校的社团活动提供帮助。如许多拥有文化遗产的县乡,教育行政部门都有专人专部为其进校园提供服务,传承人为学生举办讲座,带领学生参观体验这些文化遗产的制作流程等等,让乡土文化走进学生变成了一种常态化。总而言之,外部力量的介入帮助学校更加科学的分配和使用了教育资源。

三、 明确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

外部的实施保障就位后,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学生作为活动实施的主体,应该在社团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结论这四个环节。学生应该依据主题,严密地完成四个环节的工作。首先,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收集,例如以民俗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学生们需要收集当地民俗的种类、数量、现存情况等等,这些资料可以去图书馆查阅,可以去文化馆查阅,尽量避免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因为搜索引擎加快了资料的收集速度,也同时剥夺了收集过程中,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机会。所以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即使现有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学生仍然应该以自主动手为要义。其次,对收集上来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在此环节,学生着重对本地文化资源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改善的办法、提升的措施、学习的途径等。最后是形成结论。关于形成结论,建议教师让学生通过制作册子、编辑小报等方法留存。学生因为参与到整个社团活动的环节中,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全面的了解,更容易激发出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热情,这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德教育课”。

四、 打造学生社团活动的模式

随着社团活动的次数增加,教师和学生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学校应该组织师生成立一个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小组。这个开发小组可以一边活动,一边将活动实录整理成文字材料、图册等等。然后学校通过举办乡土文化展览,把这些成果集中地展示出来,进行认真的评选,弘扬乡土文化的同时,给予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更大的动力。除此以外,课程教育也可以和社团活动合作,推出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内容,把地方文化纳入正式的课程学习中,实现课程社团的一体化,开拓学生的视野。当然,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只有在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学校才可以“顺水推舟”完成这项工作,切忌本末倒置,让学生的社团活动陷入“盲目无根基”的境地。

五、 结语

综上可见,农村学校开展文化社团,当地的文化资源是一个重要依托。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有效整理和使用,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村教育资源缺乏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学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发挥了文化引领的职责,让农村文化和学校教育有了互相助力的机会,实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苏文森.提炼核心素养,让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西区小学社团活动和课程教学为例[J].新教育(海南),2017(19).

[2]胡晓琴.艺术滋养人生 社团提升素质——卓同教育集团中小学社团建设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6(8).

[3]孙忠心,曹炳达.农村小学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以象山县西周镇中心小学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5).

作者简介:

赛建业,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侯家川镇芦河小学。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社团目标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文学社团简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