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语文观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2019-03-18傅淑英

考试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结合

摘 要:“大语文教育”,其指导思想是: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而“大语文教育观”的提出,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拓展和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范围和领域,使体育课程更好地体现出它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关键词:大语文教育;结合;体育课堂

大语文观融入体育课堂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体育运动有了密切的联系。在体育课堂中老师利用动听的语言鼓励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老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使用言简意赅,逻辑正确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动作时事半功倍,正确做出动作,避免过多的错误。同时,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因此,在体育课堂中使用优美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濡染于心,达到体育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双赢局面。

一、 在体育课中融入大语文观,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

简单来说,语言的魅力是无穷大的,它在体育课堂中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它为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條件。

首先,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激发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因此,在小学中低段的体育课堂中,语言的运用就非常重要。因为,在小学中低段教学中会运用到大量的情境教学,而情境教学需要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描述活动情节、过程以及角色对话等,使学生如临其境,尽情参与。情境教学的开展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很快能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一些较难的技巧动作之前,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能够鼓励学生,给学生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并且明白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在进行长跑时,我们也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将长跑比喻成考试,使学生正确掌握长跑技术。例如,考试时必须先做容易之题,保证能得分的要顺利到手。切不可本末倒置,将那十拿九稳的题目放在后边,而先攻难题,这样往往会导致你被搞得晕头转向,最终连容易的题都不会做。也就是说在长跑的一开始要跑出自己的节奏,调整好呼吸,当极点出现时,努力克服,极点过后整个人进入到亢奋的状态,冲刺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发挥。

第三,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语言修养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效果。而且教师对学生一句恰当的评语,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相反,教师一句不恰当的评价也可令学生遗恨终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深刻的启发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鼓励性、浓厚的趣味性和充分的灵活性之外,还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把评价放在课程、教材与教学的整体框架上进行设计,使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使评价无处不在,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而消除孩子对评价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改进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的潜能,促进自我发展。有时老师要毫不吝啬地向每个学生送出鼓励的语言,一个好的鼓励会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二、 在体育课中融入大语文观,能使学生增加凝聚力以及责任心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人口政策限制,每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在家庭中都是占有相当地位的,甚至在一些家庭里全体成员都围绕着我们这一位学生展开工作,孩子的地位就是封建国家里的“皇上”,他们不懂得,在我们社会,人人都是服务的对象,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相互服务是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一个基本内容,更不理解“责任”这两个字的实质内涵。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以自我为中心,为他人想得少,为自己想得多,集体意识淡薄,没有集体荣誉感,缺乏责任心。而这其实是责任感的缺失,因而要提高班级凝聚力就要提倡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着手,培养其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对此,在体育课中笔者借鉴政治、历史学科中关于权力制约的理论,采用了分权治理、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让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各担一份责任,各管一方天地,人人都有“权力”,人人都受他人管理;按照绝不兼职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得到职务任命,除常规的体育委员、各小组长以外,还根据学生掌握的技能来任命各个项目代表、体育器材管理员以及医务组长等。另外,还实行了“体育委员负责制”“组长轮流制”等配套机制。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充分体会到统筹、协调工作的不易,作为一名管理者的辛苦,学会如何去与他人交流。在不同的岗位上如何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真正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深刻含义。

三、 在体育课中融入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诵读它,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能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

小学生诵读国学文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应该多读、多背诵一些国学经典。因此,体育运动与国学诗文的结合迸发出了国学诗文韵律操,它不仅仅锻炼了身体,而且这样的创新形式让孩子们背诵诗词的劲头更高了,背诵不再是一件重复枯燥无趣的任务,而是一件充满乐趣的游戏。同时,我们还可以定时变换诗词内容,发动学生创编动作,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其创造力,不但让孩子们常学常新,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徜徉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领略着诗文语言的精辟,感受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对小学生知识的积累、丰富语言、语文素养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大语文观的提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体育教学方式,活跃了体育课堂气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恰当的度,在强调大语文观的同时,要以体育锻炼为核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善言.学校体育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傅淑英,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结合
体育课堂教学中口令与队伍调动规范策略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浅谈刑事现场勘查与图侦相结合的新模式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舞蹈元素在杂技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浅析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