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2019-03-18苏军董芳芳
苏军 董芳芳
摘 要:课程资源是进行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教育者只有在真正地了解了学科课程资源的实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现状以及使用与实施的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拓展教学的视野,才能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学这一方面,如何利用农村的一些重要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进行合理的资源开发是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内容,那么以下我便提出几点。
关键词:农村学校;小学科学;课程资源
新课改实施以来,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等都有了重大的改进与提高,但是对农村学校来说,由于受到教学资源,教学资金的缺乏,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等等的影响,教学效果仍然不是让人很满意。小学生们从三年级开始就接触到科学这门学科,但是在教学中对生活中的一些教学资源视而不见,导致学生们在生活中缺乏利用科学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浪费了这些重要的教学资源。要想更好地使用这些资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 开发及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植物资源
在农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植物非常多,农村的田野里,小河边,桑地上等等长着各种各样的不知名的植物,这些其实便是我们进行科学教学的很好的资源,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将这些直观形象的植物引用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们对其直接进行感知,从而引导学生们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得到正确的概念,为学生提供能良好感知的具体实物。在这样一个资源利用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良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更能够非常好的体验到探索的过程,丰富学生们学习的经验。比如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更加形象真实地了解到植物生长的过程,我给学生们每个人发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让他们将这几粒种子种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并且能够随身携带的瓶子当中,细心的照看凤仙花,给它浇水,去观察它的生长。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观察到了凤仙花从种子开始发芽,从一个小芽变成了一株小苗,最后长成凤仙花,开花结果,最后又收集种子的全过程,并通过与其他植物的对比,真正的从生活当中了解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既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们认真观察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使生活中的资源真正地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二、 开发并且利用农村现有的动物资源
在农村可以说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动物资源,每一个家庭都有或多或少的动物,小河里生长的鱼儿,家里饲养的小鸡、小鸭等等都是我们进行科学教学当中非常生动的教学资源。动物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所以在对动物的科学研究当中,我们只有让学生对真实的活的动物进行仔细的观察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动物的生命以及生长的过程。比如在教学《有生命的物体》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准备一些像是蜗牛、蚂蚁、蜻蜓等动物带到课堂上大家一起进行有趣的观察,让学生们对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的动态进行讨论,这样有一定的实际的物体存在,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更好地活跃课堂的气氛与学生们的思维,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在课下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饲养一只小动物,通过这样的活动去激发学生观察的习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去了解动物的生长习性,并且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的良好的素养。动物是我们最好的伙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与研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作为教师应当将这个有效的教学资源利用起来。
三、 开发和利用农村现有的自然资源
对于科学这门学科来说,其编写的内容都是按照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环境去进行描写的,每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有着一定的本地区的自然特色与人文特色,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地的这些自然资源便是我们进行高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应当大胆的利用这些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得到更加高效的提高。农村可以说是自然条件相当丰富,山清水秀、花鸟虫鱼,河道縱横,广阔的田野等等都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资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们多接触大自然,去真实的感知世界的自然现象,能够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比如在教学《空气》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们到户外去感受不同地方的空气,感受不同的气味,并且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收集不同地方的空气。感受户外空气的流动方式,看一看空气在不同的地方是如何进行流动的,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上再回到课堂上去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进行认证,为学生们更深入的了解空气提供一定的依据,在这样一个活动当中去让学生们了解空气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去了解空气的重要作用,并懂得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以上便是我提出的几点关于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史文杰.如何开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J].小学科学教学论坛,2011(11).
[2]顾智勇.农村小学的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J].教学月刊,2004(5).
作者简介:
苏军,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赵墩小学;
董芳芳,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