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究

2019-03-18刘晓雨

考试周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迅速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这是我国的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多角度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拓展施行多元化平台,为广大“创客”们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拓宽创新创业视野,走出一条“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把创新创业作为发展战略,这是我党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所做出的对社会、对机构、对高校的殷切期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任务是科技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而教育是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助力。“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迅速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这是我国的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一、 顺时代,跟步伐——在指导下前进

2015年11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的通知正式公布,目的在通过互联网带动经济发展。“互联网+教育”更是为大学生打开了创新创业发展的另一扇大门。自2015年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办以来,受到业内外人士的赞同。此外,很多大学生也表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不容小觑的机遇。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及各级政府出台多种优惠政策,涵盖税收、融资、补贴等多个方面。

例如,河南省专门针对大学生开通创业贷款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手续,逐步取消大学生创业贷款10万元以下的反担保条件;泸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为鼓励其创业项目,可享受房租减免、贷款补贴、专利奖金等政策福利。

二、 拓眼界,搞实创——在实践中摸索

工科专业是一类专业特点鲜明、实践性强、人才储备丰厚的学科。基于此,理工科学生理应发挥专业优势,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担起创新创业领域的主力军和扛旗者。然而一些高校只侧重于专业学习,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学习、第二课堂实践中的作用。河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更注重实效和操作性,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积极改革,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建立健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帮扶引导、文化引领等多方位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方面,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联系,通过学生实地考察实践,校企合作,充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的转变。另一方面,学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家、优秀校友到校园内开展“创业交流分享会”,通过交流分享,让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拓宽眼界,找到差距,指明道路。除此以外,学院将创新创业纳入学分管理,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申请专利、参加GYB创业培训等方面折算为学分,并在学院内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

三、 论扶持,探途径——在保障中育人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建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多角度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拓展施行多元化平台,为广大“创客”们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拓宽创新创业视野,开拓出一条“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

(一) 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创业发展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中三大强有力的支撑是政策、资金和服务,需要政府、企业、银行、社会机构等各方的支持。大学生作为最有创新意识的青年主力军,其所蕴含的潜力未来将不可限量。同样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政府要持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同时建设好一大批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二)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育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工程科技界的学术领袖。他们在创新创业领域有着独到的视角和前瞻性。他们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修的创业课程,既不限主修课程、辅修课程,也不限制院系。其创业课程分为三类:学术类、实践类、团队项目类。

今后各大高校改革的关键点在于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充分实现人才培养计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强化实践教学,提倡自主研究学习;实施专业实践,提高综合素养;加大管理力度,涵养创新氛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尽可能地增加实践课程在总课程要求中的比重,从而减少理论课时;同时还应开展并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文化活动,如工大讲坛、创业交流分享会、学术讲座、实验室开放项目等。

(三) 校、企、地三方合作,共同助力“创客”

在“互联网+模式”成长下的创新创业和以往不同,要求各大高校必须从学校中走出来,积极同社会、网络等加强联系,达到合作共赢。高校应重点做好文化传承创新、科技创新、区域发展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等四个方面,发挥高校各方面的创新活力,进而形成社会与高校的接轨。

党的十九大强调互联网对于加快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网络强国、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希望为大学生“创客”们竭诚相助,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走向下一个明天。

参考文献:

[1]张玲玲.新时期中职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7:42-43.

[2]高凌洁,郝婷,马亚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单元教学设计——网络技术[J].电脑迷,2016(4).

[3]葛晖,许可欣.内蒙古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状、问题及新思路[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5).

[4]劉影.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刘晓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