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简评

2019-03-18霍梓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道德观伦理道德价值观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代表着人们的情感认同,成为人们行为习惯的基本规范,而且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伦理道德意义。《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是一部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的伦理道德反思之作,茅于轼先生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社会具体状况对道德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此书的新视角、新观念有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挖掘其丰硕的道德伦理精神和现实伦理道德意义。

关键词:《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伦理道德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是一部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的伦理道德反思之作,作者茅于轼。正如社会对此书的评价,“不作空洞的说教,也没有意识形态化的道德理想主义的余毒,而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对道德问题进行例行的分析,用普遍都同意的简单逻辑来分析各种道德主张的矛盾性和一致性”,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聪明的时代;这是最愚蠢的,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作弊的时代。”那么,你能够问,我们现在的时代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无疑是生活在受金钱和权力支配的商品经济快速膨胀发展的时代;无疑是生活在被颠覆了的却日益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时代;无疑是生活在充盈着不良示范的公众人物作用下的时代,经济的疾速发展正呼唤着文化强烈的归属感。党在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分别确立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代表着人们的情感认同,成为人们行为习惯的基本规范,而且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伦理道德意义。茅于轼先生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社会具体状况对道德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此书的新视角、新观念有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诠释。

一.国家层面——建立新型的市场经济道德观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新型的市场经济道德观。国家是一个宏观角度,国家的根本发展终究要靠经济来推进。回溯中国上下五千年,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直至新中国成立,人们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饱受压迫和剥削的人民进行了强烈的反击,但是,诸如文化大革命这种“什么都批斗”的反击无疑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从集体“仇富”情绪到最后没有什么可仇,于是就集体开始拿知识分子开刀,在文化邻域兴风作浪。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由于土豪炫富的高调和越来越多奢侈品狂热粉等社会现象的出现,人们过去抑制住的仇富心理又犹如一株幼苗正不断地从外界汲取养分恶性生长。正如茅于轼先生在书中提到的,“仇富”心理的产生和存在有其社会基础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仇富”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却违背了伦理道德根本性的要求。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来积累财富,随着财富积累程度的不断加深,一部分人成为了大多人眼中的“富人”。那么,如果单纯从他们的高调和狂热就把过去对富人的仇恨施加在他们身上,显然这是不合乎伦理道德的。另一方面,是不是仇恨、打压了富人我们的国家就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了呢?茅于轼先生在本书中的第一章,以“小人国”和“君子国”为例,在“小人国”里,人们都渴望“舍人为己”或者“先己后人”,诚然,这种毫不利人专门利己,不讲求奉献精神的国家必定不会真正的强大,“小人国”也是多遭人们鄙夷和拒绝的。在“君子国”里,人们都“舍己为人”或者“先人后己”,都遵循着良好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行为准则,但是,这样就真的可以建设道德社会和强大国家了吗?答案无疑都是否定的,“舍己为人”或者“先人后己”这种要求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集体利益的观念来源于旧的经济道德观,他们具有其存在的合理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不论是“舍己为人”还是“先人后己”都会助长一种懒惰、不思进取的社会风气,造成我为人人而有时人人并没有为我的局面,社会可能会趋于混乱,国家也将发生动乱。在我国人民公社运动时期以及西方福利制度实施时期,一切的具体的物質都是公共的,人民沉溺于国家为他编制好的安全网里堕落成不劳而获的懒汉,而国家却不知疲倦地养活这些懒汉。

所以,国家在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同时,我们的道德伦理观也要与时俱进。建立新型的市场经济道德观,应该是人人都愿意认同共同遵守的道德伦理观念,它不再单纯的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而要求重视个人利益,把握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和谐统一,同时宣扬物质和精神要齐头并进。例如,人们必须注意自己的工作质量、准时性、相互尊重、谈判和相互迁就等。调整过去严格的等级制度,尊重每个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把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紧密相连,推动国家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二.社会层面——确立道德法律共同作用的道德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道德相较于法律,前者强调自律性、稳定性具有成本低但效率低的特点,后者具有权威性、强制实效性、普遍适用性具有效率高但成本高的特点。虽然道德和法律的产生条件和发展趋势不同,依靠的力量不同,产生作用的范围不同,但是二者在调节内容上相互渗透,在调节功能上相互补充,在调节的实施上相互支持。因此,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不能仅靠道德自身的约束,更需要法律的支持,即道德和法律的共同作用。

当今社会充盈着部分公众人物不良的道德示范,屠杀珍稀动物以谋取私立的个人或团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恶意诋毁伤害他人的键盘侠等。这些行为正对我们产生着许多不良的影响,此时此刻如果单靠道德“以情动人”的教化最终可能会收获“无动于衷”的结果。道德作为一种底线,具有省时又省力的优点,但是当道德“失灵”的时候,正是法律为其提供了绝对的支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是保障人民正当合理权利和权益的工具,也是保护道德发展的有力靠山。本段开头的举例,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其中有些行为甚至已经是违法行为或许处在违法的边沿,法律会尊重人人平等的道德理念,会维护人民的合法行为,也终将会把上述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一扫而尽。但是,强调法律“硬”的强制性并不是忽视道德“软”的教化作用,只有统一并发挥道德和法律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平稳的运转发展。

三.公民个人层面——树立理性而快乐的道德观

“愛国、敬业、真诚、友好”是公民个人的价值标准。道德是自发和演化形成的;是人们共同营生的基本规则;是人们利益关系的有效利用;是一种必然的社会遗传;是个体言行的自我约束;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笔者认为从公民个人层面谈道德,还是要归到道德伦理主要的载体——教育。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从某种角度而言都是受教育者,他们无时无刻不受教育主体教育观念的影响。茅于轼先生在最后一章提出“道德与快乐并存”的观念,但是道德不仅仅要与快乐并存,更重要的是与理性并存,即在公民个人层面树立理性而快乐的道德观。

“爱国”不是盲目的爱国而是理性的爱国。理性的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无理砸抢日货损害的是其他公民的权益,无序游行损害的是社会各部门正常运行,经济全球化之下盲目抵制日资也会对我国经济造成损害,把这种狭隘的“爱国”称为道德行为是需要审视的。“敬业”不应该被当作一种责任和义务强加于身。人是伴随着角色而诞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增加,个体的角色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基于对不同的角色的理解,笔者更愿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敬业”不仅仅解释为一种工作职业,“业”更应该是个体身上多样的社会角色。感动中国的人物无一不是尊敬自己社会角色的先锋模范,他们平凡却也伟大;普通却也特别;寂静却也执着,他们做好为人父母和子女的角色;做好努力工作、辛勤劳动的工作者的角色;做好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的角色。他们没有把“敬业”当作一种责任和义务强加于身,而是在光阴的流转里,活成了最好的模样。“诚信”是整个社会风气的清新剂。“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最高贵品质”。一个讲求诚信的个体是高尚的个体,一个讲求诚信的社会是高尚的社会,“诚信”犹如一阵清风去除所有乌烟瘴气进而清新整个社会风气。“友善”要做到言与行的统一一致。“友善”指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睦,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友善”需要人们言行一致,心口同一来点亮世界,为道德指明前行方向。

这是最好的时代,经济始终发展如梭的时代,教育始终发光发热的时代,道德伦理不懈前行的时代,社会主义的时代正马不停碲。开辟新的视角,运用新的范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伦理精神和现实伦理道德意义的反思、深化和研讨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2]赵聪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伦理价值意蕴[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04):16~2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案例教学的师范类本科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08)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霍梓君,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道德观伦理道德价值观
黄河文化对眷村文学的影响
我的价值观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助学金道德观
试论劳动法的道德观
创新理念下大学生道德观问题探析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