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在日本影视中的传播与变异

2019-03-18阚泽慧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变异西游记传播

阚泽慧

内容摘要:《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经典,国内外对它的改编版本数不胜数。本文主要探究其在日本影视中的传播与变异现象:传播从电视剧和动画两方面入手,了解日本民众对《西游记》的受容态度;变异则主要从母题变异和艺术形象变异两方面展开,并探究其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再讨论《西游记》的传播和变异过程主要受日本哪些文化方面的影响,比如民众审美观,宗教和现代社会风尚等等。

关键词:《西游记》 日本影视 传播 变异

《西游记》作为我国经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在世界范围中也广泛流传。在传播过程中不同国家会根据本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对其进行相应改编,从而适应本国的社会文化。日本和我国同属东南亚地区国家,在文化上原本就深受我国影响,最早的《西游记》译本可上溯至江户时代,当时经过通俗化改编后,师徒四人的形象开始在日本民间广泛流传。直到近代,日本改编翻拍《西游记》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日本电视台就曾4次将《西游记》以电视剧的形式搬上荧幕,其中投资最高,反响最大的当属2006年富士电视台的版本(以下简称富士版)。同时,作为动画产业在全球都消费量巨大的日本,将《西游记》改编成动画自然也不足为奇。相似的是,在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改编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情节、主题变异和艺术形象变异;探究其背后产生变异的原因也都和其本民族特征、宗教以及民众审美相关。

1.《西游記》在日本影视中的传播

1.1《西游记》在日本电视剧中的传播

此处主要分析2006年富士电视台上映的《西游记》版本,2006年《西游记》连续剧的阵容堪称史上最强,播出当晚便创下了29.2%的收视率,稳坐2006年日本电视市场平均收视率最高的宝座。然而收视率只能反映出该剧在日本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并不能代表电视品质的好坏。实际上该剧与我国央视版《西游记》对比,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情节内容方面都改动颇大,甚至到了荒诞绝伦的地步。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剧的制片人铃木吉弘在拍摄之前就把富士版《西游记》定位在“全体家庭成员都喜闻乐见的节目”,因此改编上将孙悟空的能力和三藏法师的性格都弱化,利用他们更加接近普通人的形象缩短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该做法在结果上也收效明显:官方网站上很多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都给予了好评。

1.2《西游记》在日本动画中的传播

日本在《西游记》动漫化改编上的开山之作应属1952年泰斗级人物手冢治虫参与制作的《我的孙悟空》,题材虽源自我国文学名著《西游记》,但在画风上融入很多现代元素:不仅出现了原著没有的飞机火箭,情节上甚至还有穿越的戏码;自此日本动漫界掀起了一股“西游热”:1994年鸟山明创作的《七龙珠》;2001年峰仓和也的《最游记》;2003年岸本齐史的《火影忍者》;其中《最游记》以它鲜明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和独特的演绎视角连续几年登榜日本动画排行前几名。

1.3日本民众对《西游记》的受容

据统计数据表明,日本翻拍过4部《西游记》电视剧,7部《西游记》电影以及数不清的动漫卡通,这足以表现出日本人对《西游记》有一种别样的迷恋。其中主要以孙悟空的反抗权威、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英雄气质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日本在对面向儿童的《西游记》故事书上也做过相当丰富的研究:如何创作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版本,如何取舍情节,内容如何安排等都反映出了日本人对《西游记》在文化影响上的认真态度。一部分动漫在沙悟净的角色上加入了河童的改编元素,河童作为日本传统的妖怪形象之一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将沙悟净带入河童的形象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日本人想要从根本上接受《西游记》的人物,并融入本国特色创造属于自己的《西游记》。拿最近一部中国3D影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举例,其在日本评价颇高,很多日本网友都表示很喜欢该影视的改编创作,即使有文化背景上的缺失也不影响他们对于人物角色的喜爱,有网友如下评论:“这部电影在中国公开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对中国动画的水平也很吃惊。孩子看了之后也很感动,来日本的话一定会很受欢迎,所以很高兴在日本公开。希望更多人看到这部有趣的作品。”

2.《西游记》在日本影视中的变异

2.1日本影视剧中的母题变异

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正因如此一部作品要想经久不衰,必然有它独到且经典的母题作为支撑。《西游记》历来保持了历险的母题结构,取经路上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富士版的特色在于,同行的四人之间不再是地位等级上的师徒关系,而是一个团队中同甘苦,共患难的伙伴关系。比如电视剧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沙悟净对于三藏的照顾更像是朋友间的关心;徒弟三人之间更是随意吐槽,丝毫看不出有任何地位上的差异;三藏法师在救出悟空后向他介绍八戒和悟净时也说“这是我的两个伙伴。”因此四人以一种团队关系在去往天竺的路上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其次弱化了反叛母题。富士版《西游记》删掉了原有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取而代之的是在首集借三藏之口强调勇气和正义之心的重要性。悟空取经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成佛成圣”,而是在途中收获勇气,驱逐内心的孤独。最后引入了婚恋母题。富士版《西游记》中不乏对于爱情的正面探讨和描绘:《灭法国》、《温泉之国》和《砂之国》中分别包含了悟空、八戒、悟净各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西游记》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日本融入了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比如强调团队和伙伴的重要性体现了日本人不愿受等级制度的约束,渴望平等,愿意在合作中共同实现目标;弱化反叛色彩体现出日本人不愿在生活中引发矛盾,比起针锋相对更愿意采取顺从的态度;对婚恋主题的凸显也反映出当下日本社会晚婚、不婚的社会现状,希望能借此刺激影响民众的生活状态。这样与时俱进的改编使《西游记》在不同时空,不同社会背景下仍能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2.2日本影视剧中的艺术形象变异

一个小说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样翻拍成电视剧后人物艺术形象的表现依然决定了整部影视剧的水准和影响。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首当其冲的便是关注人物角色造型上的设计,其次才是更深层次的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挖掘。富士版《西游记》在改编时也同样从以上两方面入手,在保持原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融合了时代元素,以迎合现代观众在观影时对人物角色可能产生的新的理解。

富士版《西游记》在整体人物形象上都或多或少做了些许改动,其中引起国人争议最大的当属唐僧的女性化变异。自从日本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中唐僧由夏目雅子出演大获成功后,日本人内心就接受唐僧的角色要具有温柔儒雅的性格,不能由阳刚尚武的男演员出演。直到深津绘里扮演的三藏法师,除了慈悲为怀的基本设定,还不时露出女性的细腻和柔美,这与日本民众的审美价值是密不可分的。由香取慎吾扮演的孙悟空一角在性格上更加冲动率直,言行举止颇为夸张,筋斗云变身为具有时尚性的滑板,相比原著中72番变化等神通,日版孙悟空在能力上弱化了许多。八戒的外貌形象也被大大美化:除保留一对象征猪本体的招风耳外,外貌与常人无异。衣着搭配上也色彩也更加鲜艳:黄绿色的对襟短袍,红绿条纹相间的帽子等等。沙师弟也不再挂着大胡子挑担牵马,裹着头巾留着长发,手拿两把小叉的样子看起来轻便了不少。不再有白龙马的坐骑,妖怪形象也改动颇多。总的来说,改编的主要特征是使人物更贴近现代化,加入了很多时尚元素;在颜色搭配上也更加鲜明,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在人物性格上日版《西游记》更偏向展示他们“常人”的一面:首集被三藏法师救出的悟空便表现出了惧怕孤独,渴望亲情和友情的一面;第五集《孩子之国》中悟空更是表现出了温柔细腻的好父亲形象:哄婴儿睡觉,给孩子做饭,并感化迷途孩子的心。虽然能力上不再那么神通广大,但是贴近普通人的性格设定和日剧中特有的温情往往更加容易打动人心。如果说在悟空能力上做了减法,那么在三藏法师性格上就做的是加法。原著中的唐僧虽一心向佛,意志坚定,可无奈身为凡人还是有懦弱胆怯,贤愚不分的情况;相比较富士版《西游记》中三藏法师来说,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了精神领袖的地位,例如在集体穿越沙漠时,三藏法师用仅有的水浇花鼓励徒弟们不要执着于眼前的困苦,应多看到外界事物的美好。虽不武艺高强,但每次都和徒弟们并肩战斗,这也反映出了日本人意识中“团结协作”的精神。

2.3产生变异的主要原因

变异能够产生首先因为故事本身具有可改编的空间,《西游记》之所以能在文化长河中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很大的原因在于它的冒险题材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且灵活性很大,只要包含了“探险故事,团队合作,正义战胜邪恶”等审美共通性很强的程式单元,便容易被现代大众所接受。因此看来,日本版《西游记》将主题从取经变为探险,从个人主角转变为整个团队合作,内容上也都充分强调了邪不压正和探险的核心。

其次,不可否认的是变异的产生一定受到了该民族精神文化的影响。首先是日本宗教、习俗、传统文化等民族特征的熏陶,其次是日本现代风尚的影响,包括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审美价值的取向。以上几点将在下一部分“《西游记》在传播和变异中受日本文化的影响”中详细展开。

3.《西游记》在传播和变异中受日本文化的影响

3.1日本民众审美观的影响

审美观从外表上来说反映在师徒四人的形象变化上,唐僧的女性化形象,徒弟们更加时尚的外表和造型,颜色上的搭配等等,体现了当代日本民众的审美价值。

反映到精神层面上则是日本特有的“物哀”文化和武士道精神。“物哀”的情调简单来说就是“知伤感之心……”,比如日本人经常歌颂樱花凋落时是它最美的时刻,这种带着伤感的美是日本人追求的特质。富士版《西游记》中女性化的三藏法师在剧中屡次落泪就和这种审美倾向不无关系,因为常常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加之温柔儒雅的性格,三藏法师这一形象恰到好处的反映了潜藏在日本人心中“幽玄”的情感。武士道精神注重集体主义,他们就像成片开放的樱花,靠共性聚集在一起展现最美的姿态。富士版《西游记》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伙伴关系”,四人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路上相互扶持,共同前进,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所有的胜利都来源于团队里每一个成员的配合。

3.2日本宗教的影响

日本受国土资源的限制,经历了生殖崇拜和万物之神崇拜,发展出了本土宗教——神道教。从唐僧的女性化变异中就可看出神道教的影响:日本神话故事多以女性为主角,比如《古事记》中天照大御神的形象就为女性,且女性描写往往贞烈,可靠,相比之下男性描写则是鲁莽,多疑,不遵守诺言等一些不好的特征。自古以来女性便被认为是心地纯净,高尚道德的象征,贵为“御弟”的唐僧在言行举止方面也端庄优雅,很符合日本古代女神的形象,因而把三藏法师改编成女性能在日本被很快接受便不足为奇了。

影响日本社会的另一大宗教便是佛教,《西游记》固有的佛教背景也使得日本在改编时无法忽视佛教的影响。由于佛教主张的出世思想与天皇的统治理念相矛盾,因而日本在引入佛教后歪曲废弛了严明的戒律,取缔了禁欲的思想,最大程度上放宽加入佛教的条件,比如日本人认为“人人死后皆成佛”。反映到《西游记》的改编上便是师徒四人的感情故事,几乎每一部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作品都不乏他们的爱情描写。日本彻底改变了原著中对于婚恋问题的避讳和克制,他们认为享受爱情是生活中必须的一项权利,只有在尽情享乐之后,才会为了目标和事业献身。

3.3现代社会风尚的影响

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经济迅猛发展,同时刺激广大民众在意识上主动接受西方文化,一场后现代主义思潮由此展开。富士版《西游记》中有大大小小的方面都洋溢着现代风尚的气息:比如悟空时髦的金发,伴随背景音乐飞行的滑板等等;新增人物凛凛更是浑身散发着现代女孩的气质:反叛任性,自由执着,爱上了同样不愿受拘束的悟空,两人若即若离的关系更像是都市爱情剧,增添了整部剧的时尚气息。剧中代表一众天神在危难关头给予悟空他们帮助的角色是老子(太上老君),这一人物的形象也一改原著中天神威力无边,不苟言笑的设定,性格趋于常人化,偶尔和悟空的吵架拌嘴就好像个唠唠叨叨的老头,这一角色打破了传统上的神圣性,体现出现代时尚的特点。

结语:文化本就是在传播与交流过程中被赋予新的价值,很乐于看到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能够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们所接受。《西游记》在日本的传播不仅为日本提供大量创作养料,推动日本文化的发展;其改编创意也可为中国影视所借鉴,影响中国影视的改编思路。在面对改编上可能是文化误读的创意时,作为文化元素的源国家应保持一种宽容开放的心态,理解和接受这种跨文化的变异结果,即“能力上——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心理上——能够容忍暂时的误会或挫折,而不是消极刻板的想法或偏见其对待他人。”期待我国文学经典《西游记》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历久弥新,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李萍.《西游记》在日本影视中的传播变异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8(01):151-155.

【2】高晨.从日本宗教论日本影视动漫中唐僧的女性化变异[J].东疆学刊,2011,28(01):45-48.

【3】张丽,刘宇婷,沈烨炆.中日《西游记》影视传播的异同——中国央视版和日本富士版《西游记》传播之比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11):31-34.

【4】李雪华.从中日文化视角看《西游记》在日本的传播与变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5):88+109.

【5】高晨.《西游记》在日本动画中的变异[D].貴州师范大学,2008.

【6】刘点点.跨媒介时代的文化产业——市场关系中的中国当代影视[D].北京大学,2011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变异西游记传播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变异的蚊子
病毒的变异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