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探究

2019-03-18刘锦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师指导情感体验学生主体

刘锦雯

内容摘要:新课改在全国不断推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创造性学习越来越重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习的关键。教师倡导个性化阅读,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共同创造一个轻松的、快乐的阅读氛围,就能使阅读达到超乎物质的精神享受,贴近心灵的情感熏陶。

关键词:个性化 情感体验 学生主体 教师指导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

一.个性化解读的前提

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前提。康斯坦茨學派的代表人物伊瑟尔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中说:“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而且,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也指出:“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箱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所以说,文本中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常常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作为读者要驱遣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填补其中的空白,从而参与作品意义的构成。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当代学者袁行霈对“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含义有深入的理解,他认为一句有多重含义:(1)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从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2)从宫女扑萤可以想见她的寂寞和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阴冷与寂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3)扇子本是夏天用来取凉的,秋天就没有用了,所以诗词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秋天的晚上,这宫女手中的小扇便是一把秋扇,从这把秋扇可以联想到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这首诗的深层义隐藏在字句的表面义之下,袁行霈先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诗歌的言外之意一层层剖析出来。

可以说,文学作品以其文学语言的未定性和文学形象的多义性,为个性化解读提供了可能性。

二.个性化解读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习的关键。纵观近几年高考阅读考查的情况,综合性的、层次高的考题比较多。它要求以系统的、综合的知识为基础。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能力是终极的目标。思维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它在考试中不是不在,无时不有。所以,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成了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核心,这也是课程标准要求的。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通过作者语言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众多的阅读能力中,抽象概括的能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往往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寻章摘句式的水平上,对于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很难做到了,经常不能把握大局,犯一些“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逻辑性的错误。教师应尝试提倡个性阅读,不需要有固定模式的,只需要通过灵活方法的指导。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续写、换结尾等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培养想象力。 而且,采用共同阅读可使师生心灵相通,情感共融,是引导学生走入文学殿堂的一个途径。教师生动的、充满激情的教学,可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体会到阅读中的美,这是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开展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这是再次学习的机会。 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事情,它是超乎物质的一种精神享受,是贴近心灵的一种情感熏陶,更是一种高贵的人格塑造。

三.个性化解读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让每一个学生 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1.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课堂多给学生留时间。

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解读时,教师应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堂多给学生留时间,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不挖苦讽刺学生。在课堂中,教师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自己去品读,鼓励他们充分交流思想,发表见解。教师在课堂中,要多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和合作探究,尽量让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最大程度的得到调整和充实。比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课堂中让学生对文章的多重主题进行探究。同学们在讨论后,认为《祝福》的主题除了“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外,还批判了我国国民冷漠麻木的“看客心态”,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农村社会的封闭落后和愚昧迷信;在对祥林嫂、鲁四老爷的形象分析时,学生们认为祥林嫂勤劳善良质朴,对她命运的不幸深表同情,对她面对恶势力进行反抗和面对悲惨的遭遇时性格坚强表示赞赏,但又对她轻信盲从表示惋惜;对鲁四老爷分析时,也一改被阶级论束缚的定式思维了,认为他照付工钱,并没有虐待和剥削压榨祥林嫂,他是一个更自私冷漠的看客罢了,祥林嫂的死也不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这样的多元解读就紧跟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时代的发展,就比教参的定论全面深刻多了。

2.教学中进行“课文重读”

越是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它的主题。阅读欣赏是个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设计“课文重读”、“讨论商榷”和“续写改写”等活动,并列举出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方法和技巧等。读书,甚至读那些曾经读过的佳作,也可以让我们常读常新,不断丰富自我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比如在教学《氓》时,最后可以让同学们给那个负心的男子写封信让他回心转意来拯救他们的爱情。再如《边城》故事的结尾是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我让学生分组设计翠翠的命运,续写小说。同学们为翠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的命运结局。这样的续写就具有现代意识,也是多元解读的一种经验成果。

3.把阅读内容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语文如生活,生活如语文,语文与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现在的阅读教学内容和现代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脱节严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很多的工作,对阅读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灵活处理,及时补充新的信息,使阅读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致。如朱自清的《背影》自序中说:“仁智之见,是在读者”。《背影》是1925年创作的,80年间读者确实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不同时代不同人对《背影》的阅读理解不同,叶圣陶在《文章例话·背影》中指出文章的题旨是父子之爱;上个世纪50年代初,《人民教育》 讨论《背影》时,读者指出文章中体现出的是父子私爱,难与人民相联系,这会腐蚀青年的思想,认为教师要“阐明爱的阶段性以引导同学从温暖、软弱狭小的私爱中解放出来”;到21世纪,对《背影》的解读更加多元和个性化。例如,有的学生认为父亲穿越铁路、爬月台是违反了交通规则,朱自清不该让父亲去买橘子等。

总之,对于中学生而言,我们必须看到的一个事实是,文本的丰富内涵和学生的理解智慧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这之间的差距正是阅读教学之所以存在和必要的原因。我们强调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理解纵容和放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阅读教学却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尤其个性化的阅读是阅读教学之基,阅读教学是基于文本展开 的“对话”,而对话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此论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与高中语文教研方式转变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批号:BY【2018】G215号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教师指导情感体验学生主体
创设现实生活版的初中数学教学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