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引领快乐研究

2019-03-18陈琴丝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激发

陈琴丝

【摘要】一直以来,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是教师们尽量避开的领域,原因众多,或不敢挑战,或苦无能力,或疲以应对……当教师被动地接受研究任务,实施到最后往往是身心俱疲,毫无快乐之感。那么怎样当一个快乐的课题研究者?我想只有当心智、能力、机遇三者完美地契合,如此的境遇才是你——一个研究者的快乐出发。

【关键词】帮扶引领 园本教研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15-02

几年前,接到参与《示范性幼兒园帮扶引领作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任务,身为幼儿园教研组长,听到如此立意的课题,内心充满激动与踌躇。一方面这是一个惠人惠己的课题,另一方面“如何让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有序并轨?”,这是我对自己提出的子课题、新挑战。带着这样的挑战,我带领我的团队融入到课题研究中,开始了我们的快乐探究之旅……一路走来,我们遭遇瓶颈,体验甜苦,收获成长。在这里,笔者从教研组教研引领的角度出发,做下总结。

一、激发教研激情,为课题引领提供思路。

幼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懈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作负荷重”,“幼儿管理难”,“服务对象杂”,“职位提升渺茫”,这些都是原因。日子久了,有些教师就形成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对待教学研究更谈不上上心了,慢慢地就失去了动力和激情。如何扭转时局,化懈怠为动力呢?

1.注新——倡导教研团队年轻化

潜意识里,有些管理者会认为教研组梯队安排上应侧重于经验型老教师多些,可以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笔者认为未必其然,而是要从本园的教师实际出发,根据教师的职业态度选择优秀的、积极进取的人选进入教研组,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我园大教研组年轻教师占80%,这些教师都是学前本科毕业或者在读,理论基础扎实。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年轻教师充分迸发活力热情,思维活跃、信息灵通,虽然经验积累不足,但是她们敢于质疑、创新。一个注入“新鲜血液”的教研团队,她的教研动力是充沛的,教研潜能是无穷的。

2.充电——重视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学知学能,博学多思”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幼教信息不断更新,不学习就要落后,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时时更新理念和策略,提升专业素养;另外,多学习还可以培养教师善于思考总结的好习惯。这几年幼儿园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吐故纳新。通过培训中的吸收内化以及回园后的二次培训,幼儿园整个教师队伍特别是教研组团队整体专业素质提升很快。

3.求真——尊重教师对教研模式的选择

“只要是人,都需要被尊重与接纳。”我曾经反思:为什么老师们越来越抵触教研活动?是教研模式不对还是教研主题没价值?后来,我总算悟道了,我把《指南》精神运用到教研组管理上。我把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当成小孩子,她们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赏识,我遵从她们的喜好,尽量充分体现她们的存在感。于是我尝试新的教研模式——小组合作式头脑风暴。2014年一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的课例研讨”,让所有教师对教研活动有了全新的态度和看法。在这场教研中,本着“求真”的理念,采用小组合作式研讨形式,教师们真实展现自我,大胆发挥潜能。

“注新”、“充电“、“求真”是激发教师教研热情的三剂良药。一旦药到病除,那么课题研究中的教研引领所面对的困难也迎刃而解,思路也由此而来,那就是:“以园本教研为抓手,稳坐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并轨车”。

二、加强教研团队建设,为课题实施铺垫基石。

一个好的教研团队,光有激情与态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开拓务实的实践精神与做法。因为教研组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师组织,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场所。教研成果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实践素材与参考。特别是我园《示范性幼儿园帮扶引领作用的实践研究》课题,更需要成熟的教研成果引领带动县域内各公办园、民办园科教兴园。从这点上讲,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是我园课题实施的坚固基石。

1.重人文——当好教研组教师“娘家人”

教研组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主要阵营,幼儿园很多教科研任务都落实在教研组教师身上。大家也知道,当好一名“教书匠”容易,凭经验做事就够了,然而要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却很不易,在凭经验做事的同时还要善于反思与创新。因此教研组教师承载着双重压力——教学压力和研究压力。身为教研管理者,要注重为教师创设一个温馨、宽容、愉悦的教研环境。做到:1)多沟通,入人心。理解教师苦处,化解教师的压力。2)善鼓励,会欣赏。尊重接纳每位教师的做事风格。3)忌发令,多承担。用商量的口气与教师交流,当教师在研究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要敢于担当。

2.压担子——促进教研组教师专业成长

人的做事效率总是受他的情感态度所支配。在好的教研团队里,干什么事都不觉得累。我园教研组的教师们乐于承担教研任务,他们把这种任务当成锻造自己,检验自己,施展自己的契机。主持理论学习,驻派班级指导新教师组织区域活动,开展“科学编操”专题教研,“情境式体育活动观摩周”执教示范课,举行“走出去,带回来”培训学习活动……多次的教研探究实践活动,助推教师们专业成长,让教研组的业务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示范性幼儿园帮扶引领作用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打下基石,铺砖加瓦。

自我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顺利评估后,省级课题实施以来,我园教研组配合县教育局举行4次大型的“东山县推进《指南》工作分享会”活动,承担多次县公开观摩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县域内各公办园、民办园科教兴园,实现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并轨。

三、提升教研价值观,实现快乐研究。

做足教研团队建设能充分发挥教研优势,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然而如果不注重自我提升,就无法超越自我,实现“品质品牌”。课题实施中,我园从本园实际出发,尽力挖掘资源潜质,让教师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实现超越,升华价值观。

1.优化教研条件,深化探究过程

从教研管理层面讲,我们主张“小题大做”,“小”指的是问题的范围比较小,“大”就是要花大力气把它做深、做透。举“情境式体育活动探究”专题教研为例,从2014年初到2016年6月,我们形成了以“科学编操”、“情境式体育游戏观摩周”、“情境式户外活动探究”为子题的教研网络,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班生标准、户外空间充裕、器械玩具充足、教研常规化),以教研组教师为引领,带动全园教师一起探索研究,采用实地观察、个案追踪、案例分析、议题研讨、“会诊式”研讨、观摩研讨等不同探究形式,做足专题,最终让教研凸显“教研形式多元化”、“教研地点随机化”、“教研共享常态化”、“教研成效卓著化”等亮点。经过本次专题教研的历练,教师们越来越重视研究过程,越来越喜欢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拓宽教研平台,提升引领高度

应该拓宽平台让好的教研成效充分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借助省级课题研究、漳州市学习贯彻《指南》片区教研等平台,我们邀请福建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吴荔红教授亲临教研活动现场,让教研组每位教师充分展示自我,体验自身引领价值,品尝成功与快乐,同时与专家零距离对接,查找不足与努力方向,提升教研价值观。

同样,教研价值观对教师的研究途径和最终目标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园教师就是以教研引领为目标,以园本教研为抓手,乘坐“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并轨车,穿越“为教研而教研”的困境,冲向“创新高于规范”、“理念重于行为”、“过程大于结果”的教研新高度,真正成为一个快乐研究者。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激发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