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对话,促成智慧

2019-03-18裴燕芳

关键词:教学智慧师生对话核心素养

裴燕芳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是深化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新课程的课堂改革中,语文教学应促进师生之间的对话。研究师生间的对话,其重点是寻找出语文教学的智慧,并以此为特点,从教师课堂身份的转变,创设情境对话,赏识学生三方面入手,实现师生间思想的交流与对接,使语文课堂呈现生成的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师生对话;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51-2

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教育部首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认为它处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因此,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语文核心素养的导向。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出现“合作”一词13次。我们仔细地审视相关指导性语言,如“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这里的合作即师生间合作,更多的应是一种有效对话。在对话中让师生实现思想的交流与对接,共同促成思想与智慧,以使课堂真正呈现生成的价值。

一、初中语文对话式课堂的现状

1.课堂对话程度表面化

观师生间对话,缺乏真正的深入思考。在一次语文展示课《杨修之死》中,老师在学生交流完不同想法后,说,“我们总结一个杨修的性格。”然后出示预先做好的PPT上的杨修性格概括:“杨修:傲慢、轻狂、好耍小聪明”。学生许多的想法全部被“缩”到教师的想法中。这几个词就是从教参上“搬”下来的,其实教师并无自己真正的想法。在这样的合作中,教师并没有带着自己主动与学生交流的准备进入课堂,其思想在学生面前自然缺失,这样的对话只停留在表面。

2.课堂对话意义虚弱化

我也曾听过一位语文教师在两个平行班级中上的同一堂课《老王》,两堂课几乎是同样的程序,得出同样的结论,“具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教师在进课堂前与出课堂后,自己的思想并没有得到一丝的提高或改变,“我还是原来的我”,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了真诚交流思想,以促成学生,也促成自己提高为准备,其对话的意义不仅没有,反而显得虚弱。

二、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高效对话式课堂的理论依据

1.对话式教学理念的提出

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认为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他所倡导的“对话式教学”,直接针对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2.对话理念与核心素养的结合

弗莱雷还认为,对话作为一种人类现象具有某些构成要素,其中两种(行动和思维)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对话需要行动和进行思维,且行动和思维不能截然分开。

我们将弗氏的对话理念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课程理念结合起来,就可以在师生情感与思想交流的互动中,找到语文教学的智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高效对话式课堂的策略

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重要的是深蕴在形式中的思想与情感。《岳阳楼记》能流传至今天,不仅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整齐的句子,更是因为舍弃个人荣辱,记挂天下安危的志士情怀。《皇帝的新装》能传遍世界,不仅仅是故事的可笑,更是每一个读者都应该思考的“谁是那个点破骗局的孩子”等问题。

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对话对于师生智慧的意义,也重新认识教师应有的思想准备的积极的推动,笔者尝试并分析总结了一系列对话式课堂的高效策略。

1.转变教师的课堂身份,在平等和谐的层面上积极对话

(1)以期待者的身份参与对话。课堂上教师往往口若悬河,充分占据主角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或是进入教师预先设置的种种“圈套”之中,其实被剥夺了对话的自由与权利。所以,在进行对话前,教师要放弃控制全程,让学生真正获得自己的话语权。

(2)以引导者的身份探索交流。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放开手脚,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真诚的交流。师生间在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地从中体会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与能力。

(3)以参与者的身份启发新知。比如《济南的冬天》一课中,我讓学生在课前提出准备好的问题。其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题目是'济南的冬天',而不是'冬天的济南'呢?”这个问题自己也没有准备。我先听听学生的想法。有A学生认为,这是突出表明所写的冬天是济南这个地方的;有B学生认为,这是表达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与赞美;有C学生认为,这是侧重点的不同,而作者更侧重于冬天……我让提问者自己选,她选了A同学的回答。轮到老师了,我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表达了个人的想法,这些同学都讲得有道理,但自己更支持B同学。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上,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并在交流中提升着自己的思想,而老师也从中得益非浅。每一堂课都会生成很多的东西,每一位同学(老师)都可以从对话中获得益处,提升思维能力素养。

2.创设合理的情境生活,在思想碰撞的条件下启发对话

(1)设置情境,共生思想。我们要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变知识的传递者为情境的创设者。让设置的情境能真正激起学生的思考,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让学生能体会到参与对话的乐趣;要学生学会对教师、对同伴的质疑。提供师生对话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正是促成师生思想共生的价值所在。

(2)打破框架,提高层次。我们的合作与对话,隐含明确的指向性。比如“《一颗小桃树》中,你从小桃树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是相当明确的,“不屈不挠的奋斗必将战胜苦难,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这样有明确指向性的题目其实是不能启发学生的智慧的,因为他们的思维被预设到一个框架中。

打破这个“合作框架”,就需要我们在“情境”中寻找思想。“水尝无华,相荡以成涟漪”,要将师生平等置于交流的“场”中,以促成师生高层次思想的产生。

(3)深入实际,巧妙提升。比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我设计这样的情境:最后盲孩子复明了。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假如盲孩子最终并没有在影子的帮助下复明,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

老师加入到小组中去,与学生描绘出这之后的种种情形,从而师生对“带有责任的无私的爱”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有了深切的感受。从中,能感受到孩子们善良的天性,丰富的情感与神奇的想像,且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品格素养。

3.赏识学生的各种潜能,在爱与信任的基础上促成对话

(1)转变观念,生成智慧。当教师把学生只是当成授课的对象,被动地接收,则不能真正地实现对话。而要把学生当成有着丰富情感和强烈的表达欲望,也能够使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发挥的参与者,对话才真正有了意义,才可能促成思想的提升,智慧的生成。

(2)现身说法,激发潜能。在题为“感恩”的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学生只有廖廖几语。于是就和学生亲切地交流,也把自己少年时家庭的艰辛说给他听。后来,这个学生回去写了两千字的作文,写到自己迷恋游戏,忽视父亲的惭愧;也写到父亲的木讷,自己应担负的责任。学生的生活包含着他的情感与智慧,完全可能被激发出来。师生间的对话,正可以促成彼此情感的交流,激发潜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爱与信任,破解难题。爱是对话的基础,也是对话的本身。一个对话出色的老师,必然也是个好教师,在面对他的学生时,就像面对自己可爱的孩子,面对着充满希望的青年,就会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就会显示自己全部的智慧。有了爱,就有了赏识,就有了信任,有了尊重,一个教师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还有什么难题不能破解呢?给学生付出爱,你就会在对话中收获更多的爱与信任,你会发现自己的学生是多么愿意参与对话,多么渴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想法。

總之,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对话式课堂的存在,是生成语文教学智慧的园地。语文核心素养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品格和能力的目标,也能在这样的高效对话式课堂中落地。师生的对话就会像清澈流淌之水,一路流去,见两岸桃红柳绿。

[参考文献]

[1]荣维东.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与模型建构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7

[2]《新课程语文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申廷齐.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学语文,2015

猜你喜欢

教学智慧师生对话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探究
小学数学高效对话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影响因素分析
彰显教学智慧,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