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类绘本阅读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019-03-18张玲
张玲
【关键词】 科学类绘本;幼儿;教学做合一;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123—01
一、对比分析,发现异同
任何阅读都需要读者的细心和耐心,于幼儿而言,引导他们阅读的第一步就是激发他们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幼儿的思维处于形成和发育时期,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的教育要多以启发为主,从幼儿的语言、思维以及想象力入手,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引导。我经常会带领幼儿对科学类绘本里阐述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让幼儿自己来思考其中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比如,在科学绘本《醋为什么是酸的》中,幼儿在阅读时会接触到一个关于试纸的内容,绘本中通过试纸的颜色变化来反映酸碱度,然后再进行提问。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我会和幼儿做几个小实验:用三个杯子分别装水、醋、苏打水,然后让幼儿拿着试纸让另一端浸入到杯中,10秒钟后拿出,每个杯子用一条试纸,根据试纸的颜色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我也会进行提问:“谁知道哪个杯子里面放的是醋?”“哪个杯子里面放的是水?”“大家看一下,醋和水谁更酸?你怎么知道的?”“醋更酸,因为试纸变红了。”幼儿认真地回答道。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幼儿能够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会对科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中,“教”是第一位,虽然教师现在更加倾向于对知识的自主学习,但阅读需要方法,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主观阅读意识非常弱,这时候需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走入到绘本阅读的内容中。
二、寻找线索,深化体验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师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的这段教学理论给予幼儿日常教育一定的指导。幼儿教育亦是如此,教师要从科学类绘本的内容入手,寻找科学现象的线索,揭秘现象的本质,深化幼儿的体验。我经常会引导幼儿根据科学类绘本中的内容进行小实验,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来印证结果,激活幼儿的自主体验意识。
比如,在科学类绘本中,“颜色变化”的内容往往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哪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形成什么颜色,幼儿很难记忆。为了让幼儿全面掌握这部分内容,我以颜色为线索,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小实验。我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个杯子,杯子里装一些水,然后拿出一些不同颜色的墨汁让幼儿随意挑选,再让幼儿将两种墨汁倒入杯子里观察变成了什么颜色。实验时幼儿很认真,也很积极。实验过后,为了帮助幼儿进行记忆,我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提问,看着他们一个个兴奋的笑脸就知道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任何学科、任何阶段都有教育的“三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于幼儿教育而言,教育中也有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寻找合适的方法。我经常会将绘本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凸显出来,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自己进行思考和猜测。比如,在科学绘本《热量逃走了》这本书中,首先讲了教师每个人都要遇到的現象。创设出情境,然后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教室会变冷?热量都逃到哪里去了呢?”问题抛出,幼儿都回答不出来。我没有进行评测,而是和幼儿对每个猜想都进行推理:“我听见有小朋友说跑到衣服上了,那么教师的衣服暖了吗?”教师逐个推理,最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然后我继续引导幼儿进行阅读。在这样的方式下,推理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同时问题和难点摆出来,让幼儿遇到一些“挫折”有助于他们对困难的“迎战”心理,这为今后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捕捉细节,动手操作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中,认为教育离不开生活。于是我将生活理论运用到了实际的幼儿活动中,引导幼儿捕捉绘本阅读中的细节,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际的操作,以此来验证科学知识。
比如,在科学绘本《第一次发现》这本书中,幼儿在阅读“藏在家里的动物”这部分内容时,我会让幼儿认真观察“动物”的特征,然后回到家中去观察和寻找。幼儿可以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共同找到目标。用这类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家长与孩子开展亲子共读、亲子同做的活动,促进相互间的交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更加了解。
细节的捕捉对幼儿的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在细节捕捉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在细节中发现,在细节中了解,仔细翻阅,学着梳理,体会每本绘本中蕴含的丰富主题,将阅读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