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基金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
2019-03-18叶晓雯
叶晓雯
【摘要】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日益迅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非公开募集资金、投资退出渠道多元化、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其风险控制至关重要,本文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经营风险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出科学合理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手段为主要目标,在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经营风险的管理、委托代理机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私募基金 经营风险 风险防范与控制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指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主要投资于非上市股权,并以战略投资者的角色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最终以上市、转让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所持股权获利,实现资本增值的一种资金运作方式。部分专家学者依据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分为风险投资私募、上市前投资私募以及并购投资私募,不同种类的私募基金具有不同的特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发展迅速,然而,对其经营风险的管理极少有深入的探讨,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方面即使有所涉及,往往也由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不够,或信息保密的要求等原因而很少有新的建树。本文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经营风险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出科学合理的事先防范和事中控制手段为主要目标,在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经营风险的管理、委托代理机制进行了阐述。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经营风险概述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概念
在我国,由于新兴私营企业发展速度快,勇于创新,机制灵活,并且股权干净,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但是缺乏银行资金的支持,从而迅速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青睐的对象。与此同时,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参与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引进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提升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较晚,经验不足,退出机制也不完善,目前,私募基金多以地下身份出现,得到有关部门承认的大部分还是公募基金。因此,尽管前景广阔,以公开身份进入金融市场也是大势所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行尚缺乏足够的法律保障和支持,大多数掌控私募股权基金的组织还游离在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自身运营的风险及对市场造成的风险都比较大,集中表现为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甩风险和道德风险等,在私募股权的发展的当中,这一类的风险的消极影响较大,需要对其进行一一的防范,才能够保障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长远发展。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经营风险
(1)基金退出風险。基金退出风险主要指的是基金投资的股东权益转换为实际现金收益所存在的风险。与公开发行股票、债券不同,私募股权通常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投资周期,且投资对象均为非上市公司,因此,其流动性风险一直存在,并且在投资的初期,由于公司的股权价格受所处宏观环境、微观市场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往往无法准确预测基金退出风险水平。
(2)委托代理机制所产生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缘由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外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信息披露强制要求的缺失,这导致部分不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出现管理人员暗箱操作、过度交易、对倒操作等侵权或违背善良管理人义务的行为,严重侵害到投资人的利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主要源于“道德风险”,由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被投资方作为代理人与投资人之间可能存在利益不一致的情况,由此便可能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从而损害相关投资者的利益。
(3)项目投资及持有期风险。选定项目之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员依据投资方案进行投资,在项目持有期内,需要面对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基金价值折损的风险、基金实际收益无法达到投资人所设定的预期目标的风险以及基金投资人有关收益分配的风险等。
(4)项目选择和价值评估存在的风险。在影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营成败的因素中,项目选择的正确与否以及项目价值评估结果是否具有客观公正性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私募股权投资的流动性较差,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不具有规则性,以及未来市场、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投资项目的选择以及价值评估风险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经营风险分析
(一)经营风险管理原则
①风险与报酬相对应的原则。冒必要的风险,自己能承担并且愿意承担的风险,以提高总体效益和提高对风险的掌控水平。②整体优化的原则。追求资源、信息、能力的最大匹配,达到协同的最优。③长远发展和当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利益的追逐和风险的承担,追求和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切合企业的实际和进一步的发展要求。④弹性原则。将成型的东西固化,同时追求对例外事项、意外事项的灵活掌握和裁断。
(二)经营风险管理程序
确立风险衡量和评价的标准,明确用来确认、衡量和监控影响企业业绩的因素;其次,制定控制措施,明确用来限制那些影响企业业绩的因素;第三,确定指导方针,用来指导适当的风险暴露(风险承担水平)。第四,框定风险负责制,用来提高中层经理对风险的关注和警觉。因此,有一套风险管理程序来降低公司收益的波动性,以及如何将这套程序实施到位,就成为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的关键。
(三)经营风险管理框架
明确的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框架,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从总体上看,首先,要坚守稳健经营的企业文化;其次,要利用科技手段,靠操作系统真正解决问题;第三,要完善制度建设,建立经理委派授权制,严格责任经理和监督检查人员的管理,定期交流;第四,加强风险管理,推行专家治理,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与职业生涯和收入挂钩。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投资前期,加强法律基础建设
加快私募基金的立法,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构建良好的运作机制,从而使私募基金在我国得到顺利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满足广大投资需求,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实现发展基金业与保持金融稳定的良性互动。建立投资者与投资基金管理者间的合同连接融资是整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先导,其主要解决基金内资金来源问题。为规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由委托代理关系所产生的风险,建立投资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提升基金的融资能力,在基金组织形式上可选择有限合伙制。
(二)投资中期,完善基金管理机制
在投资的过程中,基金管理人员需事先做足准备工作,正确选择投资项目,并通过合同或协议形式规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被投资企业间的关系。基金投资过程中的全面风险管理过程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产权关系明确、利益约束硬化,并且激励机制非常透明,能有效地解决投资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为经理人发挥其最大潜能创造了条件;有必要加强对融资对象的甄别和筛选、保持适当的杠杆融资比率、对企業价值进行合理的估值,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建设。
(三)投资后期,完善基金退出机制
私募股权投资是以股权形式为主的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其核心理念是使投资的资产增值,然后将这部分资产卖出,以从中获取收益,退出风险的控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退出时机和退出模式,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投资开始前就应结合受资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未来的退出计划,明确退出时机和方式。在整个私募股权投资过程中,退出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其直接影响投资收益率的高低。退出过早,有损利益的最大化,退出过迟,占用资金,机会成本增加。目前私募基金在投资初期已经制定了退出的具体方案,并选择了预计的退出方式,但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在基金管理层实际进行退出操作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完全按照原先计划执行,因此,在选择私募基金的退出方式时,决策者应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投资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内部状况,力争退出方式的灵活把控,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理的退出方式。
参考文献:
[1]汪洁,王晓梅.中国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6).
[2]季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风险及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经济视野,2017,(22).
[3]方华.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金融中介特征及其风险[J].中国集体经济,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