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齿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3-18王鑫崔晓慧李影
王鑫 崔晓慧 李影
【摘要】 目的 研究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上前牙阻生齿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导萌手术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口腔正畸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17例, 有效20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0例, 有效16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65.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牙齿排列混乱1例, 牙龈肿痛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出现牙齿排列混乱6例, 牙龈肿痛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2.5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前牙阻生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减轻患者痛苦, 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上前牙阻生; 口腔正畸;外科导萌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46
阻生齿是指患者牙齿位置不正, 无法正常进行咬合, 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牙齿畸形、发育不够完善疾病之一,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外表形象及语言能力, 有效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因此, 作者针对上前牙阻生齿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上前牙阻生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0例。研究组中男19例, 女21例;年龄11~34岁, 平均年龄(21.3±5.5)岁;其中牙间隙不足12例, 多生牙者10例, 萌出异常者18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0例;年龄12~36岁, 平均年龄(22.3±5.8)岁;其中牙间隙不足13例, 多生牙者11例, 萌出异常者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科导萌手术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面部麻醉, 根据不同情况找到相应位置进行手术, 医生应注意手术切口呈梯形或者弧形, 切开患者牙龈找其上颌埋伏前牙冠, 先去除表面骨膜组织, 再去除埋伏牙萌出道骨阻力, 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保证力度不可过大, 动作轻缓, 尽量避免患者相邻牙齿受到损伤, 及时为患者止血、缝合, 并定时对其进行复查, 15 d复查1次。
1. 2. 2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腔正畸治疗[1]。医护人员可通过全景摄像观察患者口腔内环境, 针对不同情况对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然后可根据方案用方丝弓固定患者牙冠处, 帮助消除前牙阻生, 同时还可用镍钛辅弓、拉簧矫正患者牙冠, 将其进行牵引咬合, 动作一定保持轻柔, 避免用力过度造成口腔出血, 增加患者痛苦, 并定时进行复查, 15 d复查1次。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治疗后患者牙痛等临床病症完全消失, 牙齿咬合、语言功能恢复日常状况, 牙齿排列整齐;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病症大幅度改善, 牙齿咬合、语言功能恢复较好, 牙齿排列较整齐;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病症并无任何改善甚至更为严重, 牙齒咬合、语言功能无任何恢复, 牙齿畸形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并发症包括牙齿排列混乱、牙龈肿痛。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17例, 有效20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0例, 有效16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65.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出现牙齿排列混乱1例, 牙龈肿痛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出现牙齿排列混乱6例, 牙龈肿痛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2.5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 P<0.05)。
3 讨论
上前牙阻生齿作为11~18岁的青少年群体多发的牙齿畸形障碍疾病,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会出现心理、经济负担, 患者出现牙齿畸形、牙龈肿痛以及语言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 遭受较大折磨。上前牙阻生齿的病因主要为[2]:①患者牙齿出现排列畸形使得其上颌牙萌出异常, 影响牙齿萌出正常;②患者上颌尖牙与牙齿萌出面相隔较远;③患者牙齿发育不够完善, 尖牙部分发育障碍;④患者相邻牙齿发生异常位移, 上颌牙萌出缺乏足够的空间。除此之外, 口腔囊肿或者遗传也可以导致上前牙阻生齿, 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临床医学中, 上前牙阻生诊断较为复杂, 患者大部分无明显的病症表现, 就诊人数不多, 并且主要是因体检或其他诊断得出才来就诊。11岁以上青少年为该病的高发人群, 因其上颌牙未萌发正常, 两侧牙齿萌出不对称, 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形象美观以及语言、牙齿咀嚼功能, 需加以重视并尽早治疗。目前治疗方式主要有预防、手术或口腔正畸治疗方式等。
预防治疗主要经过拔出乳牙, 扩大牙弓, 腾出空间给予上颌牙生长。有以往研究显示[3], 大部分患者拔掉乳牙后可成功预防上前牙阻生齿, 为牙齿正常萌生提供充足的条件。而外科导萌手术将牙周围埋伏组织去掉, 消除尖牙正常萌出的阻力, 帮助其萌出, 该方式较适用于牙齿排列或形态较为正常美观者使用。手术治疗过程中, 医生还注意针对骨骼发育不完善者需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羟基磷灰石加以弥补, 若患者出现埋伏位置不深入且正常状态下的情况, 可使用开窗牵引性手术治疗, 牵引力度要控制适中, 正常情况下可将其控制在30~60 g之间, 如患者出现多牙埋伏或横位阻生等不太符合外科导萌手术治疗方式, 可通过协商进行牙齿自体移植手术治疗[4, 5]。
口腔正畸治疗将尖牙部分上牙槽进行骨骼清除, 并且使牙槽中颊侧远骨头保留较为完整, 可以使尖牙萌出阻生后与周边牙齿还能够保证良好的构建口腔形象关系, 在牵引过程中, 力度50~60 g, 不可过或过小, 避免牙龈损坏[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17例, 有效20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0例, 有效16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65.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牙齿排列混乱1例, 牙龈肿痛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出现牙齿排列混乱6例, 牙龈肿痛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2.5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上前牙阻生齿应用口腔正畸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能够有效改善病情, 抑制并发症出现, 减轻患者心理、身体负担, 安全性较高, 给予患者家属安慰和方便, 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禹生, 王仲青, 陈乃翠. 上前牙阻生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研究.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 3(22):18-19.
[2] 陈霞. 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5(5):79.
[3] 何文丹, 付玉, 陈东, 等. 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34):152-153.
[4] 邱志刚. 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4):140-141.
[5] 陈栋梁. 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1):34-35.
[6] 赵广发. 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a1):65-66.
[收稿日期: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