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5-03-17王雨新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口腔正畸

王雨新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前来就诊正畸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正畸方式,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的方式。分别记录实验数据包括上中切牙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耐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跟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分别是(24.86±5.21)、(4.72±1.37)、(3.61±0.56),各项指标跟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操作方便、简便灵活以及舒适性较好等特点。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

口腔正畸问题一直都是口腔治疗的难点和重点,传统正畸一般是采用种植体强支抗的方式进行治疗[1]。但是,由于支抗复杂的结构、稳定性差等缺点,致使患者在正畸过程中耐受性比较差,这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阻碍正畸的治疗[2]。近几年,正畸学科的治疗方式上产生了质的飞越,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是在借鉴修复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新技术。跟传统正畸支体相比,具有美观、稳定、安全可靠,最主要的是舒适性良好的优点[3]。本文旨在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实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门诊中选取前来就诊正畸患者110例,就诊时间稳定,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正畸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方式治疗。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16~33岁,平均(22.90±6.38)岁。患者口腔情况一般是侧面观面型不佳、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拥挤情况在Ⅲ度以上、开唇露齿或者牙弓前凸。两组患者均未进行过口腔矫形治疗,均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无牙周炎、牙龈炎以及其它的口腔性疾病。同时,以上两组患者在身体健康情况、性别、年龄和口腔疾病等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是传统正畸方式:通过口外弓加强支抗,同时在口内配合使用横腭杆。每天需要戴口外弓11~13h,每侧的牵引力量达到400~500g。时程为6个月。

实验组患者是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具体实验方法:①术前准备在术前将口腔整体情况拍摄照片一便了解牙根的状态、相邻部分的解剖结构和牙根的位置,同时标记需要植入的微型种植体支抗部分。实验组患者术前进行漱口和消毒,进行局部麻醉。②植入手术将需要植入的微型种植体支抗部分切开,同时分离周围的黏膜组织,以免会在手术过程中卷入,影响手术的效果。通常在膜龈结合部位或偏向牙根方向的2~3mm处植入微型种植体,植入的角度垂直于骨面,略略倾斜一点。植入完成后,再次拍摄照片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与牙根的位置关系的确认。③术后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术后需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需坚持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实验组患者每个月均要复诊,确认所矫正的牙齿移动的距离和周围组织以及骨质情况,拉簧拉力进行调整,介于100~300g。6个月后将微型种植体支抗取出。

1.3效果评定方法 测定两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同时测定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耐受情况评定两种治疗方式的舒适性。

1.4统计处理 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各组用t-test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以双尾概率P<0.05,认为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测定两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 通过试验检测,对照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分别是(13.54±4.18)、(2.59±0.59)、(5.81±0.62),实验组患者分别是(24.86±5.21)、(4.72±1.37)、(3.61±0.56),各项指标跟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测定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耐受情况评定两种治疗方式的舒适性 试验结果显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中途退出5例,退出率为9.09%,而实验组患者中没有人中途退出,退出率为0,组间比(P<0.05),见表2,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在正畸治疗中耐受性比较高,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具有一定的舒适性。

3 讨论

近几年的正畸治疗中,主要障碍矫治病牙不能够按需要的方向及距离移动,也要求支抗可以减少少量移位或者不发生移位[4],而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通过临床实验,数据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分别是(13.54±4.18)、(2.59±0.59)、(5.81±0.62),而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分别是(24.86±5.21)、(4.72±1.37)、(3.61±0.56),上中切牙切牙倾角差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上中切牙凸距差也同样比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跟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磨牙位移明显减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耐受性方面,对照患者中有5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退出,而实验组患者在正畸治疗中没有人中途退出。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耐受性,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显著改善侧面观面型不佳、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拥挤情况在Ⅲ度以上、开唇露齿或者牙弓前凸等常见的口腔疾病,同时由于其植入区域广泛,包括腭侧、唇侧、颊侧、齿槽间隔等部位进行植入,而且其植入和取出的手术均比较简单、手术的创伤也较小,患者的耐受性较大,具有较高的舒适性。这种微型种植体在使用过程中松动、折断率的发生率较小。因此,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操作方便、简便灵活以及舒适性较好等特点,促进正畸科的发展,适应医学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联钦.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0(8):89-90.

[2]黄力,马璐,张烨,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2,08(10):101-102.

[3]李定梅,涂文,雷劲,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794-1795.

[4]罗哲.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2):75-76.

编辑/王敏

猜你喜欢

口腔正畸
心理护理在口腔正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研究
护理工作在口腔正畸中发挥的实用价值
特殊口腔正畸保持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