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3-18曹晓花候亭如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

曹晓花 候亭如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13例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水平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 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8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 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情况, 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保证患者健康, 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02

在众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 其慢阻肺属于常见的一种, 主要是指患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引发支气管水肿以及支气管炎, 出现不可逆的气流受限特征疾病。而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在多种因素下导致患者呼吸功能出现障碍, 而慢阻肺患者晚期很容易合并呼吸衰竭,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并对其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 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 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 现如今主要以无创通气为主[1], 而此次研究旨在分析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 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 特选择113例患者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3例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 同时均经X线等影像学确诊, 排除患有无创呼吸机治疗禁忌证患者, 所有患者均同意此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最小49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63.87±5.87)岁;病程最短2年, 最长14年, 平均病程(8.23±1.21)年。对照组男32例、女25例;年龄最小48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63.22±5.93)岁;病程最短2年, 最长13年, 平均病程(8.44±1.3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其药物选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多索茶碱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为2.25 g/次, 每隔6 h口服1次;左氧氟沙星为3次/d, 0.4 g/次;多索茶碱为1次/d, 300 mg/次。同时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予以低流量吸氧治疗, 缓解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情况, 有利于延缓肺动脉高压, 随后根据患者的情况予以抗感染、祛痰、平喘、利尿等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在进行治疗前, 应对患者进行严格检查, 取患者的半卧位, 将呼吸机调整为S/T的模式, 随后将呼吸频率控制在12~18次/min, 氧流量设定为4 L/min左右, 潮气量则设定为500 ml, 带好面罩。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 逐渐调整呼吸机参数, 要求患者SaO2>90%, 每天治疗时间应>8 h。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包括PaO2、PaCO2、SaO2)水平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包括IL-10、IL-18及TNF-α)水平变化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 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消失, 其动脉血气水平恢复到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动脉血气逐渐好转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动脉血气改善不明显, 或者病情加重则为无效[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兩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及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8 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有慢阻肺疾病的患者主要是由于个体弹性酶活力和α1-抗抑蛋白酶活力二者失调所致, 特别是吸烟史的患者, 其发病率较高, 而导致呼吸衰竭的因素也较多, 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病情较为严重, 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3-5]。

常规的治疗方案中, 主要为对症处理, 在此次研究中涉及的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多索茶碱等, 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常见的抗生素药物, 其抗感染以及消炎效果较为理想, 多索茶碱常用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 属于支气管扩张剂的一种, 对其平滑肌细胞内磷酸二脂酶有抑制作用, 改善支气管平滑肌张力。但是药物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耐药性, 增加并发症的风险[6-8]。现如今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无创呼吸机治疗也不断应用在临床中, 其安全性较高, 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S/T模式能保证氧气进入肺泡的有效性, 改善患者通气情况, 缓解其支气管痉挛的现象, 排出体内二氧化碳。②利用无创通气治疗, 可以克服气道阻力, 让药物完全作用在病灶处, 提升肺泡的弥散效果。③保证气体进入呼吸道以及肺部的均匀性, 改善氧分压, 达到治疗效果。④该治疗的机器体积小, 噪声低, 对患者的影响较小[9, 10]。

综上所述, 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 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情况, 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保证患者健康, 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参考文献

[1] 龚雪萍, 高海军. 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30):19-20.

[2] 郭红丽, 孙霞. 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中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 2018(2):30-31.

[3] 王咸安. 对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24):33-34.

[4] 相慧, 韦真, 邓庭军. 无创呼吸机用于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1):3-4.

[5] 耿慧, 乐德进. 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健康之路, 2016(12):62-63.

[6] 李远航, 文艳红, 唐文辉. 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8):1095-1096.

[7] 杨雪.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2):81-82.

[8] 陈裕民. 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7):1303-1304.

[9] 鄢楠.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 2017(9):49-50.

[10] 陈宏辉.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7, 38(9):1040-1042.

[收稿日期:2018-09-17]

猜你喜欢

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
慢阻肺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