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比较研究
2019-03-18马彦飞陈雅
马彦飞 陈雅
摘要论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外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抽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要素,基于此,着手研究了中美两个国家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内容,并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公共文化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中美 文化 公共文化 公共服务
分类号 G250
1 公共文化服務概念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政策,从党和国情出发,强调政府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与责任,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目标,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行具体统筹安排。2017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保障法》对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定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主体、保障措施以及法律责任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政策视角下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定义,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1]研究者也积极的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以及数量逐年递增。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进行了理论性的研究。陈威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就是由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共同生产或提供,强调政府等社会公共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导作用[2]。牛华与安俊美也以服务提供主体的为切入点,强调公共部门的作用[3]。有的研究者则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终目的为切入点,从上探讨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如蒋永福认为公民文化权利 的充分实现,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表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要求与基本途径[4]。此外,还有研究者认为所谓公共文化服务指的是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5]。综上所述,我国研究者从不同切入点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界定。总的来说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要素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的主体、公共文化产品、公民的文化权利以及政策文件四个方面。本文就从这四个维度出发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文献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公共文化项目进行调研,对比分析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异同,为我国构建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供建议。
2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研究现状
2.1国内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研究现状
笔者在数据库中以“公共图书馆”并含“公共文化服务”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限定来源期刊为“SCI”或“CSSCI”,共搜集到542篇文献资源。通过研究发现,研究者有的从具体的案例实践入手总结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为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提供建议;另一方面研究者从理论层面上探讨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的角色、功能。根据前文总结的 概念要素,笔者对研究文献按照四个主题进行分类,概述国内研究者对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现状。
在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主体方面,黄悦深以青番茄网络图书馆为例提出公共图书馆引入社会企业运营模式有利于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6];胡海荣以温州市图书馆为例,介绍其理事会制度的定位、职权以及权利义务等,指出现在存在变得问题[7];郭冰滢从理论层面探讨公共图书馆合作模式的困境,从合作治理视角出发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提供建议[8];我国研究者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主体进行了全方面的研究,研究角度多样化,研究内容丰富。
我国公共文化产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面向农村推广的农家书屋,我国推出的一系列文化共建共享工程等。有的研究者从现有的公共文化产品案例入手,如钱新峰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为例,探讨农家书屋如何入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9];林瑞凰以晋江市图书馆“悦”读节为例探讨基层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方式与成果[10]。有的研究者也从理论层面出发,为公共图书馆提出建议,洪光宗探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阐述如何构建公共图书馆平台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11];栾雪梅提出图书馆在开发公共文化产品时,应主动"发现"低信息素养群体的消费需求[12]。
文化权利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之一,人们拥有公民权利就可以参与、创造、享用文化成果,从文化权利的角度出发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从根源上保证了公共文化服务原则的正确性。过仕明等人认为公共图书馆制度为满足公民获得文化权利提供了制度基础,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制度安排[13];郭沫含通过对比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现状,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发展战略下加快完善服务均等化的对策[14];李军从一个区域文化建设的经验出发,探讨公共图书馆如何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公民的文化权利[15]。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党和政府制订了种类齐全,覆盖面广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李国新对《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解读[16]。冯佳探讨了地方公共文化相关法规对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作用[17];此外,肖希明等人从公共图书馆政策需求的角度出发,调查国内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需求,为制定我国公共图书馆政策的若干建议[18]。
2.2國外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现状
笔者以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集为来源数据库,以“public library culture service”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搜集到93篇文献。笔者同样根据前文总结的公共文化服务概念要素,按照四个主题进行分类,概述国外研究者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研究的现状。
国外研究者也研究了不同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作用。Andrews通过分析2002-2004年英国公共文化服务失败对公民的影响,提出政府应该积极发挥指导作用提高公民的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19]。Gillespie等对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通过循证实践的方法证实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作用[20]。在公共文化产品研究方面,Hardy提出将澳大利亚政府的数据作为公开数据发布,一方面会提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成熟,开放政府数据会有变的困难[21]。Yeates对英国SoPSE数字文化遗产项目的管理方式、技术支撑以及该项目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22]。
通过在WOS数据库中检索,发现国外研究者对公共文化政策以及公民文化权利的研究较少,只有少量的文献涉及到相关内容的研究。Horsti等对芬兰YLE和瑞典SVT两家公司的广播政策进行研究,在其政策文件的指导下两家广播公司能够为少数群体提供特定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23]。Arjo Klamer等对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中的财政政策进行研究[24]。Antonova,V以俄罗斯的两个地区社会服务机构的案例研究为切入点从微观上分析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包容性[25]。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者对公共文化服务概念的四个要素都进行了研究,有些文献介绍了一些国内外比较有名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但是很少研究者综合四个方面系统的对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以国内外典型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着眼点,从公共文化服务主导主体、公共文化产品、公众文化权益实现的程度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四个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以期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3 美国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美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以人为本,服务地域广,有着坚实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水平较高,纽约是美国的文化名城,纽约公共图书馆是美国公共文化服务的象征,所以我们以纽约公共图书馆为例研究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1 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纽约公共图书馆是美国公共文化服务的象征,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针对教师和学生的My Library NYC的服务项目,为参与学校提供类型多样的信息资源。同时还会举办趣味性特色化的文化活动,面向学龄前儿童推出的“吃彩虹”的活动,趣味性足,公众参与程度高。纽约公共图书馆组织的“LIVE from the NYPL”项目,以低价收费的方式生活为公众美国提供与著名作家,艺术家,和领导人等交流的服务。纽约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产品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从多个角度满足公众文化需求。
3.2 公共文化服务主导团体
美国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模式上是由社会主导,政府引导的市场型供给模式。政府为社会公共文化部门或者是其它社会组织营造适当的政策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制定发展目标,公共推动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纽约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服务的主导团体有相关行业组织、政府等。如纽约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家庭阅读活动是在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与地方教育机构以及学校合作进行的;此外,一些基金会组织与社会上的一些其他机构合作联合发起的“教育丰富与支持”的活动,为全国0-12岁的用户提供教育支持与辅导。纽约公共图书馆实行理事会制度,参与图书馆政策的制定、为图书馆的文化服务项目提供意见,给予资金与人力等资源支持,更好的推动纽约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发展,提升社会影响力。此外一些民间组织如RPA,奥特曼基金会、阿诺德德斯坦基金会也参与到纽约公共图书馆文化设施服务建设,为其提供财力、人力、技术支撑。
3.3 公民文化权利保护
纽约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度,设有88个分馆保障用户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据统计,纽约公共图书馆每年提供超过93000个项目,服务于从幼童到青少年到老年人[26]。如,设置英语课程为成人提高英语提供服务;开展Literacy Connection教育项目,提高年轻人们的阅读、写作和数学技能;制定丰富的早期扫盲计划,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总之,纽约公共图书馆在不仅为儿童、老人、残疾人、妇女、失业者提供文化信息服务,而且会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以及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保障其能够平等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
3.4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
美国的公共文化法律政策涵盖面广,不仅有完善的政策支持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制定多项制度保障公众的权益。纽约公共图书馆在遵守美国一系列法律政策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行业规范。如纽约公共图书馆隐私政策,对其如何搜集、整理、以及分享信息进行详细的说明,保护用户隐私。此外还有物资政策、摄影和复印的政策、互联网的公共使用政策、儿童和青少年网络安全提示、Web和移动辅助政策、开放的书目元数据策略等,一方面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创造了宽松的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效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保障了公民平等分享文化成果,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化的服务模式。
4 我国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相关的文化部门与组织为人们提供文化服务的意识日益增强,服务的效能得到提高。公共图书馆在发展图书馆事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独一无二的作用,充分保障了公众的文化权利,为人们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
4.1 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目前,公共图书馆在面向用户提供文化服务与产品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考虑用户需求,一方面注重产品的公共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注重公共文化产品的效益化,不仅满足用户的娱乐性需求,而且能够使用户学校到知识,提供文化修养。南京图书馆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如陶风采活动,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七彩夏日系列活动,丰富少儿的暑期生活,激发阅读兴趣。温州市图书馆面向未成年的“知识银行”服务,将图书馆资源比作知识财富,激发了用户的阅读兴趣,项目创新性十足。面对文化的多样性与社会的信息化,公共图书馆正在努力为用户提供多元创意性的文化服务与产品。
4.2 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主体
一般来说,我国公共文化项目建设一般是由政府主导和提高资金支持的。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的一系列数字资源建设,如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都是由政府政策推动与财政支持的。但是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部署以及《关于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发布以来,各方力量也参与到公共图书馆文化体系建设中,如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对公共图书馆的捐赠,图书馆也会组建志愿者团队,如辽宁与山西图书馆省引入志愿者参与到图书馆文化助残服务,社会力量参入到文化服务中,不仅能够丰富服务内容,而且能够推动新时代下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变革。温州图书馆2014年引入理事会制度,实现了政府与图书馆的"管办分离",是对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突破和创新,但是目前我国还缺乏刺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与运营的政策,相关保障和监管政策不完善。
4.3 公民文化权利
公民享有充分的文化权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目標和内容,公共图书馆以平等、开放的服务满足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通过搭建公共文化互动平台,引导用户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如杭州图书馆搭建多种形式的文化平台,包括市民合唱团、“文澜大讲堂之我来做主讲”、“文澜沙龙”等邀请公众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主动为不同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保障用户服务的均等化,如南京图书馆为面向老人、残疾人等提供数字资源使用的培训,保障他们的接受教育和培训权,平等的使用公共文化资源,此外在馆藏设置与硬件配置方面加强对残疾人的重视,购置了盲文点显器、阳光语音系统等专用设备,在社区、学校等地点设立流通借还点。南图以用户为中心,从多个角度着手体现人文精神,让公众充分享受文化服务。
4.4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
我国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主要呈现了重视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重视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以及重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总体特征[26]。地方政府在贯彻党中央政策与思想的基础上也颁布一系列文件,如江苏省政府通过《江苏省公共文化促进条例》,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了政府文化治理的能力,明确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的基本目标,有利于为公众提供优质化的公共文化产品。此外,江苏省还制定了《江苏省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等对特定的文化服务进行规范。但是就公共图书馆服务主体来说,不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度规章制度,同时对用户的普及性和社会化程度较低,宣传力度不够。
5 中美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异同分析
5.1公共文化服务政策
首先,中美立法部门都能够以法律的形式充分肯定公民的文化权利,对公共文化服务部门进行有效的规范,顺应时代发展,紧跟热点,为有效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指导;其次,中美公共图书馆在为用户提文化服务中,都能够以用户为中心,确定部门规范与准则,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服务。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公共文化政策仅仅停留在行政法规层面,对公共文化事业的具体如何发展没有明确的指导,政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够更好的引领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不能给充分发挥社会导向的功能,公共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缺少开放性的服务理念,没有充分调动公众的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我国公共图书馆缺少具体的微观的规定或者文件对文化服务发展进行约束与管理,在文化服务过程中创新性不足,与美国的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相比较,我国开展的文化服务缺乏创意,对用户吸引力不够,不能真正发挥文化信息资源的价值,不能够充分保障公众文化权利。
5.2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主体
通过对中美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文献内容总结的基础上,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主要是政府相关机构与其它非盈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部门,与日本、美国相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属于比较单一的。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法规,提供资金支持,规划公共文化发展,非盈利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一般来说主要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是执行者。单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虽然可以按照计划、规定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但是不能够充分调研用户的文化信息需求,灵活性不足,所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要从由政府及非营利性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的单一化转变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
5.3 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移动借阅方式-通过流通站点或者分馆建设方便用户获取信息;二是教育活动方式-主要是开展讲座、竞赛、培训等,这种主要面向特定群体,如老人、儿童等;三是空间环境的方式,图书馆通过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空间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用户可以方便的获取信息,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中美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公共活动时尽管都能够考虑到这三种服务方式,但是由于经济环境因素、文化背景、文化政策等的影响,服务方式的力度不尽相同。首先,在移动借阅方式,美国总分馆制度建设完善、分馆数量多,而我国一般是设置流通站点,且数量较少,不能够全面覆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其次在教育活动方式上,美国项目活动多,活动成系列化,内容丰富,形式有趣;此外,在空间环境方面,两者都能够充分考虑到特定群体的需求。
5.4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模式
建立完善的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模式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讲公共文化的服务体系都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服务主体为载体,目的是满足人们基本文化信息需求。但是每个国家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国情的不同,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模式也存在差异和区别。
美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平等、开放、民主的姿态融入美国社会的,所以美国在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模式上能够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多样化。日本主要是民设民营的供给模式,充分调动私人企业或者其它盈利性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产品事业,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政府指导性,模式类型比较单一,模式内容过于简单化,形式化,不能充分发挥非盈利性公共文化部門以及其它盈利性组织的功能,创新产品供给模式,发挥市场的作用方式,为公众提供多样的文化产品。
6 结语
文章从四个角度出发对中美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研究,探讨其如何最大程度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树立开放性服务理念,加强合作与交流。公共文化服务部门为了深化其社会职能,提高其服务效能,必须树立开放性的服务理念,允许公众、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加强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公共文化部门馆在完善和发展数字项目时,注重数字平台建设的开放性,为用户提供开放数据服务。其次要明确目标,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以保护人民文化权利、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均等化等为主,但是对于公共文化共建设的定位目标比较泛化,对企业等盈利性文化组织鼓励性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制,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目标,推动文化项目的持续性发展,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制,能够推动标准化政策的制定,鼓励营利性组织的发展,能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最后建立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近年来。积极建立完善又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能够促进公共文化建设的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时首先要改变单一的政府主导模式,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基础上,建立社会参与模式,鼓励公众、商业机构、基金组织等参与到文化服务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其次,要建立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公共服务机构在提供文化服务过程中进行监督,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此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建立共建共享机制,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国家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创造力条件,在以后的文化服务过程中要提高针对性,加强为基层服务的力度,以农家书屋或社区阅览室为重心为用户提高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J].新疆农垦科技,2017(3):10-16.
[2]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16.
[3]牛华,安俊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及其社会价值探析[J].北方经济,2009(8).
[4]蒋永福.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事业[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
[5]陈昊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概念演变与协同[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2):4-9.
[6]黄悦深.青番茄网络图书馆:社会企业运营的公益文化服务模式[J].图书馆杂志,2013,32(10):20-24.
[7]胡海荣.温州市图书馆理事会运行实践[J].图书馆建设,2015,248(2):13-14.
[8]郭冰滢.基于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6,;(1):104-106.
[9]钱新峰,唐晓芳.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农家书屋探索:以杭州市临安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6(6):74-80.
[10]林瑞凰.基层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困境与“突围”:以晋江市图书馆“悦”读节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4(5).
[11]洪光宗,罗贤春.构建公共图书馆平台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J].图书馆学研究,2010(9):47-51.
[12]栾雪梅.基于低信息素养群体的图书馆公共文化产品策略[J].图书馆建设,2014,244(10).
[13]过仕明,李亚设,张雪梅.公共图书馆制度对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J].情报科学,2012(10):46-49.
[14]郭沫含.公共文化发展战略下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4):77-80.
[15]李军.加强区域文化建设保障居民文化权利[J].图书情报工作,2008(s2):21-23.
[16]李国新,LIGuoxin.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3):4-12.
[17]冯佳.地方公共文化相关法规与公共图书馆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6):55-66.
[18]肖希明,徐晨辰,刘静羽,等.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图书馆政策需求调查分析[J].图书馆,2012(5):6-10.
[19]ANDREWS R W.Civic culture and public service failure: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J].Urban Studies,2007,44(4):845-863.
[20]GILLESPIE A,PARTRIDGE H,BRUCE C,et al.The experience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an Australian public library: an ethnography[J].Information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2016,21(4).
[21]HARDY K,MAURUSHAT A.Opening up government data for Big Data analysis and public benefit[J].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Law & Practice,2016,33(1):30-37.
[22]YEATES R,GUY D.Collaborative working for large digitisation projects[J].Program Electron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s,2006,40(2):137-156.
[23]HORSTI K,HULTEN G.Directing diversity managing cultural diversity media policies in Finnish and Swedish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2011,14(2):209-227.
[24]KLAMER A,PETROVA L,MIGNOSA A.Funding the arts and culture in the EU:the role of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funds and their interaction,November 30,2006[C].Brussels:European Parliament,2006.
[25]ANTONOVA V.Developing an inclusive culture of public social services in Russia: rhetoric, policies and practices[J].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2011,57(5):497-510.
[26]Classes & Workshops[EB/OL].[2018-03-20].https://www.nypl.org/events/classes/calendar?keyword=&location=&topic=4.
馬彦飞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210045。
陈 雅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江苏南京,210045。
(收稿日期:2018-04-18 编校:谢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