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治性粉刺的辨证论治

2019-03-18王建青

光明中医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方用脓疱丘疹

王建青

痤疮是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粉刺”。好发于颜面、胸背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为主要临床表现[1]。粉刺型痤疮是以粉刺为主要表现,可分为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临床多见于青少年及痤疮初发的患者,也可见于成年患者。粉刺按病情分类属于轻度[2],但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欧洲版痤疮治疗指南在粉刺性痤疮外治方案中空缺了一线推荐,说明其治疗困难[3]。部分粉刺层出不穷,甚至逐渐密集成片,或合并脂溢性皮炎,迁延难愈,形成难治性粉刺。笔者体会,难治性粉刺甚至较结节、囊肿更不易治疗,但经过合理的辨证论治也能明显缩短疗程,现将难治性粉刺辨证论治总结如下。

1 辨证要点

1.1 皮损辨证

1.1.1 首辨阴阳相对于丘疹、脓疱、结节等皮损,粉刺难消难发,性质属阴。根据粉刺数量、分布、色泽、兼夹其它皮损以及底色、病程等综合辨证,粉刺可再分阴阳。通常粉刺少量,孤立散发,色泽鲜亮,有外发趋势,兼夹少量红丘疹、脓疱,病程短,为阳证。白头粉刺较黑头粉刺易于自行消退,为阳证。若粉刺较多,甚或密集成片,色泽暗褐,久久难发,兼有暗红结节,病程长,为阴证。底色即粉刺附着处的面色,底色的阴阳属性对粉刺性痤疮的辨证尤为重要。底色清亮为阳证,底色暗沉或暗红,“油腻污浊”若未洁面(即合并脂溢性皮炎)为阴证。如未得到有效治疗或痤疮诱发加重因素不减,灰暗底色逐渐由眉间、鼻翼两侧向额面部漫延,重者仅露眼睑和唇周为正常肤色。阳证者,易敛、易消,易发为丘疹、脓疱,易愈,疗程短。阴证者,难消、难敛、难发、难愈,疗程长。

1.1.2 其次辨部位首先痤疮主要发生于头面部位,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经交会于头面,阳气弗郁,郁乃痤。其次颜面部痤疮的发生、分布也有规律可循,如青少年初发粉刺时多在额、眉间、颞侧;年龄较大,反复发作的多在面颊、颌下、口周散发。此外,粉刺分布不同部位,反应相对应脏腑有郁热,依据《黄帝内经·素问》“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4],故可参考热病先赤部位进行五脏辨证,即粉刺生在左面颊,为肝胆郁热,生在右面颊为肺经郁热,以此类推。另外也可根据粉刺所在经络部位,按所过经络对应脏腑辨证。如侧面部粉刺,多与胆经郁热有关;环口周粉刺,多与阳明经(胃、大肠)及冲脉凝滞相关。

1.2 整体辨证粉刺患者根据发病年龄、体型、饮食、二便、舌脉等综合辨证,辨发病特点,辨患者体质。青少年发病多与肝气升发太过,或君相火旺有关,青年学生多见于平素贪凉饮冷,嗜食辛辣,肥甘厚味,晚睡早起,多思伤脾,导致脾胃失调,运化乏力,土不生金,水湿凝滞;青年后粉刺多为脾肾失调,或阴虚化热,或寒湿凝滞,致使郁滞生痤。肥胖者多阳虚,易生痰湿;消瘦者多阴虚,易生虚热。饮食偏嗜生冷、便秘溲赤者,多为湿热;饮食畏寒凉、小便清长便溏者,多为寒湿不化,郁滞肌肤。

粉刺的局部辨证是重点,宜细宜祥;整体辨证是方向,宜清宜明。以上粉刺辨证方法不应拘泥,应相互结合灵活应用,辨证的核心仍是“郁乃痤”,把握此要点,寻找郁在哪里,如何解郁,可执简驭繁[5]。

2 论治要点

2.1 郁者发之粉刺整体属阴,由气血凝于肌肤,阳气弗郁,郁滞成痤。木郁达之,火郁发之,故治疗宜发之散之。根据皮损属性、部位及综合辨证,决定外发的力度,在证候的动态变化中,恰当平衡发与消的关系,如粉刺多,丘疹、脓疱少,辨证属阴证者,粉刺分布于额,宜“其高者,引而越之”,故多发少消,“辛、甘、淡发散为阳”,发以辛药,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如粉刺虽多,参杂炎性丘疹、脓疱也不少,辨证属阴中之阳,以辛凉发散之,用桑菊饮,热多更用银翘散。如兼有便秘、溲赤等里热证,可选辛夷清肺饮。发的结果,或气血调和,郁滞自解,粉刺消退;或粉刺外发为丘疹、脓疱,此种情况,皮损由阴转阳,再以消解之法使之消退。但应注意缓缓发之,使粉刺平稳消退,不可升发太过,否则火借风势,严重时丘疹、结节、脓疱外涌,甚至成为脓肿,易留下瘢痕。

2.2 坚者消之粉刺坚实,坚者消之,治疗宜消之化之。此消是与发相对而言,非独指“八法”中之消法,包括和解、消散、清下等法。如粉刺分布于颞颊,辨证属阴,多属肝脾不和,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逍遥散等和解消散;辨证属阳,多为肝胆郁热,气血凝滞,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清肝汤清解郁热。粉刺分布于面中(鼻及周围),多属肺脾不和,辨属阴证者,多为脾湿不化上凝于肺,可用苓桂术甘汤、参苓白术散等温化之;辨属阳证者,多为肺脾积热,可用桑菊饮、枇杷清肺饮清解之。如粉刺分布于颏,“其下者,引而竭之”,宜六味地黄丸(汤),阴证者加煅龙骨、煅牡蛎,阳证者加黄柏。消解之法只为解郁消痤,但应注意,不可过用苦寒,苦寒易冰伏阳气,使郁滞更甚,粉刺内陷或爆发。

2.3 重视养护脾胃粉刺的形成,是皮脂在面部的凝聚,与脾胃的运化有密切关系,故肥甘厚腻、辛辣助湿生热之品易使其加重。同样,有碍脾胃运化的寒凉生冷也容易使其形成。治疗时,大便溏稀者慎用苦寒消导之品,纵是脾胃厚实者,因粉刺治疗周期较长,也要控制苦寒药的使用量和时间。若出现胃肠纳食不化、痞满撑胀或自觉胃寒、喜热饮食等脾胃虚寒证,或面色暗沉,眼睑发青、变暗等寒凝经脉时,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添加健脾护胃药如苍术、神曲、生姜、大枣等。

3 验案举隅

3.1李某,男,15岁。就诊日期,2018年7月22日。主诉:头面背粉刺2年。现病史:李某母亲描述,初起额头发黑,起小粉刺,后顺着鼻背向下延伸,遍布鼻夹两侧,现颏下也见少量粉刺,用硫磺皂清洗无效,曾在美容院清痘2次,因痛不可忍未再继续。既往健康,大便2~3天一行,舌红苔薄,脉滑。专科检查:沿额、鼻夹、颏正中线周围暗褐斑,其上散在黑头粉刺,间有少量脓疱、丘疹,鼻以上皮疹较多。中医诊断:粉刺,辨证属肺气郁闭,经络阻塞。治应宣肺消痤。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辛夷6 g,枇杷叶10 g,麦冬10 g,生石膏30 g,知母10 g,栀子10 g,黄芩10 g,百合10 g,天花粉10 g,升麻6 g。7剂,水煎分早晚饭后服。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嘱咐如有皮肤干燥,2日用一次。8月16日,患者李某及母亲带另外一名女孩来看粉刺,反馈因暑假回老家,就医不便,上方共服21剂,皮疹大部分消退,后予院内制剂银苓解毒胶囊继续巩固2周。

按:辛夷清肺饮出自《外科正宗》,治疗肺热郁滞之鼻痔(鼻息肉),经临床试验,治疗肺热郁滞之粉刺亦效佳,方中辛夷、升麻辛散解郁,枇杷叶、生石膏、知母、黄芩、栀子清肺、胃、三焦热,麦冬、百合、天花粉滋阴散结。

3.2赵某某,女,17岁。就诊日期:2019年3月6日。主诉:面部粉刺2年。现病史:开始仅额头少量粉刺,后逐渐累及鼻根、面颊,间断院服用消痤丸、丹参酮胶囊及中药等,外用药不详,并刷果酸两次,治疗期间皮疹略有缓解,后逐渐加重,并轻微干燥瘙痒。伴口臭,白带量多,平素多食则饱胀难消,大便不成形,每日1~2次。既往健康。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专科检查:额、鼻周、面颊皮肤暗褐油腻,其上较密集白头粉刺,少量黑头粉刺,间有少数暗红丘疹及脓疱,背部少量暗红丘疹。中医诊断:粉刺,证属肺脾不和,水湿不化。治疗应运脾祛湿,理肺消痤。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丹参10 g,茯苓10 g,白术10 g,炒扁豆20 g,炒山药10 g,陈皮10 g,防风10 g,生薏苡仁20 g,杏仁10 g,枇杷叶10 g,桑白皮10 g,甘草6 g。7剂,水煎服,分早晚饭前服。外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早晚各1次;背部膀胱经部位粉刺、丘疹选择4~6处挑治后拔罐15 min,每周1次。一周后复诊,粉刺有所减少,额面部油腻暗褐明显缓解,口臭、白带异常均减轻。此后曾加连翘,茵陈等药,共服药30余剂,症状明显改善,改服院内制剂二术除湿胶囊巩固治疗。方中丹参易党参,因党参甘温易助生湿热,丹参养血行血,消癥散积。茯苓、白术、扁豆、山药、陈皮、薏苡仁健脾除湿,防风、杏仁通宣理肺,枇杷叶、桑白皮清肺消痤。背部膀胱经粉刺挑治拔罐,给郁热以出路,引而越之。治疗一月皮疹基本消退,颜面光泽如初。

3.3肖某,女,24岁。就诊日期:2019年2月16日。主诉:面颈部反复起粉刺半年。现病史:患者为北京某高校在读研究生,半年前因熬夜、饮食辛辣面部起痘,后在北京某医院服“泰尔丝”,外用夫西地酸及功效性护肤品等1个半月,面部痘疹逐渐消退。近3个月来,颌下、颈部反复起粉刺,月经期间加重,部分成红丘疹,疼痒不适,月经后稍有缓解。继续用前药1个月,效果不明显,遂停。平素恶冷饮食,二便调。既往有痛经病史,严重时伴恶心呕吐。本次月经将至。舌淡,苔白水滑,脉沉弦。专科检查:颌下、颈两侧散发微粉刺、白头粉刺,间有少量脓疱、丘疹。中医诊断:粉刺,证属肝脾不调,经脉郁滞;治疗应调和肝脾,活血通经。方用小柴胡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减:柴胡10 g,黄芩10 g,清半夏10 g,党参10 g,桂枝6 g,茯苓10 g,桃仁10 g,白芍10 g,连翘10 g,甘草6 g。7剂,水煎分早晚服,月经期间加生姜3片,大枣3枚作引,经后去姜枣。外用玫芦消痤膏,每日3次。2019年2月23日复诊,服药后本次月经痛经明显缓解,颌下粉刺虽加重但较既往同期缓解。患者手足厥冷,口腔异味。舌淡白,苔薄白,脉滑。此为厥阴证之阳气内郁,化生湿热,治疗应通阳解郁,清热除湿,方用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柴胡10 g,枳实10 g,白芍10 g,桂枝6 g,茯苓10 g,牡丹皮10 g,桃仁10 g,栀子10 g,车前子15 g,甘草6 g。7剂,水煎分早晚服。另清粉刺配合石膏倒模一次。2019年3月2日三诊,粉刺明显减轻,少量新发。上方加连翘10 g,继服2周,皮疹消退,剩暗红痘痕,月经将至,曾有痛经。舌淡苔白,脉滑。治疗宜疏肝和胃,化瘀消斑。方用逍遥散加栀子、桂枝、桃仁、红花收尾。

猜你喜欢

方用脓疱丘疹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无菌性脓疱病研究进展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