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两种扩皮角度的比较
2019-03-18何金鑫马双
何金鑫,马双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对于化疗患者的血管保护方面,PICC置管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且在临床医学上的运用极为广泛,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PICC置管扩皮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创新,已由当初的盲穿改革创新到在超声引导下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扩皮[1]。本文主要探讨在超声引导并且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下实现PICC置管的两种扩皮效果比较,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扩皮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20例,男患者9例,女患者11例,平均年龄57.32±6.34岁)和B组(20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2例,平均年龄59.65±5.64岁)。根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军队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给予A组患者实施90°纵切扩皮法,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将细针在患者肘上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导丝置入,当导丝成功置入后,相关操作人员需要竖向握紧扩皮刀,将扩皮刀与导丝紧贴,使皮肤与刀刃保持垂直,随后沿着导丝将刀尖刺入患者皮肤,刺入角度保持在20°左右,深度保持在3 mm左右;给予B组患者实施180°横切扩皮法,其具体操作方式为将细针在患者肘上进行穿刺操作,当细针成功穿刺过后将导丝置入,同时相关操作人员以平持的方式握紧刀柄,将刀刃与皮肤保持平行,并平贴与导丝上,随后沿着导丝的方向将刀刃刺入患者皮肤,刺入角度保持在20°左右,深度保持在3 mm左右。当两种角度的扩皮方法结束后,均需要采用医用纱布对患者伤口进行压迫30 s处理,随后将微血管鞘送入血管,将微血管送入成功后,采用医用纱布进行止血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扩皮后24 h时的出血量,同时采用我院自制的疼痛评分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调查,以“0”为无痛,“10”为最痛标准进行评分记录,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版本软件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当P<0.05时,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扩皮后出血量对比 A组患者扩皮24 h后的出血量为(7.47±1.23),B组患者扩皮24 h后的出血量为(14.29±2.39),经观察结果显示,A组扩皮后的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A组扩皮后的局部疼痛评分为(2.06±0.47),B组阔皮厚的局部疼痛评分为(2.63±0.67),经结果显示,A组患者扩皮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缩写形式,主要是指利用导管从患者手臂外周的静脉进行穿刺行为,将导管置入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中,以此来避免手臂中的静脉与化疗药物进行直接的接触,该方法具有保护上肢静脉、减轻患者疼痛、减轻静脉炎的发生几率以及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作用[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PICC置管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创新,由当初的盲穿改革到如今在以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下进行PICC置管扩皮。目前,在临床医学上常用的PICC置管有两种角度的扩皮方式,一是以90°纵切向置管扩皮,另一种为以180°横切向扩皮,本文主要研究两种角度的扩皮效果[3]。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下进行90°纵切向PICC置管扩皮要比实行180°横切向扩皮的临床效果更好,以该角度进行置管扩皮,能够明显降低扩皮后的出血量以及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实行90°纵切向PICC置管扩皮,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置管扩皮后的出血量,降低患者在置管扩皮后的疼痛程度,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被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