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手卫生依从性教育联合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2019-10-25邹莉娜
邹莉娜
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5311
手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的重要部位,而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很容易沾染各种污染微生物,因此手成为了感染的重要媒介。手卫生的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方式,因此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单纯的手卫生教育不能有效的降低医院的感染发生率,因此本文将手卫生依从性教育与PDCA循环模式相结合,对医院感染进行了控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基于此,本文选取本院内科的80例患者开展此次研究,对手卫生依从性教育联合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内科的80例患者开展此次研究,按照手卫生依从性教育联合PDCA循环实施的时间段将其分为两组,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实施前组(40例),2018年1月-2019年1月为实施后组(40例)。其中实施前组男性患者的人数为25人,女性患者的人数为15人;实施后组中男性患者的人数为21人,女性患者的人数为19人。
1.2 方法 实施前组未进行手卫生依从性教育联合PDCA循环。对实施后组患者首先予以手部依从性教育,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冲洗手方式,采用七步洗手法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手卫生教育。在此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方法,第一,计划阶段,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组长和副组长组成,分析内科中发生感染的原因,并组织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第二,实施阶段,对医护人员护具的使用、废弃医疗用品的处理进行考核,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时刻保持手部卫生。第三,检查阶段,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正。第四,处理阶段,对整个过程进行探讨和整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各项规范操作合格率,主要包括佩戴口罩和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镜等;比较两组出现的感染情况,其中感染率的计算公式为:(总例数-未感染人数)/总例数*100%。
表1 两组各项规范操作合格率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在SPSS 20.0软件中录入本次的研究数据,规范操作合格率以及感染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号表示,通过卡方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感染情况 经比较,实施前组患者出现感染的例数为8例,感染率为20.00%;实施后组患者出现感染的例数为1例,感染率为2.50%。实施后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13)。
2.2 比较两组的各项规范操作合格率 经比较,实施前组医护人员的各项规范操作合格率跟实施后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随着我国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医院是一个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使得患者在医院内受到了较大的感染威胁,而医护人员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完善的感染护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1]。目前手卫生依从性教育联合PDCA循环能够起到有效的控制感染的作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大医院当中。
本次研究采用了手卫生依从性教育和PDCA循环的方式,通过对患者进行手卫生教育,可以提高患者预防感染的意识,通过四个PDCA循环阶段可以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各项规范操作的合格率,阻断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前组的各项规范操作合格率显著低于实施后组(P<0.05);而实施后组的感染情况跟实施前组相比明显更少(P<0.05)。说明手卫生依从性教育联合PDCA循环的实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合格率。
综上所述,手卫生依从性教育联合PDCA循环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