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兴隆山楂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9-03-18杨春鹏
杨春鹏
(河北省兴隆县农业农村局,067300)
河北省兴隆县山楂种植历史悠久,全县山楂栽培面积15万亩,831万株,常年产量18万吨,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县级首位,素有“中国山楂之乡”的美誉。主栽品种有燕瓤红、燕瓤青、雾灵红、雾灵紫肉、秋金星、大旺等。2011年兴隆县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山楂标准化生产基地。2016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兴隆山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一直以来,兴隆山楂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备受消费者青睐。2019年山楂锈病突发,果农纷纷打电话向科技人员寻求解决方案,为此,笔者对全县山楂产区进行了周密调研,总结分析了发病加重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 发病加重原因
(1)2018年干旱少雨,8月以后缺少有效降雨,加之果农没有灌溉和秋浇冻水,使果树处于缺水的状态,树体贮存水分不足,为翌年病害发生埋下祸根。
(2)2019年早春,兴隆县气温较往年偏高,使芽鳞片提早松动开裂,为许多病害发生提供了条件。
(3)2019年5月降水次数和降水量较往年同期明显增加,且伴有大风天气,春季遇雨水后冬孢子角胶化产生大量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病害,助长了山楂锈病病菌的传播。
(4)随着美丽乡村的打造,绿化树种中的桧柏、龙柏等针叶树种栽培量增加,加之墓地周围绿化栽培桧柏树日益增多,均为锈病提供了转主寄主,病菌在桧柏或龙柏针叶、小枝及主干部组织中形成黄色冬孢子角越冬。
(5)果园缺少中耕,有些果园常年使用除草剂,造成土壤环境恶化,致使树体极易生病、感病。
(6)果园土壤有机质贫瘠,大量施入化学肥料,很少或根本不施用有机肥料,树体抗病能力减弱。
2 发病症状
山楂锈病是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新梢及果实。叶片染病,初生橘黄色小圆斑,病斑稍凹陷,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发病后1个月叶片背面产生灰褐色毛状物(羊胡子),从其中散出褐色粉末,最后病叶变黑干枯,叶片提前脱落;叶柄和新梢染病后,病部有橙黄色小点且呈纺锤形,并着生性孢子器,逐渐分化锈孢子;幼果染病后,首先表现病部隆起,果实表面不光滑,然后长出性孢子器,受害果实不易脱落,并变成黑褐色而枯死,还会长出黄白色细绒状物。
3 防治方法
(1)若自然降水少,有灌溉条件的要灌溉,至少要做到秋浇冻水,确保树体贮存水分充足。
(2)远离转主寄主。山楂园附近5千米范围内不宜栽植桧柏类针叶树,能铲除的铲除,不能铲除的,应在山楂树发芽前后,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消除转主寄主上的病菌孢子。
(3)果园坚决杜绝使用除草剂,提倡采取果园树下生草制,对草进行适时刈割,把草的营养反哺于土壤,恢复土壤性状,不给病害留有可乘之机。
(4)有条件的果园改施化学肥料为有机肥料,在果树不同生育期适量补充氮、磷、钾复合肥料,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5月下旬开始以30%戊唑醇悬浮剂+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芸苔素内酯+有机硅增效剂喷雾,隔15天喷1次,共喷2~3次。